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婷 方争勇
摘 要:劳动关系管理是全日制本科院校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重要模块之一,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正因为如此,在劳动关系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就需要既重视劳动关系的理论知识的讲授,也需要加强劳动关系实操技能的传授。文章认为劳动关系管理课程的改革既要对课程改革,优化理论教学和实训环节的内容和比例,改进专业实习的质量,也要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进行提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创新教学手法,同时也需要不断的自我提升与社会现实接轨,才能很好地讲授这门课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劳动关系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一、劳动关系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劳动关系管理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课程地位重要,但教学效果有待提升,学校培养不能与社会服务接轨,存在着学校培养与社会服务错位的情况。很多高校正在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在对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改革后,该课程普遍包含理论和实训两部分,就以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为例,劳动关系管理课程是安排在第五学期,理论学时为36学时,实训学时为12学时,目前仍然是偏重理论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课程考核理论占比80%,实训占比20%,第六学期设置了综合性的专业实习,对所有的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应用。通过对学生的调研中发现,学生普遍反映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劳动关系的相关法规的掌握非常重要,这门课程学习的好的话,在工作中会有相对的专业优势,普遍强调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因此,上好劳动关系管理这门课程,不仅能够加大学生就业的筹码,也能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凸显自身的专业优势。
二、劳动关系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理论与实训比例和内容有待调整
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论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教师的教学思维的转变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就目前而言,人才培养方案中劳动关系管理课程的改革在加大实训的比例,实训的比例还是偏低,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良好锻炼。同时笔者认为还没有彻底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只不过增加了实训环节,然而很多教师还是在实训环节讲理论知识,与以往纯理论教学模式相比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教学手段单一,理论联系实际较少,实训环节内容的设置有待优化调整。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由于受到师资、实验经费、实验设施等软硬件条件的局限,导致实践教学手段无法全面展开,教学方式方法还是比较单一,实践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理论教学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实践当中,造成理论学习与社会生活实际脱节的现象,不能真正实现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专业实习的实习质量有待改善
很多高校正在实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明确各自的培养方向和特色。对于应用性高校而言,为了突出学生的应用性技能,高校加大了实训课程的比例,大力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走出校门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就以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为例,正在进行专业实习试点改革工作,由学院牵头,各系建立校企实习基地,将学生送往企业实习,由于专业的限制,数量的限制,企业的限制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将所学专业与企业进行对接实习。就人力资源专业而言,除猎头行业容纳的学生数量多以外,传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一般只能容纳少量学生,这对学生的专业实习的质量造成了很大影响。笔者认为地方高校“单枪匹马”的找合作企业的模式本身效率也不高,没有把当地的资源充分进行整合,导致学生可选余地较小,不能将所学专业和行业兴趣爱好进行充分融合。
(三)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劳动关系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法律法规以及各地的政策都在不断更新,这就需要专业教师不断的去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而专业教师由于工作任务重,忙于教学、科研、学科竞赛指导等工作,并且现在高校工作也存在着形式主义,过于强调“痕迹管理”,重痕不重绩,重迹不重心,花一定的时间做了这件工作,要花数倍的时间去证明你做了这件事,导致没有太多时间去学习新知识,当然也不乏有缺乏主动性在精神上懈怠的,不去主动与社会接触,不去主动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采用“炒剩饭”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积累好的案例,自身对前沿知识不了解,自身感觉到课程难度大,因此提升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极为关键。
三、劳动关系管理课程改革的对策分析
(一)优化理论教学和实训环节的内容和比例
笔者认为,实训环节是理论教学环节的延伸,学生的理论基础非常的重要,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有个清晰的认识,并最后能让学生识记,在这里可以把学生的识记情况作为课堂表现的依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就是对法律法规的具体应用,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选取案例很重要,可以到权威网站或杂志上去搜集案例,确认无误再拿来使用,让学生感觉识记的条文法规是有作用的。当然在使用案例教学时要把握好教学的效果,建设教学案例库、提供专门的案例讨论教室等,确保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抓住这两个要点,循序渐进将理论部分推进。
实训环节是理论教学的逻辑延续,重点是学生的实操技能的掌握,可以针对具体的企业案例,让学生制定企业的制度规范,比如劳动合同书,员工试用期管理办法、培训期协议、医疗期协议、离职证明等等手续的办理,通过这些实训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的相关流程,掌握相应技能。同时,理论教学和实训环节的比例可以适当调整,加大实训环节的比例,理论环节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把一部分理论的内容放到课下去学,加快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用更多的时间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改进专业实习的质量
在专业实习中,如何选择恰当的校外实习基地与学生的课程学习对接,使学生能够及时进入实习基地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全方位地感知人力资源管理的实务,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岗位中去是个重点,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难点,因为人力资源岗位容纳的人数有限。现在很多高校都在尝试但是实习的质量普遍不高。在这方面,有部分高职院校尝试与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共同建立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家委员会,这样就可以在约定的时间内到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参观、见习等实习活动,保障实践教学顺利地推进,而且还可以随时聘请相关单位的人力资源主管进行专题演讲、座谈、答疑、研讨或针对性的实践活动,保持学生与社会专业人士之间交流,随时掌握行业动态。笔者认为这种模式对于应用性本科院校也是适用的,建立多方合作机制,成立专业专家委员会,既加强了专业人员、专家、教师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提高了合作平台的質量,比高校单独找校企合作平台的质量和效率都要高。
(三)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直接决定了课程的授课效果,因此专业教师要从多方面去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专业教师既要针对学习对象不断地去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专业教师更要主动去学习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相关的前沿知识,政策法规,各地的规章制度,主动去与社会资源接触,比如上述提到的成立专业专家委员会,与专业人员、专家、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了解行业最新动态,企业好的经验做法。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比赛机会,参与比赛在比赛指导中了解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在比赛期间还能与其他高校教师进行交流关于劳动关系管理的相关授课方式和技巧。积极参加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会议,了解行业的最新研究动态,为科研服务提供了方向,将所了解到的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到相关教学中去,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中去挂职锻炼,与企业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了解目前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具体做法,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相关建议,切实感受企业现实状况,为企业解决具体问题,既可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也可以丰富自己课堂教学案例。
参考文献
[1] 秦敏,朱亚男.“劳动关系管理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市场,2012(44):99-100.
[2] 盖微微.对案例教学法在《劳动关系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9):155.
[3] 于家姝.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劳动法规与员工关系管理》课程设计探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6(20):54-55.
[4] 苏永照.翻转课堂在大学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劳动关系管理课程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06):71-76.
[5] 刘娜,张晓萌.优化劳动关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1):23-24.
[6] 李琦.高职劳动关系专业毕業生就业研究——以某高职院校为例[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8,12(03):24-30.
作者简介:鲍婷(1987.03- ),女,汉族,江西九江人,讲师,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方向;方争勇(1985.10- ),男,汉族,湖北襄阳人,湖北财税职业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政与税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