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服务接受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9-12-25 08:28杨立成陈佳庚高雅杰
中国医药导报 2019年32期
关键词:问卷医疗服务

杨立成 陈佳庚 高雅杰 陈 政

1.天津医科大学医政处,天津 300070;2.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天津 300070;3.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医政科,天津 300384

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新应用[1]。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医疗的健康发展,国家相关政策规划及时跟进[2]。2018 年4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鼓励医疗机构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允许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同时,对发展远程医疗提出明确要求[3]。2018 年7 月,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了《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等文件[4]。对互联网医疗的分类、准入和监管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为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互联网医疗作为一种新兴服务模式,要想不断发展壮大,患者的接受度尤为重要。本研究从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需求方入手,对互联网医疗服务接受度进行实证研究,为促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8 年1~6 月天津市5 所三级综合医院门诊就诊患者400 例,分布在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心内科、神经内科、普通外科、骨科、妇产科、中医科等。纳入标准:①年龄>18 周岁,<70 周岁;②意识清楚且无智力和沟通障碍;③非重症。排除标准:非自愿参与调查。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本研究采取调查问卷的方法搜集相关数据资料,所有测量指标都来自于现有文献,并根据互联网医疗服务的相关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问卷内容的有效度和可信度。调查问卷除患者基本信息外,还包括15 个问题。见表1。每个问题由“非常接受”到“非常不接受”分为5 个等级,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本研究共发放400 份问卷,有效问卷400 份,回收率为100%。问卷答题情况良好,有效率为100%。

表1 接受度测量指标定义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使用SPSS 24.0 及SAS 9.4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人口学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互联网医疗服务接受度评分均使用非参数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使用因子分析对本研究中的调查问卷按照相应维度进行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相关因素对互联网医疗接受度的影响。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互联网医疗服务接受度分析

本研究女性多于男性,年龄集中在>30~50 岁,占(58.1%);在机关事业单位的占37.0%;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占40.3%;未患有慢性病的被调查者占74.1%。在非工作时间每天使用和经常使用互联网的比例基本持平,在非工作时间使用互联网时间为1~3 h 的被调查者占43.9%。

问卷KMO 值0.934,偏相关性很弱。Bartlett′s 值5740.847,P <0.001。采用主成分提取的因子分析法中涉及的15 个题目进行探索性分析,并进行方差极大正交旋转,发现特征值大于1 的因子有2 个,可解释项目总变异的72.307%。见表2。通过观察碎石图发现,从第2 个成分开始特征值分布变得比较平缓,每个因素对累积的解释总变异的百分比增加很少,故决定抽取2 个因子。见图1。进行极大方差旋转,旋转后的各项目负荷均>0.5。见表3。

根据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结果可以将干预培训效果部分问卷分为2 个维度,根据每个维度所包含的项目进行命名。因子1 包括题目1~8,Cronbach′s α 系数0.904;因子2 包括题目9~15,Cronbach′s α 系数0.929。见表3。

表2 因子方差贡献表(%)

2.2 不同指标互联网医疗服务接受度差异比较

女性互联网医疗服务接受度高于男性,>30~40 岁,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学生,硕士及以上学历使用者高于其他使用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非工作时间每天使用互联网,非工作时间使用互联网>5 h 高于其他情况,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4。

2.3 互联网医疗服务接受度影响因素分析

以总得分为因变量,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患慢性病情况、慢性病种数、每天在非工作时间使用互联网情况、每天在非工作时间使用互联网时间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法对变量进行筛选。最终结果R2=0.236,调整R2=0.229,F=30.579,P <0.01。见表5。互联网医疗服务接受度影响因素包括患慢性病情况,每天在非工作时间使用互联网情况,文化程度和性别。模型表达式为:

表3 采用方差极大法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图1 按特征值大小排列的主成分散点图

Y=13.209+2.137×患慢性病情况-0.783×每天在非工作时间使用互联网情况+0.636×文化程度+0.669×性别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患慢性病的病种数等因素均对互联网医疗的接受度有影响。同时,在接受度测量指标中,患者对互联网医疗改善医疗环境、提供有效便捷医疗服务的期望值最高。为此,对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提出以下建议。

3.1 完善互联网医疗环境,提高患者就医体验

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医疗行业中的新应用,公众对医疗的需求呈现井喷式的发展[5]。为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需要,互联网医疗就必须不断创新,推出新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真正做到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信息技术(移动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为手段,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6]。

表4 不同指标互联网医疗服务接受度差异比较[分,M(P25,P75)]

3.2 打造互联网医疗服务品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基于互联网、云计算、移动医疗等技术不仅极大方便了诊断、治疗、护理,又实现了科研与医疗机构同为患者提供方便可及的健康监护和诊疗服务,促使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7]。互联网医疗在发展中还面临着信息共享、专业限制、人才匮乏、服务项目少、患者认知程度不高等方面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客观出发,理性分析,找准自身的发展定位。互联网医疗作为传统医疗的补充,应主要用于慢病和常见病的防治,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向患者提供云资源,诱导病人进行分诊,合理利用医疗资源[8]。

表5 互联网医疗服务接受度影响因素分析

3.3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推动互联网医疗持续发展

目前,国内互联网医疗总体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速度迅猛[9]。在我国人民对健康需要日益增加的大环境下,互联网医疗的应用对推动医疗服务效率影响重大,已经成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动力,在突破传统诊疗模式、有效整合医疗资源方面有积极意义[10]。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得益于政府政策的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讲,政策的扶持直接决定了互联网医疗发展的速度。此外,政策支持还可以提升互联网医疗在患者心中的地位和可信度,从而促进互联网医疗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3.4 强化互联网医疗的规范性,确保医疗安全

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制订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等文件[4],明确将实体医疗机构和互联网医院变成一个责任共同体,双方共同承担法律责任,实现了线上线下统一的监管,将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疗服务整体进行有效管理[11-12]。互联网医疗的有序发展既涉及政策的引导,又涉及行业本身的自律,为此应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行业行规、健全认证认可[13]。确保在市场准入、竞争规范性、服务范围与模式、责任界定与消费维权、技术要求等方面有法可依[14],让患者享受均等、普惠、便捷、安全的互联网医疗服务。

3.5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患者对互联网医疗的知晓度

互联网医疗服务工作的价值增值务必要将患者作为工作中心,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受众长时间就医难的问题[15-16]。互联网医疗的应用可以改变健康管理方式,重构就医方式,改善就医体验、节省费用[17-19]。为此,要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受众特点,大力宣传互联网医疗的政策措施和进展成效,不断提高患者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度,让互联网医疗能够真正为老百姓的求医问药带来福利[20-22]。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和引导,使互联网医疗实现创新发展和安全有序的平衡[23-24]。同时还要广泛听取社会和患者的意见建议,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营造浓厚的加快互联网医疗发展的社会氛围。

猜你喜欢
问卷医疗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问卷网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