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论析

2019-12-26 02:36王淼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场域国家建设

王淼

(西安工程大学,陕西西安710048)

随着智能终端,云端存储和高速宽带等多种高新技术进入到人们的生活,大数据流量的传播成了可能。但是网络上繁杂多样化的各类信息已经不单是各国在技术,传播内容上的竞争。在大数据背景下,这种竞争已经变成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之间的竞争,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意图仍然存在,我国的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仍然面对着巨大的挑战。

1 大数据背景下我国网络意识形态的特点

1.1 主体方面

在我国的网络意识形态中,主体形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一是国家主导意识形态,由国家意识领导,传播国家内部指导思想和主流文化意识形态,传播社会主流核心价值观和党的方针路线以及控制主流媒体的舆论走向等。由党领导下媒体组织所传播的新闻要体现党的精神,党的意识,是互联网中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力军,要牢牢掌握住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权力。

二是社会多元化意识形态建设,这种多样化的意识形态来自社会各界人士不同的生活取材。基于社会的利益多样化,结构多样化和生活组织多样化而演变而来的生活多元化意识形态,体现的是社会各界人士,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和意识,是市民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的结合,是一种复杂的意识形态,需要政府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整手段并重,并且这种意识形态的发展以新兴的网络媒体为主要阵地进行意识形态主体建设,属于民间舆论立场状态。

三是国外的异质性意识形态,包括西方的普世价值论,中国威胁论等内容,是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一种威胁手段,包装成为国际思潮,学术理论等多种文化产品的样式输入中国,对中国内部的主流思想文化进行诱导,争夺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权力,是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威胁。

1.2 形态方面

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形态方面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建设,道德规范,文学艺术和宗教哲学等方面。在大数据时代的多样化技术发展的前提下,以音频,视频,图像,文字等多种传播方式影响着网络意识形态,吸收者多为当代知识分子和大学生,我国的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所需关注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网络社会思潮,网络社会特指在网络信息的传播环境下产生的,对当中理论化的东西进行具体传播。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建设的成就扩大,各类思潮绝对不会主动退出历史舞台,而是随着国际环境的日益复杂更加顽强地表现自己,企图在世界数据发展的大潮流中争得一席之地。

二是网络舆论,是网民基于一定的现实信息所产生的,不受单一个体控制的思潮导向,是社会各界人士对一系列事件的情绪,态度和意见的综合处理结果,具有一定的强烈性、主观性和持续性。是当前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关注点,多数网络舆论会随着争论的不断加剧而演变成意识形态的论争。

三是网络文化,独特的传播方式和便利的传播条件使网络已经成了最好的数据流量载体,成了网络意识形态中核心的文化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网络文学,网络语言和网络伦理道德规范等。网络文化虽然在逻辑性和内涵上与传统主流文化相比略有不足,但是在其中蕴含的生活情趣,感性条件下使其成了最易传播的文化形态,成了当前最需要注意的网络意识形态。

1.3 场域方面

网络意识形态的发展需要有一定的场域支持,包括相关的信息载体和流动情况,进而在信息的聚合方面形成一定影响,从而影响整个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在我国网络意识形态的场域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公共场所的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主要是以公共话题为讨论中心,如一些家国大事的讨论社区。如天涯、知乎、百度贴吧等公共大众论坛。政治意识形态在这些以当代大学生和知识分子为主流游客的公共论坛中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左右着相关的网络舆论走向。

二是微博传播场域的建设,相比一些其他的大众网络平台,微博相当于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广场,杂烩了社会各界的时事热点,拓宽了社会各界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交往,拓宽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途径,是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便捷途径。但是微博的发展也给我国的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一些网民特别是大学生很容易受到主流情绪影响,很难了解并评判一些热点事件,降低了我国主流意识安全维度,便于西方一些威胁理论的渗透。

三是微信传播场域的建设。微信作为一款新型的熟人社交网络公共平台,已经完全占据了中老年人的市场,他可以在一个圈子化的社交平台中,形成一个微小型的集体社会信息流通,在一定条件下向圈子社会中的人传播社会公共场域话题,并经由自身的相关特殊处理,使传播的话题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和特殊性。

四是在线课程场域的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在现如今大数据流量的时代,人们的学习场地已经不单是课堂和图书馆,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网课的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种主流方式。而网课中所传播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特点,则建设了影响一批以当代大学生为主的受众的网络意识形态。

