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李规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医药技术学院,湖南娄底 417000)
于2017年10月24日闭幕的党的十九大上,确立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目标,而当代大学生则是完成这个目标的重要接班人。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正式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不仅与社会稳定和谐有关,更是与未来社会的繁荣发展息息相关。而作为奋斗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线的辅导教员在实际工作中却普遍存在着消极的态度,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能流于表面,无法真正地起到为学生树立健全人格的目的。造成这种现状的有些是客观原因,而有些则是主观原因[1]。
在目前高等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普遍面临着复杂的工作和繁重的压力,其中有学生多而辅导员少的因素,有调查资料表明目前多数高校的辅导员平均每人要负责500甚至700名学生。这就导致辅导员不仅面临着繁重的日常事务,而且也负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也就直接的导致了辅导员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无力深入研究和理解。而且,由于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不够全面,所以很多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员只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当作任务指标来处理,也就不会对工作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
另外,也有部分院校在雇佣辅导员时只看重学历高低与否而并不重视其专业,出现了唯学历论的情况。这样一来就会导致有些担任辅导工作的人员根本不具备在管理好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同时,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方面的工作的能力。这也是导致目前高校普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疲软,展开不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辅导员这份工作存在这不稳定性以及缺乏职业荣誉感的特性,也会导致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产生倦怠现象,致使 “出工不出力”的问题频发。
由于专业研究方面的工作关系到辅导员的考核效绩和职称评定,所以部分担任辅导员工作的人会将重点倾注于专业研究中而不得不疏忽了对于学生日常生活的辅导。然而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日后就业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辅导员关注,其中对于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亦是重中之重。所以无法进行正确且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在学生面临毕业、就业这一从象牙塔踏入社会环境的过渡阶段,学生面对未知事物充满了彷徨和无力感时,没有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发展观,显然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则会影响整个社会的未来发展。另外,部分辅导教员则对自身的职业定位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这个职业充当了学生在校期间的保姆工作。这也会导致辅导教员的工作热诚降低,无心进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工作,和对其相关内容的研究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当然也会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法深入的进行下去。
近些年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化网络的逐渐搭成,使得学生们通过互联网媒体可接收到的外界信息和事物,较之传媒方式单一的过去呈现了几何倍数的增长。学生们通过互联网虽然可以开拓视野,获取更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却也时刻面临着网络暴力、煽动言论和思想、网络色情和网络成瘾等方面的危害,严重的侵蚀了广大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另外,社会贫富差距的不断加大而引发的社会群体间不但加剧的矛盾,物质需求的不断诱惑和社会主导价值观失衡等方面的问题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伴随着这些问题的出现,也就为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阻力。对于心理辅导要求的提高使得目前有很大部分辅导员无法担任起这份工作的职责。这其中与辅导员缺乏相关专业训练背景不无关系。由于大部分辅导员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的教育背景,也就导致了辅导员在展开工作时面临着缺少理论指导,只能凭借自身直觉和社会经验来进行辅导工作,这就会使得辅导员的工作展开面临着严重的影响。
当前由于大部分高校都采取“重教学,重科研”的教育理念,所以部分院校领导对于辅导员在学校所充当的工作职责认知不足。很多院校领导会认为辅导员是是都可以做的低门槛职业,经常忽视了辅导员的教育者身份。通过这种方式成为辅导员的,自然也无法充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施教者。还有些高校会采取让一些让教师转岗或作为评定职称的标准的方式,使之兼任辅导员的工作。然而这种情况则会导致兼任辅导员岗位的教师缺乏职业认同,在工作中或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可能就被直接忽视掉了。
辅导员制度作为我国富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制度之一,已经在过往的实践里验证了这个制度的存在是符合我国高校教育需求的。在日常的工作中,高校辅导员主要担负着行政管理和专业研究两方面的职责。其中行政管理是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就业等方面进行辅导和管理。而专业研究则是需要对于学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目前对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繁杂不堪,日常心理压力重的问题是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部分可以通过充实辅导员数量,是指与学员数量达到一定平衡的比例。这一点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第16号文件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16号文件”)中也有提到,16号文件指出“高等学校应当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足额配备到位。”这样一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辅导员工作繁重的问题,使之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足够的空余做深入的了解[2]。
不能让辅导员觉得自己是在充当学生们的保姆工作,古语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要明确定位辅导员工作的角色性质,才能够有效的改变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属性,使辅导人员对于自己的职业重新定位,然后对自己的职责重新确立重点。对于学生来说辅导员是管理者及教育者,而对较少参与到专业教学,而对学生日常生活参与最多的辅导员来说,其工作应当以德育为中心而展开。作为对学生的心理精神文明建设至关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主题。另外,作为辅导员应该对自身的职责和责任有清楚的认知,能够为学生的工作和生活起到优秀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并且要能够亲近学生团体,积极参与发展学生骨干的事情当中。以自身的优良素质为学生起到优秀的模范带头作用。
对于辅导员在工作中缺乏相应专业训练的情况,各高校应当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帮助辅导教员完善专业技能。虽然有些高校有类似的培训系统,但往往只是通过简单如集中学习等模式来进行,并且培训内容也并非集中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而多是在行政、事务性质工作方面进行指导。所以,对于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培训机制是使辅导员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学生心理健康及世界观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并且要不断深化专业技能监督体系,对辅导员的专业技能进行定期的考核,督促辅导教员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不断地完善自身的专业能力,形成职业化、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
在对于辅导员工作岗位的聘用选拔方面因当作出优化处理,首先是要严格把关,在政治、纪律、业务、作风方面进行严格的考察。作为教育工作的第一线,辅导员是与学生群体距离最近的职位,所以辅导员的个人素质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建设。所以对有积极从事辅导员工作的热情,并且拥有健全人格和强大心理素质的人员要重点招收,而对于在一些方面有所缺失的人员则要进行观察和积极的培养。另外,对于辅导员队伍的职业素养培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里面教育部门与各高校都应当对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重视且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对于辅导人员的岗前以及岗中培训计划,这样才能够为优化辅导员队伍提供充足的条件[3]。
辅导员工作作为高校与学生群体联系的 “急先锋”,应当充当起学生群体与学校之间的优质桥梁,并能够为学生起到优秀的带头作用。能够充分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所以各大高校和辅导员群体应努力着手于改变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疲软的问题,在辅导员于思想政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应采取积极应对的原则,切不可疏忽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