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学原理的初中科学教学初探

2019-12-25 01:50毛勇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48期
关键词:初中科学心理学教学

毛勇

【摘要】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教育改革也在持续。很多学科在教学模式上、教学方法与内容上都做出了相应的改变。对于初中科学这门学科来说,将心理学合理有效地运用到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本文就基本心理学原理对初中科学教学进行讨论分析。

【关键词】心理学  初中科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8-0190-01

我国现代化的教育以推进学生综合素质全方面发展为目的。就初中生来说,在学习科学这门学科时,需要教师通过了解初中生的心理情况,根据其心理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初中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现代化教育下,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找寻相应的措施进行教学,而合理利用心理学原理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教好科学这门学科。

一、创造学习条件,提高学习兴趣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

(一)提出问题,引人思考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自然现象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经过讨论交流后得出答案。例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教师可以先提一些生活中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可以用相机记录美好的瞬间?”,“教室里面的投影仪为什么能将物体放大?”。由此一来,学生通过生活知识与课本知识相融合,让课本融入生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水平。

(二)实验演示,激发学生更强的求知欲,加深理解

通过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后,学生了解的可能只是最基础的知识点。通过现场实验操作,让学生能够更加具体直观地看到结果,加深对知识点的了解。

案例1 对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这节课,从生活问题引入,引导学生发现凸透镜成像性质的不同,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演示实验进一步使学生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师按图一准备好器材,介绍各个器材,并告知凸透镜的焦距。

图一

调整高度后,将点燃的蜡烛由靠近凸透镜向远离凸透镜方向慢慢的移动,同时调光屏位置,若光屏上无法得到像,指导学生透过透镜观察,学生观察所成像的特点,测量出物距和像距,每种性质的像多次实验。并记录表格。学生分析表格得出结论,再应用到生活,与开头的问题相呼应。

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二、合理运用杜威教育心理学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杜威强调学校教学因以学生为主体,结合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来实施合理的教学。教学不应该是由教师一味地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如何巧妙的引导学生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比如,教师可以设计学生小组实验,锻炼学生的自主操作能力,充分给他们分析、思考、体验的时间。

案例2学习“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教师不是直接给出成像时的几条规律,而是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自行发现特点。教师可先提供一些器材供学生选择,如平面镜、薄玻璃板、厚玻璃板;长短相同的和长短不同的蜡烛进行选择。在学生选择器材时,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同时教师再设置一些问题,如“如何确定虚像的位置?”,“如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有什么关系?”“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问题对学生有导向性,然后学生按图二完成实验,多次实验后分析数据寻找普遍规律。

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对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再将实验结果以报告的格式填写上交,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还能巩固加深知识点,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好的教学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先进行思考、猜想,学生提出解题方法及答案再由教师进一步更正和指导。如此,培养了学生遇到问题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学习的快乐。在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和教师是相互协作的關系,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三、避免从众效应和发挥首因效应

从众效应对于初中生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容易轻易听从别人的意见。比如,在进行问题分组讨论时,一段时间过后,没有得出结果的小组可能会直接听从得出结果小组的意见。由此一来,没有得出结果的小组学生们就失去了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和思考能力,并不有利于自身学习。所以,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用实验证明结果。教诲学生不要盲从,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于提问、敢于思考。这样,不仅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树立对科学的严谨态度。

一方面教师需要教导学生不要盲从,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需要重视首因效应的合理运用[2]。人在接收信息时最容易记住开头和结尾,对于初中科学学科来说,第一节课非常重要。首先教师在讲课前要进行充足的备课,将知识点进行划分,重点突出,难点是课堂中学生最难理解的,难点要剖析。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表达、实验操作要规范。

结语:综上所述,合理有效的心理方法对初中生的学习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科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需要师生共同努力,通过进行实践与探索找寻更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求知欲望,就能有效地激发自身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对提高学习成绩起到了促进作用。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喜欢学习科学学科的学生进行鼓励和支持,促进学生对科学学科的进一步探索。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学校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针对初中生自身的心理特点,利用多种心理学方法进行教学,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习成绩和自身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叶菁艳.基于心理学原理的初中科学教学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7(2):76.

[2]梁福生.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初中生积极人格塑造探讨[J].才智,2018(17):103.

猜你喜欢
初中科学心理学教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微课不微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