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越 程姣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内分泌科,北京 100026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在我国育龄妇女中发生率为6%~10%[1],在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妇女中PCOS 发病率高达50%~70%[2]。因此,针对性选择促排卵药物并合理应用成为关键治疗手段。既往文献[3]报道以来曲唑(Letrozole,LTZ)为辅助生殖临床促排卵治疗的一线药物排卵率高但妊娠率低。中西医结合治疗PCOS 有其独特的临床疗效[4]。同时,研究[5]显示检测卵泡周围血流能有效预测促排卵治疗结果。本研究设计采用LTZ 不同方案比较PCOS 患者促排卵子宫内膜厚度、卵泡周围血流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收缩期最大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周期妊娠率等,探讨低剂量阿司匹林联合调经促孕丸辅助应用于治疗PCOS 患者促排卵的临床价值。
选择2018 年9~12 月就治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的78 例促排卵指导同房的PCOS 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编号奇偶性方法随机分成试验组38 例和对照组40 例。依据2003 年欧洲人类生殖和胚胎与美国生殖医学学会的(ESHRE/ASRM)鹿特丹专家会议作为PCOS 诊断标准[6]。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者均自愿参加并签定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年龄22~30 岁;婚后未有避孕措施,规律性生活2~5 年未孕;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或腹腔镜检查术排除输卵管因素性不孕,同时男方精液检查基本正常可按照指导意见促排卵同房;近3 个月内均未使用短效避孕药等激素类和糖脂代谢类药物。
排除标准:超声检查提示子宫肌瘤位置压迫内膜;月经期卵巢内有液性暗区(直径≥1 cm);男女性传播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试验组:月经来潮第5 天口服LTZ 5 mg/d,5 d+调经促孕丸(陕西君碧莎制药有限公司,批号:X358619),2 次/d,5 g/次,直至排卵当日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德国)100 mg/d,排卵当日停药。
对照组:月经来潮第5 天口服LTZ 5 mg/d,连续用药5 d。对照组促排卵失败患者下一周期采用试验组方案干预治疗。
月经第10 天经阴道B 超(transvaginal ultrasound,TVS)隔日监测双侧卵巢卵泡大小、子宫内膜形态及厚度。卵泡直径至少1 个≥14 mm 时连续监测,当优势卵泡直径(follicle diameter,FD)≥18 mm 或2 个以上FD ≥16 mm 时肌肉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批号:161210)10 000 U 诱发排卵,测量优势卵泡周围血流动力学频谱,HCG 日注射24~36 h 后指导患者同房,TVS 证实是否排卵,排卵后均给予地屈孕酮(达芙通,雅培,荷兰)20 mg/d 黄体支持共14 d。14 d后测血β-hCG,阳性判定生化妊娠,排卵后4 周TVS见宫腔内孕囊及原始心管搏动确定临床妊娠。为了降低测量误差和日内误差,所有受试者卵泡监测均由同一研究人员上午时段完成。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或非参数检验方法;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78 例患者共接受107 个周期的治疗。总治疗周期为1~2 个,两组患者年龄、月经初潮年龄、体重指数、腰臀比、不孕年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试验组周期排卵率和周期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对照组未妊娠者重新采用试验组治疗方案共29 个周期,其中周期排卵率为93.10%,周期妊娠率为77.50%。对照组更换治疗方案后患者周期排卵率、临床周期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各组均无双胎妊娠及OHSS 患者发生。
试验组优势卵泡周围血管形成多,探查较易,血管灌注充盈完整,彩色血流信号强且明亮。对照组卵泡周围血流探查较困难,血流信号稀少,血流束纤细且频谱连续性差。见图1。
试验组PI、RI、EDV 值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对照组未妊娠患者于下一周期采用试验组治疗方案患者29 例,共29 个周期。同一患者更换治疗方案前后HCG 日PI、RI、ED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5。
表2 两组患者周期促排卵和妊娠结局比较
表3 对照组更换治疗方案前后临床结局比较
图1 两组卵泡周围血流分布情况
表4 两组注射HCG 日卵泡周围动脉相关血流参数比较()
表4 两组注射HCG 日卵泡周围动脉相关血流参数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PI:搏动指数;RI:阻力指数;PSV:收缩期最大流速;ED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PCOS 患者妊娠成功的关键就是要有成熟高质量的卵子[8]。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将卵泡血流与妊娠结局进行了比较,发现在妊娠组卵泡血流速度显著升高,RI 指数显著降低。RI 是频谱分析的重要指标,间接反映了局部组织血供情况,其值越低,表示血供越丰富。因此卵泡血流参数评价是预测妊娠结局的有效指标[9]。Palomba 等[10]在评价不孕患者控制性超促排卵周期卵泡发育成熟研究中表明,当RI
PCOS 患者不仅存在排卵障碍,而且应用促排卵药物可使子宫内膜中MMP 基因表达含量下降,引起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因此充分重视内膜的发育才能有效降低流产率。低剂量阿司匹林(50~100 mg)在可增加子宫和卵巢的血流,促进子宫内膜发育,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状态[14]。中医认为,肾虚是排卵障碍基本病机,调经促孕丸通过壮阳滋肝补肾,养血调经,促进卵泡发育,利于成熟卵泡按时排出、及时受孕[15-16]。
表5 对照组更换治疗方案前后卵泡周围动脉血流参数比较()
表5 对照组更换治疗方案前后卵泡周围动脉血流参数比较()
注:与更换方案前比较,*P <0.05。PI:搏动指数;RI:阻力指数;PSV:收缩期最大流速;ED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本研究采用低剂量阿司匹林联合调经促孕丸治疗PCOS 引起的排卵障碍性不孕,与单独应用西药促排卵比较,中、西药联合优势互补,同时联合调经促孕丸使其具有良好的调节女性内分泌水平的功能,无毒副作用、无依赖性,可改善生殖系统的微循环,从而促进卵泡发育成熟和顺利排卵,改善黄体功能,最终提高妊娠率。低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中西药治疗排卵障碍性PCOS 不孕患者优势明显,安全可靠,高于常规西药治疗。
两组促排卵治疗更倾向于单卵泡发育,这与多数相关研究报道相一致[17],均无双胎妊娠及OHSS 出现,但两组临床妊娠率均高于以往文献报道[18-20],今后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扩充临床资料进一步分析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