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管壁成像技术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诊断价值

2019-12-25 06:18王晓男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24期
关键词:正性侧壁高分辨率

胡 泊, 王晓男

(陕西省中医医院 影像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03)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最常见的卒中原因,也是卒中复发的高危因素[1]。高分辨率血管壁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影像学技术,在管壁结构的显示上有着较高的清晰度。本研究探讨高分辨率MRI管壁成像技术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1日—2019年5月1日本院接诊的213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患者的诊疗情况,按照疾病类型将患者分为急性脑梗死组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纳入标准: 符合《心血管疾病诊断学标准》[2]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的有关诊断标准。排除标准: ① 肝、肾功能不全者; ② 肿瘤患者; ③ 严重电解质功能紊乱的患者; ④ 对相关药物有过敏史的患者; ⑤ 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 ⑥ 不能有效配合治疗的患者; ⑦ 精神疾病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急性脑梗死组105例,其中男57例,女48例; 年龄39~68岁,平均(48.24±18.57)岁。TIA组108例,其中男61例,女47例; 年龄42~65岁,平均(47.76±18.91)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均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且同意的前提下进行。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MRI检查以及高分辨率MRI检查。选择西门子Siemens 3.0T MR(Verio; 西门子, Erlangen, Germany), 扫描选择8通道头线圈。具体方法: 首先基于所有患者常规MRI头颅检查,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三维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OF-MRA)的检查结果对病变血管进行判断,明确高分辨率MRI的头颅扫描范围。选择MRA-最大密度投影(MIP)定位图的图像进行重建,垂直于责任血管长轴进行扫描。血流信号的抑制选择黑血技术即预饱和脉冲技术,脂肪信号的抑制选择精准频率反转恢复(Spair)进行, 3种序列的定位完全一致。扫描参数设置: 3D TOF-MRA: 重复时间(TR)27 ms, 回波时间(TE)69 ms, 翻转角20 °, 视野(Fov) 240 mm×160 mm, 矩阵320×256, 层厚0.5 mm, 回波链长度5, 激励次数1次,层数150, 扫描时间5 min 47 s; DW: TR 600 ms, TE 95 ms, Fov 230 mm×230 mm, 层间距5 mm, 层数20, 矩阵192×192, 激励次数2次,扫描时间4 min 33 s; TSE-TIWT: TR 680 ms, TE 26 ms, Fov 80 mm×180 mm, 层间距2 mm, 层数8, 矩阵320×320, 激励次数6次, 扫描时间4 min 33 s; TSE-T2W: TR 2 200 ms, TE 75 ms, Fov 50 mm×150 mm, 层间距2 mm, 层数8, 矩阵320×320, 激励次数5次,扫描时间4 min 33 s; TSE- PDW: TR 2 200 ms, TE 15 ms, Fov 150 mm×150 mm, 层间距2 mm, 层数8, 矩阵320×320, 激励次数6次,扫描时间4 min 33 s。患者在扫描仪内的总时间约30 min, 扫描获得的所有图像均上传至工作站。图像分析由2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生采用双盲法进行,均在工作站中对MRA及高分辨率MRI的扫描图像结果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各项参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管壁面积(WA)=血管面积(VA)-管腔面积(LA); 斑块面积(PA)=管腔最窄处血管面积(WAMLN)-参照处血管面积(WAreference); 斑块负荷百分比=PA/VAMLN×100%; 狭窄率=(1-LAMLN/LAreference)×100%; 重构指数(RI)=VAMLN/VAreference。以各项重构指数的具体数值作为判断依据,将具体的病变情况分为正性、负性及无明显重构,负性重构为RI≤0.95, 正性重构为RI≥1.05, RI>0.95~<1.05时为无明显重构。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0统计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数据正态性进行验证,选择Shapiro-w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 方差齐性与正态分布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的选择秩和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患者斑块分布情况比较

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腹侧壁、上侧壁斑块分布人数比例高于T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背侧壁、下侧壁斑块分布人数比例低于TI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斑块分布情况比较[n(%)]

与TIA组比较, *P<0.05。

2.2 2组患者血管重构方式比较

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管正性重构比例显著高于TIA组患者(P<0.05), 负性重构及无重构比例显著低于TIA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血管重构方式比较[n(%)]

与TIA组比较, *P<0.05。

2.3 检验指标ROC曲线分析结果

在急性脑梗死诊断方面,斑块负荷百分比、狭窄率、PA、WAMLN及LAMLN均有一定准确性与敏感性,其中WAMLN有着最优的诊断能力,最优截止数值为9.50 mm2,特异性与灵敏度分别为63.00%与86.70%。见表3。

表3 检验指标ROC曲线分析结果

PA: 斑块面积; WAMLN: 管腔最窄处血管面积;LAMLN: 管腔最窄处管腔面积。

3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颅内动脉管道变窄,也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首要危险因素[3]。高分辨率成像技术能够无创地将人体细小的动脉管壁结构在高分辨率MRI扫描仪下进行清晰成像[4-5]。目前,颅外颈动脉斑块多作为颅内动脉硬化斑块的参考指标[6]。

动脉粥样硬化属于局限性血管壁病变,血流动力学异常所致的内皮损伤是主要的致病因素。颅内动脉的腹侧壁是承受最大血流侧压的部位,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确定病变斑块的具体分布位置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颅内动脉斑块形成时,位置在背侧壁与上侧壁的斑块常会累及穿支,导致穿支事件的发生,并且与支架植入术后的穿支事件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7]。下侧壁与腹侧壁出现穿支事件的情况较为少见。

动脉重构是指在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血管的几何形态对血管壁损伤的一种适应性改变,包括负性重构与正性重构。有学者[9]指出,正性重构是症状性冠心病(CAD)患者血管壁的主要改变,负性重构是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CAD)患者血管壁的主要改变,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大部分的症状性ICAD患者大脑中动脉以正性重构改变为主,TA组患者与急性脑梗死组重构方式以正性重构为主。

猜你喜欢
正性侧壁高分辨率
自我管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正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侧壁设计对双环栅场效应晶体管电热性能的研究
国学教育理念带给临床护理实习生的正性导向作用的研究
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图像解译系统
越野车侧壁加强筋板工艺改进
汽车冷冲压U形梁卷曲的控制
正性情绪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研究
层合板上层建筑侧壁抗空爆性能研究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高校辅导员正性道德情感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