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张梓涵
(江南大学,江苏无锡 214122)
织布艺术从古流传至今,最开始只是作为蔽体、保暖之用,物质生活逐渐满足后,人们开始研究其多样的织法、花样,织造工艺也越来越复杂,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经轧花、弹花、纺线、打线、浆染、沌线、落线、经线、刷线、作综、闯杼、掏综、吊机子、栓布、织布、了机等大小72道工序,通过丰富绚丽的图案和多样的色彩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多样的民族色彩。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布匹大多通过机器制作,但我国还是有不少少数民族保持其特有的手织布方法,比如本文中的南通土布、贵州榕江侗族土布,以及苏南地区特色织布和陕西土布等,都包含着人们繁复的劳动和真诚的心意,该文也将重点阐述南通土布和贵州榕江侗族土布价值、特点等相关内容[1]。
南通土布拥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工艺价值、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据记载,南通的耕织技术源自江南,从明清起,南通就是我国十分重要的棉产地,由于南通的土布经济基础雄厚,从而推动了近代机纺的发展,因此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传统的南通色织土布具有特别的工艺手法,据考证,这种南通民间的染织方式是我国七百多年棉纺织技艺唯一保存完整的技法,使得南通土布具有特殊的质地美感,也形成了南通土布特有的染色风格和芦扉花布、柳条布、蚂蚁布等特色纹样,这体现了南通土布的工艺价值;南通土布创作题材多来源于人民日常生活,更加贴近自然,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淳朴、乐观与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中国劳动人民辛勤汗水的结晶,这也体现了南通土布的文化价值南;南通土布使用的天然棉的材质,符合当今社会的环保大主题,具备着非常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这些价值若加以利用,可以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与更长远的发展[2]。
榕江土布是用蓝靛、杨梅、柿子等一二十种植物及果实制成的染色剂,分别泡、染,再用织布机织出来的土布,通常用作母亲给女儿的嫁妆,。在贵州侗族,纺织土布是侗族妇女人人必备的一门手艺,家家都有织布机,甚至在机械如此发达的现代,侗寨中依然有人选择穿着手纺的民族服饰。榕江土布纺织工艺建立在普通的原色布上,经纬线均为原白色,纺织出来的布匹称为白棒布,纺织工序比较简单。而条纹布、两色等格花布、多色不等格花布,纺织工序则相对复杂,需要侗族妇女们记住经线中色线的排列根数,织纬线时则需要有规律的频繁更换不同色梭,最复杂的土布甚至需要用到两对筘,才能织成色彩较多图案也比较丰富的布匹,如此程度,需要一定经验的积累和技巧的熟练运用,才能成功,这也更显出榕江土布的珍贵来[3]。
异处对比如下。
(1)南通土布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印染工艺手法,其蓝白主色调形成了多元的线条变化与色彩变化,且纹样多变;侗族土布是纯正的棉布本色,制作手法传统单一,正反外观相同,没有任何装饰感。
(2)南通土布使用的手纺纱粗细不一,经过不同的经纬组织交错织造,形成了特殊的质地美感;侗族土布主要由脚踏木制织布机加工而成,面料质地粗糙,纹路清晰,织造手段较为单一。
(3)南通土布有着特色织造手法与染色工艺,因更具装饰性,具有更多的用途;而侗族土布在制作使用的观念上,仅按照本土生活所需而织造,以本土人民的使用作为主要目的,相较于南通土布,用途更加单一。
(4)南通土布与贵州榕江侗族的生产地区不同,存在地理位置的差异。
(5)南通土布因其特色织造手法和染色工艺,也带来审美方面的享受,色彩丰富,独树一帜,且具有更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人文内涵,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感动;侗族土布因为有着单一的织造手法和染色,使得观感也较为单薄。
同处对比如下。
(1)南通土布与侗族土布都具有纯手工织造的特征,都再现了人类早期手工纺织的过程。
(2)南通土布与侗族土布都由原棉材质织造而成,未经化学处理,产品舒适,对皮肤无任何化学性刺激,不起球且不起静电,是人类回归自然的绿色环保产品,符合当今追求环保的社会大主题,具有良好的经济开发前景。
(3)南通土布与侗族土布都有着悠久的民族历史和鲜明的文化特色,传承时间长。
(4)南通土布与侗族土布都是中国传统民间织造面料的重要代表,在我国纺织历史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5)南通土布与侗族土布都面临着逐渐失传的境地。
