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不好就应加强管理吗?

2019-12-26 08:27中外管理
五金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经营管理企业

中外管理

新旧动能转换,是经济形势大势所趋,转型升级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传统企业面对经营困境,应如何面对和解决?

笔者认为,要利用好经营与管理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让管理围绕经营方向和目标不断调整、优化,使整个系统充满活力,促进系统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实现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1 管理应当比经营慢半拍?

了解经营和管理之间的关系前,要先理解企业文化、制度、经营与管理之间的关系。对于企业文化有很多的解读,但似乎都没有说到本质。企业文化,像一座房子,为企业搭建了发展多空间和格局。在这个可大可小的房间里,塑造什么样的气侯,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制度就像是这个房子的“地基”,是刚性的,可以确保房子的稳固。而经营与管理则是在企业文化与制度所搭建的这座“小生态”房屋下动态协调,从而形成企业的自身“系统”。做企业,首先要适应外部环境这个大气侯,但在企业这座“房子”内部也可以主观能动地塑造自己的“小生态”。

经营与管理在企业这座“房子”的动态协调关系,如果要形象比喻的话,很像农村百姓存放粮食的茓子(编者注:屯粮食用的狭长席子,通常用高粱杆或芦苇的篾儿编成。也称“踅(xue)子”)。经营就是粮食,而管理就是外面的竹席,比经营一定慢半拍,两者之间是动态平衡的关系。如果一味的经营先行,管理跟不上,经营的“粮食”留不住,就会漏出来;如果管理太严,经营跟不上,外面的管理“茓子”越楔越高,在没有一定量“粮食”给予的压力反作用下,“茓子”不仅起不到固定粮食的作用,还会出现全部散开来的局面。

这个模型另一方面可以说明,管理并不一定是铁纪律,而是要适度地硬。茓子底部一定用的是特别硬的材料,即基本的规章制度一定是硬性的。随着经营目的和需求改变,管理也要可刚可柔。而“粮食”堆放在什么房子里也很重要。企业文化这所无形的“房子”为企业塑造了一个多大的发展空间和多高的天花板。所以,从这个模型中可以看出,文化、制度、经营、管理四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对企业发展来讲,一定是先有经营,后有管理。经营和管理之间是动态协调关系,而非对立关系。经营和管理之间的动态协调关系表现在:在企业孕育期和成长期,一定是经营先行,管理为后,如此企业才有活力;在成熟期,应该强化管理,通过管理来适度约束经营,企业才能稳健发展;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都不同程度地存有大企业病,进入衰退期,此时,一定是再次回到创业阶段,经营先行,管理适度放开,以新业务完成二次腾飞。一个企业阶段不同,侧重也不同,小企业要活下去,就需要定位侧重于经营,等成长到一定规模之后,就需要侧重于管理。

经营和管理之间更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而经营就是决定管理,管理反作用于经营。管理始终贯穿于整个经营的过程,管理的结果最终在经营上体现出来,经营结果代表管理水平。管理思想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体系,但企业经营方法却要随着市场供应和需求因时因地而变化,管理思想不能束缚。管理思想要跟着经营、环境、时代、市场而调整。

许多民营企业自身经营的很好,发展起来了就想提升专业水平,所以这些年特别流行民营企业安排高管上MBA。但效果往往不好,这些高管认真学了几年,回来后反而让企业发展陷入停滞。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原因在系统论上说的很清楚——局部的优化,并不意味着整体的优化。企业局部的优化,从系统论角度看,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大多是经营主导,依靠营销和资源发展,草莽般地茁壮成长起来,此时如果过多地陷入条条框框,反而适得其反。这个时期,管理应当简单化,实用化,是可以不成条文、不成体系的,但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框架和约束。当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把害苦百姓的秦朝严刑苛法全部废除,这是淡化了管理以取得民心。但刘邦也同时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这就是基本的规章制度。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刘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终赢取天下。

