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兰西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弗兰尼茨基的社会主义观具有南斯拉夫学派整体的独特性。他提出的社会主义思考与当时的政治环境紧密相关,体现出注重实践的视角。他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与苏联社会主义的实际状况出发,在这样的大背景中积极思考,从而提出了对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的自治道路。
社会主义是一个历史性的进程,它的实现是不断发展的过程。弗兰尼茨基认为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有两个需要解答的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革命或无产阶级革命的问题,另一个是革命后的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然而在社会主义运动中,革命逐渐囊括到夺取政权的问题上。这样的情况使得共产主义运动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产生困难,同时奉行这一情况的斯大林主义者的一系列方式给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严重的阻碍。那么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应该充分分析一下理论原意与现阶段认识中的某些差距。弗兰尼茨基指出“革命的哲学和历史思想体现出这样一个历史进程的实质,不等于实现或贯彻这样一个历史变革的方式和道路。”[1]106对于革命最根本的是体现在社会经济变革上,由新的社会经济关系来调节旧的政权制度和社会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关于革命是以何种形式来实现并没有明确的指定,不论它是暴力的武装斗争还是平和的议会方式。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社会主义革命中需要解决被压迫人们的生存问题。他们需要经历对社会经济制度根本的变革、对资产阶级世界和阶级社会时代的彻底否定,才能实现没有任何政治的、官僚主义的或任何其他历史代理人的新人道社会。从这样的意义来看,革命意味着工人阶级的解放,从而进一步实现新的社会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实现这一构想,即消除一切剥削、压迫、暴力的社会关系来建立一个崭新的社会关系,进而对当时的社会状况分析得出暴力的变革是不可避免的。然而,这并不代表他们是暴力武装的虔诚拥护者,从他们的著作中没有了解到这样的迹象。可是,资本主义的剥削、工人阶级被压迫的状况导致资产阶级更加顽强、工人阶级极度贫困和艰苦,这样的生存状况使被压迫者得出暴力变革是他们的出路。当时苏联工人阶级斗争很不顺利和很不民主,在强大的压迫下列宁强调了暴力革命的观点,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对比苏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局面与十月革命带来的胜利和依然处于革命飘摇中的许多欧洲国家,这场暴力变革是成功的和正确的。特别是几大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胜利之后,社会主义力量想要用其他方式取得成功是很难或几乎不可能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关于革命是暴力的武装变革理论,丢弃其他实现革命的思想途径便唾手可得。斯大林主义者便是这一说词的始作俑者,并将除暴力变革之外的其他革命形势都冠以反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帽子。弗兰尼茨基认为斯大林及其支持者为了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以及自我宣传,把自己的实践和经验加以绝对化,同时这也是对辩证思维缺乏深刻了解。那么,由此我们可以清晰革命为什么除了暴力之外抛弃了其他方式的原因。
在欧洲关于革命的理解有着较为全面的历史进程:从意识形态革命到政治革命也就是夺取政权,进而转入经济和社会变革,最后是技术和文化变革。然而,对于这一长期的历史进程许多马克思主义者不认同,尤其是苏联的马克思主义者。在这种情况下,将革命赋予暴力变革的手段是一种加快的方式,从而也影响了新政权和新制度的特点。弗兰尼茨基认为是斯大林及支持者“把整个社会主义革命进程必始于暴力革命和政治革命的思想绝对化”。[1]108斯大林通过共产国际将苏联的经验作为通向成功的唯一革命方式,并对其他共产主义运动施压使得欧洲以及世界的革命进程都造成严重的后果。对于在斯大林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像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的那样,一步步消除人的异化逐步实现人的解放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他反而采取集权的手段,将国家集权化,其实质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没有差异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的劳动者仍处于异化的状态。弗兰尼茨基认为真正的社会主义应该是一个充满人道主义关怀的社会,同时这一关怀也理应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信条。
对社会主义进行建设,我们首先需要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马克思指出了一个方向标: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弗兰尼茨基提出,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它是社会模式过渡阶段之一,不是一种固化的简单模式。关于斯大林所宣称的社会主义的完成是盲目的夸大。