(6)南通土布与侗族土布都具有按摩特点,能够通过棉布与身体的摩擦增加人体微循环,帮助人体调节体内神经系统,改善睡眠质量。
(7)南通土布与侗族土布在染色上都选择天然染色剂,选材自花草树木,生活材料等,如天然蓝靛和草木灰等,具有独特的香气,且染成后弥久不散,对人体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榕江土布在自由发展中,与当地旅游业相结合并展开线上销售的做法,为当地一部分妇女带来了经济改善,提高了生活质量。虽然只是小范围的提高,但这也给南通地区提供了参考。
南通土布本身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南通土布凭借其图案多样,坚固耐用,朴实自然的特点享誉海内外。以往,南通当地居民将它作于服饰,如日常穿着的衣服、鞋子和房间中的被套、蚊帐等日常用品以外,在生产生活中还有许多其他的用途,如门帘、窗帘、包袱、布袋、婴儿尿布等。
在新时代,“可持续”成为设计行业的热词,在这种形势下,南通土布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活力和历史意义。南通土布作为一种传统淳朴的织染工艺,其整个过程几乎都吻合现如今所追求的环保绿色设计理念。在纺织品的设计方面,运用土布能够在简单的形式中体现产品的质量与优良的品质,更加可以体现设计者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反省和思考,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更是体现了传统文化与全球化等不同主体之间的共生关系。将再设计的南通土布产品投入到旅游业中,能带来的效益是互相的。旅游业能为南通土布提供崭新的生命力,而南通土布也能为当地带来新发展,再次推动土布的复兴。
贵州侗族土布与南通土布均为中国人民传统智慧的结晶,二者的结合运用是我国传统文化可进行多元运用的体现,也是我国传统文化整体统一性的体现,这一结合有利于我国实现文化团结的目标。
两地区传统织物的结合运用,可丰富两地区的产业链,带动两个不同地区的产业链发展,从而带动两地经济的共同发展,同时,文化团结带动经济团结,使得两地区可以进行更好、更持续的发展。
榕江土布的保护与发展,离不开政府和国家的支持。“精准扶贫”一直是近几年来的主要政策,而脱贫之路上,文化又是重要的突破口。榕江县以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培训,助力推动脱贫,在当地依靠蜡染和刺绣“文化遗产”的传统文化优势,积极开展“非遗”绣娘技能培训,使当地7 000多名家庭妇女掌握了一技之长,也使榕江土布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传承和保护。
同样,政府更应该给予南通土布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促使更多人能够投入到土布的保护与发展中来。比如,进行新媒体等方式的宣传,吸引更多的潜在市场,使土布工艺的价值不仅只体现在布本身。另一方面,政府对于南通土布的保护与支持还可以体现在减少对于土布织造从业人员的税收上,金钱的支持是最现实和最直接的问题,只有做好了这方面的工作,才能使当地的手工艺人惠及福利,更好的发展和弘扬这一特有的传统工艺形式[6]。
南通土布作为开创江海文化的劳动人民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份民族经典工艺瑰宝,充分展现了民族间的共同文化认同,反映了江海民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特有生活方式、生活智慧与文化意识,是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其传承与保护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参考。我们应该在保留其图案艺术特色、织造工艺等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加强对其的创新和发展,使其与现代需求相融合。南通土布的创新应用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土布产品的革新应用,也需要人民政府的支持。只有将各个方面都结合好,才能使南通土布成为符合当今发展需求和人民需要的产品。在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同时,进行自身的调节和变革,将传统价值观和现代发展理念交合转化,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让其作为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成为受到消费者喜爱的商品形式再次回到我们的视野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