乡贤文化的历史流变与新乡贤文化的当代价值探究

2019-12-26 07:40黄璐张自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乡贤传统建设

黄璐,张自艳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 430079)

2014年,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全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提出,要继承与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同年,全国政协委员王志良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了一份《关于在全国推广乡贤文化研究的建议》 的提案。此后2015年、2016年、2017年连续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要继承、创新和建设新乡贤文化,全国各地掀起建设新乡贤文化的热潮。新乡贤文化是中国传统乡贤文化在新时期的继承与创新,梳理乡贤文化的历史流变、明确新乡贤文化的当代价值,是研究新乡贤文化的首要任务和基本前提。

1 新乡贤文化的历史流变

1.1 从“乡贤”到“新乡贤”

“乡贤”一词最早始于东汉,指本乡本土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而深被当地民众所尊重的贤人。在传统社会,他们被认同为乡土社会德行高尚,且于乡里公共事务有所贡献的人。在中国古代“皇权不下县”的封建管理体制下,国家对乡村社会治理的干预十分有限,乡贤充当了乡村社会建设、 风习教化以及乡里公共事务的主导力量,在维持传统乡村社会秩序与平稳发展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权力延伸至乡村的各个角落,宗族、家族等各种自治组织力量基本被消灭,乡贤产生和存在的土壤被瓦解,传统乡贤在持续的乡村运动中黯然“离场”。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骤然加快,乡村人口开始大量涌向城市,乡村空心化、荒芜化、边缘化问题日益严重。在这一背景下,乡贤群体又被重新发掘并被赋予新的时代价值,称之为“新乡贤”。因此,“新乡贤”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资财、有知识、有道德、有情怀,能影响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并愿意为之做出贡献的贤能人士。

新乡贤的概念是与传统乡贤相对而言的。在本质上,二者是相同的,都承担着一些社会公共职能。“乡”表明了他们的活动区域在乡村,“贤” 表明他们的道德水平较高,且在当地有一定的威望。与传统乡贤相比,新乡贤的概念内涵更加丰富,构成主体也更加广泛。

1.2 从“乡贤文化”到“新乡贤文化”

乡贤文化,既包括古代乡贤留下的文物、文献、传说,又包括热爱乡土、关心乡村世道人心及维护乡村社会秩序、以德服人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精神。费孝通曾经指出:“从基层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民生于斯,长于斯,构成了一个以村落为边界的熟人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乡村小农经济逐渐被市场经济所取代,国家政治权力形成对乡村的强力控制,传统乡贤文化产生的土壤已基本消除,新乡贤文化应运而生。2016年,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钱念孙在全国两会上首次对“新乡贤文化”这一名词进行了具体阐释。新乡贤文化就是借助传统的乡贤文化形式,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以乡情为纽带,以优秀的基层干部、企业家、科技教育工作者以及道德模范的嘉言懿行为示范引领,进而推进乡村发展的一种新型文化形态。

新乡贤文化是一种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相互对接的新型文化形态,是对传统乡贤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与传统的乡贤文化相比,新乡贤文化主要“新”在乡贤群体新、历史使命新、参与乡村治理与建设的方式新几个方面,它既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融入了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乡村的有机契合。

2 新乡贤文化的当代价值

新乡贤文化不仅直接作用于我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更丰富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对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战略性意义,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2.1 新乡贤文化是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动因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能为人民群众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 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润的道德滋养。乡村振兴战略中明确规定要重视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能够改善乡风民风,改变村民的精神面貌,重塑乡村的文化内涵,为乡村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但在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乡村文化受到城市文化的严重冲击,乡村传统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被破坏,传统文化习俗与现代文明发生了严重冲突。乡村文化出现荒漠化,低俗文化蔓延、精神信仰缺失、人际关系冷漠、乡村制度失语等问题凸显,如何推动乡村文化建设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新乡贤文化是对传统乡贤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作为一种软约束和软动力,新乡贤文化正日益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动因。一方面,新乡贤文化能够突出乡村模范和榜样的力量,重塑建设乡村文化的主体。另一方面,新乡贤文化能够健全乡村文化发展的载体和基础,对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净化乡风文明具有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

2.2 新乡贤文化是破解乡村治理困境的当代手段

乡村治理是指乡村基层公共权力对乡村公共事务的组织与管理。乡村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得到迅速发展,城乡之间的二元对立逐渐凸显,乡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致使乡村呈现出日益衰微的迹象。进入21世纪后,乡村进一步空心化、边缘化,乡村治理面临着治理主体弱化、治理环境复杂化、治理对象多元化等诸多困境。如何有效破解乡村空心化背景下的乡村治理困境,提高村民治理能力和生活品质已成为当前乡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和关键所在。

在传统社会,乡贤充当了国家和村民之间沟通的桥梁,在维护乡村社会秩序、促进乡村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新乡贤群体是一批有文化、有才识、有贤德,并在乡村公共事务中有所担当的人。他们能够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建立基层道德秩序,在乡村中推行德治和自治,为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贡献力量。新乡贤文化建设能够营造吸引各方乡村精英回归乡村的环境和氛围,激发乡村文化建设内生力,重塑乡风文明,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是破解当代乡村治理困境的有效手段。

2.3 新乡贤文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规定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关于“三农”问题的最新重大国家战略,对于乡村建设起着引领性和战略性的作用,一经提出就引起各界的强烈关注。而如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更是成为亟待解决和探讨的重点问题。

乡村振兴不仅是乡村经济的振兴,更是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全方位振兴,这为乡村振兴的实施增加了难度和挑战。新乡贤来自乡土、 奔走于乡土、 活跃于乡土,在乡村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在经济方面,新乡贤文化能够凭借独特的人文道德价值以及经济社会效益,带领乡民致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在政治方面,新乡贤文化能够健全乡村居民利益表达机制,激发村民参与乡村事务的积极性,提高乡村自治能力,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在社会层面,新乡贤文化能够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涵育文明乡风,引领地方思想走向,有效凝聚人心,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扎根。在文化层面,新乡贤文化是对传统乡贤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有利于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由上可知,新乡贤文化能够从各个层面促进乡村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

2.4 新乡贤文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益补充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奋斗下,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党在全部理论创新中最为突出的一项成果,也是一个完整的理论创新进程。是中国共产党的始终追求建设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实践的进步需要理论的指导,并且实践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之中,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补充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支撑。

新乡贤文化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背景下产生的文化形态,它继承并借鉴了传统乡贤文化建设体系,吸收了传统乡贤文化中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等优秀精神力量,摈弃了传统乡贤文化中封建等级、宗法观念等糟粕理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则,以民主和法治是乡村治理核心,是顺应时代发展、符合当前乡村发展现状的文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益补充。以新乡贤文化推进我国乡村建设是深刻学习和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进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延续和创新。建设新乡贤文化有利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丰富和补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乡贤传统建设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人大代表+乡贤”助力乡村振兴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