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辉,姚银辉,王莹,赵静怡,姜艳平*
1.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 承德 067000;2.承德医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红根草Salviaprionitis又称作“草原老鹳草”,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浙江等省,民间常用全草入药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肺炎、肠炎腹泻、腹痛、痢疾,并且曾报道红根草邻醌对P388白血病有很强的抑制作用[1]。随着对红根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现已有黄酮类、二萜类、生物碱等多种成分报道[2-3]。但是对红根草单体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和其相应机制研究较少,限制了其化学成分药物开发的利用。
中药综合数据库(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grated Database,TCMID)收集中药各方面的信息数据,包括方剂组成、草药、中药成分、药物作用靶点和疾病等。TCMID提供全面中药数据信息,不仅有利于促进中药现代化研究,也便于开发潜在的新药和揭示其作用机制[4-5]。本文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红根草化学成分的分子机制,探讨红根草多成分、多靶点的药物作用机制,进一步深入研究红根草的药用价值。
在中药综合数据库(http://www.megabio-net.org/tcmid/)中,以“HONG GEN CAO”为检索词,对红根草的中药化学成分进行收集,建立其化学成分、潜在作用靶点、疾病的分析数据集。并且对潜在作用靶点的基因名通过UniProtKB(http://www.uniprot.org)进行提取,对象限定为人类(Homosapiens)。
首先对红根草化学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的基因输入STRING(Search Tool for the Retrieval of Interacting Genes/Proteins,http://sting-db.org)构建相互作用蛋白网络,对相互作用蛋白网络构建以分值(median confidence)>0.4的蛋白网络数据导入软件Cytoscape 3.5.1进行可视化。关键基因的选择采用该MCODS(Molecular Complex Detection)v1.4.2插件进行分析。功能富集分析采用插件BiNGO进行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细胞组分(cellular component,CC)的可视化,设定P<0.05。
在KOBAS 3.0(http://kobas.cbi.pku.edu.cn/index.php)中输入红根草化学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的Uniprot,对象限定为人类(Homosapiens),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设定P<0.05选择通路,采用Cytoscape 3.5.1构建可视化红根草-化学成分-潜在作用靶点-KEGG通路图。
本次收集红根草化学成分共18种(表1所示)。其中4种化学成分有对应的潜在作用靶点(201个)和疾病(204种),如图1所示,4种化学成分有对应的潜在作用靶点的异同,它们分别是3,4-dihydroxybenzoicacid(原儿茶酸)、4-hydroxysaprorthoquinone(4-羟基红根草邻醌)、dihydrotanshinone Ⅰ(二氢丹参酮Ⅰ)和tanshinone Ⅰ(丹参酮Ⅰ)。通过上述数据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出红根草-化学成分-潜在作用靶点-疾病网络图,其结果共410个节点、413条边。红根草化学成分丹参酮Ⅰ的靶向蛋白最多,并且多种疾病对应同种靶向蛋白。
表1 红根草18种化学成分
注:3,4-dihydroxybenzoicacid(原儿茶酸)、4-hydroxysaprorthoquinone(4-羟基红根草邻醌)、dihydrotanshinone Ⅰ(二氢丹参酮Ⅰ)和tanshinone Ⅰ(丹参酮Ⅰ)分别用粉色、草绿色、黄色和蓝紫色表示。图1 红根草4种化学成分对应的潜在作用靶点
