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对技术人才的不同需求日益突出。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做好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以便于给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本篇文章就中高职衔接一体化相关的内容做出基本的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一体化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8-0026-01
1.实施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的意义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对提高人才素质和社会适应性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职业训练水平高的人很难对职业训练的目的、概念、教育内容、评价方法等达成综合设计,与指导内容部分性重复有很大的距离。而且因为不能共享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所以也意味着更高的职业教育渠道受到了阻碍。中等教育的一体化,有助于优化经营体系,合理分配丰富资源,完善专业结构,形成学校经营特性,提高高等专业学校和人才培养质量;为中职学校发展提供良好机制;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系统。
2.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的现实困境
2.1 职业教育行政管理缺乏统筹与协调
根据《职教法》,国家相关的教育部门对职业教育的宏观管理和综合计划负有责任。教育行政、劳动行政及其他相关部门在国务院的职务范围内负责相关的职业教育。现在分为教育行政部门和人才、社会保障部门。职业教育的宏观管理在教育领域是主要的,人才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专业资格的制定和证书的发行,通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每个阶段的训练、学术证明和专业资格都是由不同的部门来管理的。管理的分割会导致政策的分割。这也关系到专业的学术环境和专业的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之间的缺失。就业前教育和就业后职业不足现象说明,职业教育尚未建立在所有因素面前的科学管理体系。缺乏中职和高等教育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正在严重妨碍中高职教育衔接一体化的发展。
2.2 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不完善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情况,适应就业需求的能力,为了培养中等教育机构的很多指导为中心,“目标指向性”和培養熟练工人的层面上规定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在训练计划定式中,学校很少“差别对待学生”。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高职教育的方法对以后中职教育的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以至于学生毕业之后在社会中很难就业。
2.3 忽视中高职生源的差异性
中高职学校相比,中职学校更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中职学生没有接受一般的高中文化课程体系性的研究。文化质量较弱,对理解和恢复力相对较弱。在输入了更高的职业水平之后,部分学生很难达到更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他们会要求并使用中职学生测量持有高职学生的标准。教师讲课内容是按照高等专门学校学生的标准设计的。其结果,导致了中职学生很难跟上教师的脚步。
3.中高职一体化教育模式的探索
3.1 成立职业教育联合管理机构
从政府角度看,中高职学校的综合管理,实施“综合的”经营方针,为了调整“纵向一体化”管理机制的合理化,为职业教育的共同管理机构成立。政府提议设立由政府主导的综合工作小组、被调整为有能力的教育部门综合工作小组、多部门共同参与。这可以将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相结合,把职业教育和高级职业教育的不同特点综合起来。
3.2 注重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的对接
根据课程内容,注意中等教育的不同阶段课程要求。职业阶段的课程应当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这对于课程的基础和学生是有益的。认知和基础技能的培养和高职业阶段课程,应当考虑对知识的包容性和学生的主要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且中学和高等师范学校提供的课程不能反映知识体系的发展和逻辑关系。
3.3 构建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项目内容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重要要素、课程设置和配置、教职员配置和指导计划配置。因此,地区产业界专业职务的资格,并参照职业资格评价及相关行业标准,并参照综合职业科的综合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计划有必要重新构建课程的统一问题,因此中高职学校和企业有必要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能力训练的条件,按照课程分类整理,统一的教材内容,并重新设计了课程的材料,班上的重新分配时间,作为取得专业的核心的能力,执行模块设计和专业课程的划分。
结束语
为了构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学校有着不可避免的密切关系。有效实施中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互联,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中职教育主角,为人才培养建立更好的路径,是构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平华,雷道仲.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探讨——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继续教育,2016(07):62-63.
作者简介:
钟权(1989.11-),男,汉族,广西梧州人,教师,本科,主要从事汽车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