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丹 谢 云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本科录取率大大的提高,本科在校学生人数增长迅速。本科教育规模的日益增大,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原本大学中,为了保证大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的人才能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中国社会一代代人的整体素质,原本普通的“专业教师+辅导员”的教学管理模式早已远远不能满足本科教育的教学要求。由专业教师任本科班导师这一制度的产生,不仅使专业教师加入到教学管理队伍中来,成为学生和辅导员以及学生和讲师之间的一座桥梁,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更加深入的学习和了解,从而对自己今后就业或升学方向有了更多参考的依据。
早在十九世纪,牛津大学就开始实施导师制,并成功实施了导师制。在我国本科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探索导师制新的含义,将其定义为:由专业教师担任某一专业的班级导师,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目标,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生存智慧和学业智慧成长为目的,发挥教师引导、协调作用的一种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班导师制用专业教师来管理学生,与辅导员最大的不同就是,专业教师有专业优势,对于学生在专业中的成长历程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可以从专业学习和发展的角度引导学生在专业中个性化的学习。这和辅导员单纯的管理学生有着本质的区别。两者可以互为补充,更好的完成高等教育培养专业人才的要求,从而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还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成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对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参照发达国家,例如德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强国,工商界2/3的工程师,1/2的工业经济师,都是由应用技术大学培养的。应用型本科需要立足于自己学校的专业特色,密切关注社会中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特点,从而找准自身办学和人才培养定位,然后进行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将课程体系随之进行改革。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采用的是“辅导员+班导师+任课教师”协同合作管理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辅导员的工作重点是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状态,帮助解决日常生活问题,整理收集学生学习的相关数据等等;班导师的工作内容侧重于专业方面的引导,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引导其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主线,一般由任课老师兼职担任。任课教师负责各门课程的教学,作业布置,课程改革,数据分析等等。
在高校实行导师制之前,高校的教学管理是以“辅导员+任课教师”模式为主,辅导员和任课教师,一个管理学生思想,一个管理课程教学,工作内容独立不相交。而且由于那时高校教育为精英教育,学生大多比较自觉。随着高校的扩招和社会对人才类型需求分类的越来越细,如何提高高校培养人才的素质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导师制的出现无疑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每个班级由一名任课教师兼任班导师,给予专业的引导,通过对学生性格和兴趣的深入沟通,再结合班导师自身的专业背景给出合适的专业建议以及职业规划,不仅帮同学们在本科专业学习时消除了很多迷茫,还起到了与辅导员,任课教师三方协同育人的作用,并且也通过班导师工作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可以说是“一箭三雕”。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分为三类,发现知识的研究型人才,应用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和具体操作的技能型人才。根据培养人才类型的不同,高校也分为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以及技能型大学。不同的大学培养人才不同却都使用同一种管理模式,不同之处在于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人才之路,并在这条路上正确引导。在这里班导师的工作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不同类型高校的班导师工作侧重点应有何不同是一个重点问题,其中应用型本科班导师的工作侧重点又该如何。
应用型人才是与精于理论研究的学术型人才和擅长实际操作的技能型人才相对应的,既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人才。应用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直接应用于社会实践领域,从而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正是基于此,应用型班导师应在工作中着重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分析总结能力及应用创新能力。培养这四种能力需要在四年工作中做到以下几点:
大一阶段一般都是学高数,英语等基础知识,犹如金字塔的底层,只有底层的地基打的稳固牢靠,知识的“金字塔”才能搭得高且稳定。想要应用知识,不必研究如何发现知识,而是通过一些课内的验证性实验能够进一步的理解这些定理等等,从而达到记忆它们的目的。基础课程本身就比较枯燥无味,对于应用型本科的学生来说,通过看书来记忆和理解未免难度较大,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多做练习,反复修正自己做错的题目来达到强化的目的。班导师需要和任课老师沟通,找到一两本合适的教辅书籍,适当组织学生自习和答疑,这样也有助于加强班级学风建设。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要多沟通交流,和辅导员一起抓住问题所在,帮助他认识到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从大二开始就会有大量的专业基础课程,这些课程中一般都会由配套的课内实践课程,而这些是同学们接触实践的开始。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够从中发现和领悟在理论课学习中没有弄清楚和明白的内容,但学生们往往认为这样的实验课都是用来“打酱油”的,尤其可能因为实验设备,场地等原因需要多人一组完成实验时,一般总是只有一个人在做,而其他人却在做和实验无关的内容,这其实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没有把时间用对地方。在实践中学习,思考,总结,创造,发现实践的真正意义是这些实践真正目的所在。通过这些实践能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并能够通过思考,改良,再实践,这样,才能够在实践中有所收获。
不仅仅是完成好课内实验,许多竞赛,训练项目也开始在这个时候把目光投向了大二的学生,这正是培养他们动手能力和对实践热爱的最好时机。班导师需要多多鼓励学生们参加,有条件的班导师可以直接让学生参与自己的项目中来,在同学中间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到了大三,就完全进入专业课的学习阶段,这个时候已经完成了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对于专业有了一些认知,但还没有深入。随着专业课程的不断深入学习和实践,班导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学习专业的思维导图和专业拓扑图分析自己的性格特点更加适合在职场的哪个方向工作。通过和学生们的沟通,班导师需要对他们的情况进行收集和进一步整理,鼓励他们关注自己的兴趣点。班导师可以抓住这个时机,深入了解当前企事业单位中和这些课程对应职位,组织学生参观这些企事业单位或者邀请资深人员进行班会或座谈。把学生们的兴趣点和实际职业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有方向性,也更加有动力,同时,也让学校里的老师掌握了更新的专业资讯和讯息。
作为应用型人才,要能够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际的生产将结合,创造出更好的生产模式或生产技术等,提高生产效率,造福人类。通过大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大二接触到各种实践,大三对专业的深入学习,大四阶段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具体体现在毕业设计或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上。
班导师应引导大家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在毕业设计火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中,认真深入研究一个或两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通过查阅资料,研究和实践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有所创新。秉着这样的思路,才能够在未来的工作的岗位上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创新思路改良原先的方法或直接创造一种新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
班导师是高校管理的重要一部分。有了这样的制度才能够时刻引领着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不迷茫,不掉队。应用型本科大力发展的今天,社会对应用型本科的班导师工作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力鼓励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着重课内实践活动,分析自己的专业兴趣点和大胆创新这些思想并作出与之相配套的实践活动之后,能够更好的推动应用型本科班导师的工作效果,完成历史给予我们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