通过STING构建红根草潜在作用靶点的相互作用网络图,利用Cytoscape软件获得其网络关系可视化。构建相互作用蛋白的网络分值(median confidence),>0.4的蛋白才可纳入,所以原201个蛋白去除了45个,从而得到156节点、536条边的网络相互作用图。并采用该插件MCODSv1.4.2进行分析,获得红根草化学成分潜在作用靶点的关键基因网络关系,如图2所示。
注:黄色为作用靶点。图2 红根草潜在作用靶点的相互作用中关键节点
通过Cytoscape软件的插件BiNGO功能富集分析生物学过程(BP)、分子功能(MF)和细胞组分(CC),如图3所示,其中共697个节点、1096条边,图中P<0.05呈黄色显示。其中BP包括metabolic process、proteolysis和regulation of biological quality等;MF包括scavenger receptor activity、catalytic activity和serine hydrolase activity等;CC包括extracellular region、extracellular region part和extracellular space等。
图3 红根草潜在作用靶点功能富集分析
通过KOBAS 3.0分析得到KEGG通路共196个,其中P<0.05的通路111个,包括作用蛋白共109个,红根草化学成分的相关通路信息按照P值由小到大排序列出前10个(见表2)。通过上述获得的18个关键基因在KOBAS 3.0分析得到KEGG通路共107个,其中P<0.05的通路87个,按照P值由小到大排序列出前10个(见表3)。其中两次KEGG分析中共同有的67个通路,其中排前10个共同有的通路有7个,而关键基因只有12个存在于信号通路中,具体可见表2和表3。将上述通路信息与红根草、化学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结合,采用Cytoscape 3.5.1构建可视化红根草-化学成分-潜在作用靶点-KEGG通路的网络关系(见图4)和红根草-化学成分-关键靶点-KEGG通路的网络关系(见图5)。
表2 红根草化学成分的相关通路信息(前10个通路)
表3 红根草关键基因的相关通路信息(前10个通路)
注:绿色为中药,蓝色为化学成分,黄色为作用靶点,红色为KEGG通路。图4 红根草-化学成分-潜在作用靶点-KEGG通路的网络关系
注:绿色为中药,蓝色为化学成分,黄色为作用靶点,红色为KEGG通路。图5 红根草-化学成分-关键靶点-KEGG通路的网络关系
网络药理学作为一种有助于提高发现药物作用机制的方法,在心血管药理[6]、肿瘤药理[7]和抗病毒感染[8]等多方面都有应用。本研究通过TCMID挖掘红根草的化学成分、潜在作用靶点和疾病,结合STING、KOBAS和Cytoscape分析蛋白相互作用、KEGG通路和GO功能富集分析,获得4种化学成分,201个潜在作用靶点,204种疾病,67个信号通路,体现了红根草作为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特点。通过关键基因的KEGG通路分析,进一步说明红根草化学成分和肿瘤的有关通路密切相关。
KEGG通路富集分析中与感染相关的通路包括Staphylococcusaureusinfection、Epithelial cell signaling inHelicobacterpyloriinfection和HTLV-I infection。这与早先报道红根草黄酮类具有体外抑菌的作用结果一致[9]。因此关于红根草对肠炎腹泻、腹痛和痢疾的疗效研究可与上述的通路联系,进一步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曾有研究报红根草邻醌对P388白血病有很强的抑制作用[1],但是对于其作用机制了解甚少。本研究中KEGG通路富集分析中包括Chronic myeloid leukemia,这就为红根草研究白血病提供研究理论基础,便于后续实验对此机制加以证明。同时KEGG通路富集分析中包括多条和肿瘤相关的通路,如Transcriptional misregulation in cancer、Colorectal cancer、Pathways in cancer、Bladder cancer和MicroRNAs in cancer等通路。在1995年,我国学者就报道了对红根草邻醌结构修饰得到新化合物(沙尔威辛),表现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其药理实验证实沙尔威辛不仅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还可阻断癌细胞修复再生,与同类药物相比,具有不良反应小、抗耐药、抗转移的特性[2]。因此为研究红根草抗肿瘤活性提供理论依据,丰富其抗肿瘤方面的药用价值。
本研究对于红根草化学成分的网络药理学只限于4种化学成分,其中以丹参酮Ⅰ为主。随着红根草化学成分研究的深入,不仅仅局限于18种已知成分,越来越多的有关成分研究将随之报道。对于红根草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亦加快进度,才可极大扩展对其相关机制的认识和了解,为红根草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