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 楠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教学部,江苏南通 226007)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内核,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命脉和灵魂,它蕴含着丰富的经典文化和智慧,包含爱国、立志、气节、谦虚、礼貌、仁爱、诚实、守信、重义等观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论基础。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使高职学生能够将建立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到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成为当今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讲道:“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2]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的骨髓。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的理念,既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又有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也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泉源。[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都能找到理论依据和历史根源。
对高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方式、认知背景来进行,必须要把消极被动的教育变成主动积极的学习,赢得学生的认同感,入脑、入心、动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可以更好地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从而加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探索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之间的传承关系,主动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时代价值,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展现出来的形式是多样化的,除了包括我们生活中的传统节日、节气、风俗习惯,还包括传统文学、中华诗词、戏曲戏剧、宗教哲学、手工工艺等。学生除了平时阅读古代文学艺术作品和典籍,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还可以参观博物馆,深入各种民俗文化生活,参加各种传统手工制作,发扬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结合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建设中去。
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实践和动手能力较强,可是缺乏文化素养,理论学习缺乏高度,极易受到外界错误思想的诱导,因此对高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十分重要。高职院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集中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将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思政课教师必须经常进行课程改革,在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和时代特征,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渗透入学生的内心,对学生做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从而充分发挥思政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深入学生的内心,必须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不仅要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核和精髓,而且从言谈举止、精神面貌、气质修养等个人魅力方面也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带给人的影响力,给学生起到榜样的示范作用。高职院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进修、访学,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不断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高职教师还要热爱学生,除了课堂中传达传统文化,在课后也要多多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出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高职院校可以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开发一批针对高职生的中华传统文化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增设网络公开课,精心设计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灌输给学生,可以让学生系统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智慧和魅力,在课堂内最大限度的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可建立专门的机构和组织,设置学术讲坛或者工作室,进一步扩大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深度。高职院校还可以利用校园网、微信、微博、论坛等平台,宣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以根据当前的热点问题发表评论,鼓励高职学生跟帖讨论,高职学生可以在评论中觉得的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从而巩固教学的成果。[4]
一是围绕中华传统文化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例如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辩论、演讲、征文、国学知识比赛,并结合中国传统节日,组织如清明扫墓、重阳登高、汉服表演等活动,使学生领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二是在校园建筑和人文景观设计上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设计,加强学校宣传栏和校刊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营造中华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例如我校当年是由张謇先生创办的,教学楼都用与张謇相关的名字命名,校园内有很多景观设计也带有很多传统文化的特点,如张謇先生和黄道婆的雕塑等。
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博物院、民俗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感受本地传统文化,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活动,帮助学生强化责任意识,重温历史,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更加了解社会,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行动中践行。如我校的张謇文化研究社团每年清明节都定期组织学生去啬园祭扫,在祭扫活动中接受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并加深了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将张謇的爱国精神和创业精神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