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犇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湖北武汉 430200)
2015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要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牢牢把握住意识形态话语权,完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
按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反映并服务于经济基础的思想观念。社会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比较复杂,其形式为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政治法律思想,道德理论,艺术,哲学,宗教等。能反映并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成为该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通过整合不同思想观念,形成价值观念体系服务社会。每个社会都有其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对于社会巩固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和改革的科学指南。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关系到党生死存亡的重大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保障。
要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必须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其科学性是毋庸置疑的。问题在于西方国家凭借其技术优势,利用网络数媒新工具渗透其利己主义价值观,把握了世界话语霸权,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地位出现了边缘化、弱化趋势,在意识形态角逐的过程中,丧失发声权。当下,意识形态建设的重点是要牢牢把握话语权,借助媒体工具,强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创新马克思主义话语方式,赢得话语制高点。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凭借其交互性,虚拟性,开放性特点使之成为传播意识形态的主渠道。微博、QQ、facebook、微信、各种网站、论坛、博客、游戏软件以最快的方式接收来自全球的咨讯。高校校园是人才聚集地,也是信息传播最快的领地。在高校中,意识形态安全受到空前挑战,大学生如何与暴力、黄色文化作斗争、如何警惕西方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渗透;高校如何利用网络媒体发声、如何提高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抢占文化软实力制高点等,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话语权的重点任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建设主渠道是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但目前还存在一定困难:
其一、思政理论教学实效性不高。高校思政理论课是宣传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及其最新成果作为核心理论融入到教学管理工作中去,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是其神圣的使命。随着教学环境的改善,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断拓宽,尤其是网络、手机的使用,使大学生普遍成为低头族,“人在其中,心在其手”,学生易沉迷于网络世界。同时,理论课几乎是大班制,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演“独角戏”,学生谈到马克思主义就反感,认为是说教。常规的教学方式,难以在学生的头脑中树立主流的、科学的意识形态。
其二、高校党委建设工作有待加强。高校党委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摇旗者和领导组织。高校党委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建设和培养党员队伍。发展学生党员,是党吸纳高级知识分子的重要渠道。党员是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先锋,是实现共产主义信仰的践行者。但是在党员培养和发展中,很多学生根本不懂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未曾读过相关著作,何来信仰之说?功利性驱使下入党,能培养出具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接班人?学生对于新自由主义、女权社会主义、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未来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后殖民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市场社会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第三条道路”等西方主流社会思潮不能准确认识,谈何抵御?党委在培养和发展党员的过程中要加强辨别和指导。
其三、大学生意识形态去政治化。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新现象、新做法不断涌现,人们的生活、思维方式受到极大冲击,三观出现混乱。社会上出现拜金主义、消费主义、颓废主义、后现代主义、享受主义、实用主义等思潮蔓延到高校校园。大学生热衷于网络语言、虚拟交往,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完全不懂,对于国家大事漠不关心,去政治化的趋势正在吞噬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
其四、意识形态话语方式亟待更新。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观念体系,去掉了生活化的直白的表达,用文字符号的方式建构抽象化的思维。理论的艰深挡住了大学生学习研究之路。相反西方意识形态话语方式通过影音等方式进入学生视野,显得要贴近生活,更易接受。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方式亟待更新,让理论不再“高大上”、“假大空”。
要坚守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就必须让大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内容的科学性、理性评价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革命改革建设过程中的价值、懂得意识形态建设对于社会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等等。最主要的方式是通过思政教学发声,实现发声权,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地位。就目前的教学方式而言效果很难保证,必须在思政教学改革和创新中实现。
首先,通过教学改革创新提升意识形态内容认知度。思政理论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四门核心课程。这四门课程以中国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过程为主轴展开的,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进行融合,重点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最新理论成果,构成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体内容。讲好四门课程,才能让大学生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体内容。才能学会辨别,在比较中自觉产生信仰。意识形态理论性强是其最大的特点,学生听着会觉得枯燥乏味。在教学中,大力展开教学改革,着力创新。围绕着真正让学生明白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规律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和最新成果这一核心展开。在教学中,注重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结合,尤其是引入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能激发学生思考,用理论解释现象增强说服力。也可以适当借助多媒体视频、音频以直观的形式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努力开发实践教学项目,以此辅助理论教学,比较有效果的实践教学项目包括问卷调查、社会调查、新闻播报、社会实习、志愿者服务、“三下乡”活动、辩论赛 、讲哲理故事、读书会、红色资源参观学习等形式,这些项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难度,学生在手动的过程自觉寻求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通过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达到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度和认可度,让学生更容易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容,塑造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其次,利用好媒体网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的意识形态。如果说三尺讲台是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数媒网络则是意识形态建设的新领地。思政教学部门要积极推动校园网站建设,扩大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以正能量引导校园舆情,对于错误的,混淆视听的错误思潮,借助校园媒体网络及时进行辟谣。建立网络监管机制,对于恶意攻击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站、个人等借助法律手段进行打击。培养学生媒体力量,及时报道学生群体关心的热点重点问题,推进校风转变和提升。利用学生社团、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广播、食堂、宿舍公告等领域展开理论宣传,争取打造红色文化地带,以红色文化引领校园意识形态文化建设。
再次,思政教师要联合党委积极探索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全校师生联动的话语体系。党委要积极落实政治领导责任,保证校园意识形态向红色文化地带发展。校长落实意识形态建设的主体责任,推动意识形态重大分析研判、战略统筹指导,重要任务落实。思政教师站在宣传理论建设第一线,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关注校园媒体内容,及时批判错误思潮,为学生打造一方思想净土。教学关系联动发力加强意识形态建设,让反社会主义的思潮无立锥之地。
最后,教师要自我提升。思政教师要立身于过硬的业务本领,大胆推进理论创新、手段创新。能否建设好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打好基础是关键,教师要积极主动学习党的理论,练就“心中有,手上写,口中传”的过硬本领,成为专家。能敏锐观察时事变化,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推进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思政理论教学起着关键性作用。在教学中以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意识形态作为话语内容、以网络媒体为工具来更新话语形式、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来解决当下中国社会改革过程中价值冲突和矛盾来衡量话语价值、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来突显话语效果。是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党和人民牢牢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