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德育体系的重构

2019-12-25 01:50何力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48期
关键词:大思政高校

何力

【摘要】本文对“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德育体系的重构进行了探索,简要地介绍了目前“大思政”德育体系构建过程中的主要目标,并从德育工作者自身以及“大思政”德育工作的机制等方面,详细地说明了“大思政”德育体系应该如何构建,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大思政”  高校  德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8-0076-01

我国对高校的德育工作一直十分重视,习近平同志更是将这种重视推到了高峰。在2016年正式确立了“大思政”战略格局,主张全体人员参与到德育工作中来,反对德育工作者以高人一等的“教育者”身份进行工作,提倡平等、全员参与、人人负责的“大思政”德育体系。

一、“大思政”德育体系构建的主要目标

首先,高校要形成“大思政”德育体系育人的思想共识,牢记党的政策和要求,改善德育工作的体系,使其能够为新格局的到来提供坚实的后盾。其次,高校需要构建出一个具有开放性的“大思政”德育工作环境,德育工作需要环境的支持,高校传统的环境会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对高校的传统环境进行改良,使其能够在德育工作中发挥良性作用,帮助德育工作者更好的开展工作。最后,高校应该对“大思政”德育工作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扩展,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都不尽相同,在进行德育工作时遇到的情况也有所差异,这就需要德育工作者在进行工作时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对工作的手段和内容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避免因生搬硬套而造成的水土不服现象。

二、“大思政”德育体系构建的方法[1]

首先,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者应结合实际情况主动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手段,建立高联动性的、各部门协调的“大思政”德育工作体系。高校德育工作者需要明白,即使“大思政”德育体系是要求全员参与到德育工作中来,但是在不同的部门中执行的过程和要求都是有区别的,也就造成了各部门的执行成果有着较大的差异,对德育工作的贡献也会有所差别。例如,学生工作部门和教务部门在进行德育工作时,执行的手段和途径一定不会完全相同;教学部门对于思政理论课的设计也会与专业课有所不同。因此,在实行全员参与宣传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考虑每个部门参与的环节,将工作合理的分配给不同的部门,使其能够在德育工作的某个环节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想要确定每个部门最适合的工作内容,需要从德育工作的结果出发,倒推回大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和活动中,找准每个部门在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起到的作用,从而判断其在德育工作中最适合的环节。

其次,建立全员参与,人人负责的大思政功能体系。在清楚的认识到“大思政”格局的目的,并理性地分析了当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问题和弊端后,就可以开始建立一个新的德育体系了。在建立新德育体系的过程中,高校中所有的部门都应该被赋予相应的工作职能,每一个人员都应该有自己的工作内容,要真正的做到人人参与。同时,应该注意各个部门之间的分工,以及工作人员的职责和考核,避免因参与到建设中的人过多而导致的工作混乱和工作效率低下。新德育体系的建立并不是对旧德育体系的全盘否定,也不是专门为“大思政”格局而再造的生态环境,仅仅是对高校原有的工作模式和德育体系进行了一个大范围的梳理和完善,在原有的德育体系的基础上打上了一个更为适应当今时代的补丁,使其能够在新的环境中更好的运行。

最后,建立自我诊断、自我完善的“大思政”德育工作长效机制。所有新生的事物,只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规律,能够对它所处的环境适应良好,那么它一定是有着其存在意义和正当性的[2]。新生事物往往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但是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缺点,是一个不成熟的“瑕疵品”。对于并不完美的新生事物,人们应该秉持着客观的、科学的态度,一方面,对其进行鼓励和认可,另一方面,也要指出它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对于“大思政”格局下的新体系自然也不例外。对于一个新体系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适应力,只有完美的适应了当前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生根发芽,才能有后续的发展和完善。因此,德育工作者应建立一个自我诊断机制,提高新体系对环境的适应度,同时能够及时发现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完善,如建立考核反馈机制,加强监督作用。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传统的高校德育工作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对其提出的要求,高校应响应国家和党的号召,积极推进“大思政”德育体系,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参考文獻:

[1]李晶,曾长秋,张威.“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德育体系的重构[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7(05):113-116.

[2]詹先友.学校德育为先的价值取向与实践探索[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7(1):10.

猜你喜欢
大思政高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大思政”视野下高职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