需要强调的是,战略制定执行和加强管理是两个概念。重新调整整体战略布局,那是二次重生的过程,需要非常严密的布局思考,并不是简单的加强管理。

2 允许经营在适当阶段野蛮生长

有的企业对于新生业务,继续按照传统方法进行管理,结果小公司也得了大企业病。管理者应当把企业内部的不同产品线、不同经营单元的发展阶段予以梳理。随着经营目的和需求改变,管理也要可刚可柔。

不少民营企业都是产业多元化,属于资源驱动型,有什么资源做什么事。对于这类企业,不同产业应当分清楚不同的经营模式,打造不同的团队。进入成熟期的产业,可以自行运转了,要管理先行,防止管理出问题。而对于刚开始的新生业务,必须要放开发展。包括选拔人才都应有所不同,成熟板块应当要找有责任感、忠诚、德才兼备的员工,对于新生业务,培养选拔人才,就应以才为先。

大多数公司都是在工业化思维下进行运营,而工业化思维起源于形而上学理论,用辩证法说就是机械唯物论。工业化讲究标准化、流程化,从形而上学的哲学层面,到科学管理,到以福特流水线作业为标准的工业化制度形成,到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提出的PDCA循环理论(编者注:PDCA循环的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 heck)、处理(act)。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就是PDCA循环),都是一脉相承的,全是基于工业化思维架构形成的管理体系和运营体系。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工业化思维的好处是容易大规模复制、生产,适用于商品匮乏时代加大供给的阶段。而当前社会已进入消费升级后个性化需求鲜明的时期,此时需要柔性生产、柔性供应。

同理,当企业搞创新,满足新的需求时,就不能再用工业化的体系。对于新生业务,应当认识到它的特殊性,其发展阶段跟企业的整体发展阶段完全不一致。要将之剥离出来,按创新模式来打造经营、管理和文化,相当于重新搭建一个“大棚”来“育苗”。

此时,应当只谈经营,略谈管理,应该允许经营在适当阶段野蛮生长,同细分市场一样,在公司内部,制度、文化和考核都应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而区分。

这个“幼苗”是准备做盆景,还是让其长成参天大树,先让新生业务“长起来”再下定论,不要过多干预。要在成长过程中去发现其潜在增长本质和规律。不要一开始就试图把握新生事物的规律,给其定方向。同时,对于新生事物板块,不要搞协同机制,协同在某种情况下就是牵制,甚至是累赘。

3 如何更好地学以致用?

管理培训对于公司发展还是大有裨益的,而如何让管理培训更好地作用于实际管理,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高层和中层同时参加培训,也就是“同频培训”,让思维模式处在同一个话语体系、认知体系里。第二,培训之后不要马上学以致用,冷静思考后,再和企业的战略、人员等进行匹配。第三,改革就是做手术,做手术有风险的,一定要有危机意识。不到万不得已,尽可能实行保守改良式的微观变动,不要轻言改革。第四,在当前环境下,暂时不要做创新主导型企业,创新本身就是九死一生的过程。可以允许一部分先锋敢死队去创新,不要轻言整体创新。一定要相信企业自身的生命逻辑和生命特征,不要急于求成。第五,可以在企业局部进行试用,如果效果不好,等企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再去应用。第六,对于工具类的培训,可以立即学以致用,涉及战略层面的培训,等真正消化、悟透了再去应用。

在当前,大多数企业都应该确立“活下去”的战略定位,对于业务模式稳定的板块,应当尽可能地创造现金流,多一些结果导向,多谈钱少谈未来。此时可以遵循新保守主义,因为各种因缘结合才能成就一件事,但一个因素没做好就会全盘皆输。应该相信有机体的自然成长过程,相信行业的自身发展规律,不要轻易折腾。

中医说固本清源,把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培育好,是当前最为重要的事情。

猜你喜欢
经营管理企业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真正的经营,数字就是一切
黄磊 爱需要好好经营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