2 大数据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重点问题

2.1 大数据能力不足

互联网科技发展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是剧烈的,网络力量的较量,网络主权和数据主权已经成了当前国家网络时代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主要问题。网络主权是指国家对互联网设施和关键性的硬件设备的控制权,是一个国家构建本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础需求,是互联网传播意识形态中国家领导权的保证,也是保证国民通信自由,组织和个人信息安全的国家权利的总称。而数据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对一定内部的地区所进行的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文字,图片和代码等过程中以国家意志行使的最高管辖权。互联网在国际环境中也是有边境的,而在互联网国境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本国数据流量的安全,是一个国家和人民信息通信的保证,也是数据主权重要性的具体体现。在相关的大数据技术能力中,我国还处于落后状态,对一些数据分析能力和相关的前沿技术还不纯熟,在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斗争中容易处于不利局面。

2.2 大数据污染

随着大数据网络时代的发展,数据洪流在社会各行业,在政治、法律、文化生活中奔流不息。复杂的数据环境带来的不仅是信息流量的便利,还有数据过于庞大带来的数据污染。在我国网络意识形态的建设中,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数据的收集处理过程中由于庞大的数据流量,一些组织无法分辨数据的真伪,使一些流通的信息为该项网络意识形态建设项目中的错误信息对建设有害。另一个是数据流量库遭到非法入侵,数据被恶意篡改。在数据主权越来越重要的今天,由于大数据时代给社会民意、网络导向、主流思潮带来的巨大影响,各国之间在数据权利的争斗也不曾停止,各种高新科技给予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安全防范方面新的挑战。西方国家也没有放弃对中国的和平演变和意识形态渗透,通过数千个网络全天候对国内的数据流量和新闻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通过一些网络新闻建设他们自己的意识形态,扶持一些所谓的公正领袖和炒作国家内部的当前热点问题。企图通过和平演变的方式影响国家内部的主流意识形态,侵蚀和瓦解我国意识形态网络建设的主题。

2.3 大数据泄露

在网络技术的发展下,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使公民通信和组织及个人的信息安全已经受到了威胁。数据泄露也成了影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问题,广泛地社交网络平台和便捷的网络云存储技术,给予数据泄露的可能,一些网站和APP的用户数据经常被不法分子和唯利是图的企业家公开,给用户个人带来了难以预估的损失。而在国家的宏观层面,数据安全代表着一个国家在网络时代对建设发展安全防范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重要保障。我国内部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提防大数据泄露情况,保证个人和国家的数据安全,建设一个稳定健全,便捷可靠的网络数据流通环境。

3 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相关策略手段

3.1 加强公共网络平台的建设

以互动性成为当下网络公共平台建设的主流特色,由新闻评论的受众进行点评,读者与作者之间直接通过评论区进行交流。在大数据背景的发展情况下,不同于被动接受的大众媒体受众,如今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公共平台已经不能满足传统的媒体传播流程,其中的内容也越来越重视客户的体验。面对着如此繁多的公共传播信息,内容具有关注度,话题性的数据流量才能吸引受众和得到受众的反馈。建立针对时事热点议题的数据挖掘,价值引导体系机制,实现以内容生产为主流的思想舆论引导模式。

3.2 研究当下大数据环境下新的媒体模式

大数据环境下,媒体传播发展迅速,无论是依靠用户群体的微信还是老牌的社交群体微博,或是每天都有着新技术崛起的新平台,如最新出现的融合媒体,将多种媒体的叙事方式与新闻评论进行融合,形成一种可以跨媒体传播的新型媒介,利用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的相关整合,提升新闻评论相关的鉴赏价值。因此变革的趋势要求我们在大数据背景下,利用大数据进行新闻评论发展的走向,基于逻辑关系链条的走向,构建一个把握意识工作主动权的机制方法。

4 结语

随着网络大数据环境的形成,要求我们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提高信息技术的自主能力,同时加强数据安全立法工作,完善数据跨国流动等热点问题的安全保护法律,从根本上保障网络数据安全。

猜你喜欢
场域国家建设
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
场域视野下的射艺场建筑文化探析
激活场域 新旧共生——改造更新项目专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把国家“租”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