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新的社会模式的开端,它需要成长。那么对于社会主义它的成长土壤就不得不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之上。因为作为变革的开端的社会主义即便是取得了领导权,也不能在短期内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旧的社会关系改变,但在这一过程要注意不要犯斯大林集权制度下产生的绝对化思想。对于社会主义革命不是简单的夺取政权而已,它是一个不断的发展历程而不仅作为一个存在结果。弗兰尼茨基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社会主义应该包含破坏与建设双重意蕴。为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也就是从破坏作为起点向马克思设想的方向,达到共产主义,这样从初级阶段到不断完善发达阶段体现出共产主义的实现过程。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变革力量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它势必会反抗压迫人类自由发展的旧的社会关系,这样的状态就体现出社会主义的破坏力量。弗兰尼茨基提出社会主义的真实意义绝不是将造成人异化的旧的社会关系绝对化,而是应该去克服逐渐将其消亡。在这一不断克服的过程中,社会主义不断的发展,当资本主义残留的旧的关系全部消亡时,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之日。
弗兰尼茨基提出的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不同于斯大林主义的封闭模式,他强调克服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异化,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不要回避异化的问题。他认为异化现象不仅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同样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而且进一步指出异化问题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问题。在资本主义社会下,人们对于存在的异化处于盲目的认同,资本主义也不会为了实现历史使命而提出克服异化,来达到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模式。弗兰尼茨基指出异化是一种历史中的必然,而且并存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人类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人们会不断的扩大必然性的认识空间,人们的产物也会不断外化导致异化现象的存在。他认为人的历史也就是人的异化以及排除各种异化形式的历史。即便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下存在异化的阶级、集团、国家也对那一时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只是随历史进程的发展,异化的形式不能实现人类自由全面的发展。迄今的历史过程都是创造种种异化形式,同样也是一种非异化的过程。那么社会主义社会中依然存在异化的身影,但不同的是将存在的异化形式加以克服直至消灭,进而创造出新的社会关系,即共产主义社会。
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发展这一课题,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探讨和思考。怎样将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顺利过渡到成熟的共产主义目标,对于这一大课题更是具有挑战性。关于自治这一理论思想,我们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在这一时期,一系列伟大的思想家罗·欧文、浦鲁东、巴枯宁等都具有这一思想。我们进一步分析,他们的思想来源于对政治的不满,国家成为束缚人们自由的枷锁。他们认为这样的状态需要彻底的改变,用公社制度来直接管理自己实现直接的民主形式。同一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面对着异化的社会也萌生出取代国家的思想,只是具体的形式还不明确。他们认为自治关系在生产和社会中是民主政权的基础,是取代国家的基础。
资产阶级社会中提出的一系列先进的看似倡导平等的思想以及多元化的政治组织机构,这些是一定时期历史性的斗争,是资产阶级社会的象征。这些象征使得他们走向历史浪潮的前头,但是私有制的本质使它终将走向没落。私有制导致劳动领域和管理领域的分隔,使得人们处于异化的状态,这样的不顺应时代潮流的制度必然会被淘汰。那么,社会主义社会是倡导人们的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清除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关系达到劳动者自我管理。在社会主义中自治的这一思想无疑是一种新的发展关系。弗兰尼茨基结合南斯拉夫本国的实践来提出社会主义的发展:一方面是物质层面;另一方面应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一个自治形式,如工人委员会。从而使无产阶级者达到劳动领域和管理领域的结合,克服异化的绝对化,进一步消除异化。
社会主义社会民主化的最大方式无疑是通过自治来得以实现。那么,以工人委员会、自由生产者联合体、各式的社会委员会等形式的自治,可以说是进一步实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异化关系,原因在于这些形式的自治是劳动者自己创建和管理的,劳动者可以直接保证自身的利益不受到损害避免被压迫的状态。通过这一系列形式的发展,我们希望实现的愿景,不仅是支配和发展工业与整个社会的规划的基础而且成为历史发展阶段中的政治形态组成部分。随着新的自治社会经济关系不断加强,其中的分工也会更加明确,整个自治体制也会更加稳固。在自治体制逐步稳固的过程中,那些反对新的革命发展进程的腐朽势力在不断消亡,作为最直观的政治表现的国家也随之不断消亡。各式的自治形式通过不断的完善来加以实现劳动者真正的自我管理的民主形式。弗兰尼茨基提出“自治的思想和实践的含义是:劳动者成为自己劳动的主人,他限制并废除所有…篡夺权利而使自己成为劳动者。”[1]141然而,这样的自治还是需要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之上,从而顺利地促进为实现更适合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关系的进程。从这一视角来看,南斯拉夫学者弗兰尼茨基得出的自治理论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