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2019-12-25 16:10
新营销 2019年12期
关键词:农产品电商融合

(中共扬州市委党校 江苏 扬州 225009)

一、农村产业融合是发展趋势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而农村产业融合则是产业兴旺的抓手,如何进一步壮大农村经济是当前政策制定上的关注点,也是近年来学术界的理论热点。关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内涵的研究角度不同,侧重点不一样,但在主要内容上认识基本一致。概括起来讲,主要是依托技术支撑,延伸农业产业链,深挖农业的外溢功能,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相互融通,从而增加农业附加值,实现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最终达到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期发展过程。从这个角度看,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不能舍本逐末,农业仍是基础和主导,工业和服务业是为拓展农业功能而服务的,乡村振兴中农业的基础地位不能改变。

产业融合是新技术革命的伴随产物,是技术创新衍生出的一种新经济现象,发达国家强大的产业竞争力,很大程度来源于高度的产业融合。分析发达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产业融合虽然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但却是经济社会尤其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比如,美国农村的产业融合始于20世纪5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等诸多发展机遇和条件促进了农村产业的横向和纵向融合,在农业产业集聚、集群的基础上,加上相关政策的引导和制度的完善,推动了农村产业融合。日本农业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在以工促农的政策引导下,科技和人才要素的集聚逐步实现了农业结构的优化配置,提升了产业竞争力,从而推动了农村农业的长期持续繁荣发展。

二、扬州市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基础

近年来,扬州市坚持“生态、绿色、创新、共享”的发展理念,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稳步上升。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先后迈上4 000亿元、5 000亿元台阶,在全国百强城市排名中,由2014年的第43位上升至第37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苏中苏北地区率先超过省均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分别是8.44%、8.9%。特别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落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程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日臻成熟。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特点。一是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农村生产力高速发展,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连续多年双增,物质基础坚实有力。二是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装备水平大幅提高,生产方式发生变革,尤其是农业产业链不断加粗拉长,农业多功能不断挖掘和拓展,各种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工农结合延伸产业链条。按照“立足一产、发展二产、创新三产、接二连三”的理念,以特色产业发展为基础,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形成农产品加工集聚集群,并推进工业旅游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一些地区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探索出农产品加工集聚集群发展的新路径。比如,宝应射阳湖镇的荷藕产业、仪征马集镇的黑莓产业、扬子江集团的“中央厨房产销模式”。三是新型经营主体多元发展。截至2018年底,全市登记家庭农场3 181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含农地股份合作社)3 763家,累计创成国家级示范合作社39个,创成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28个,建成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5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逐年攀升,并且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联合与合作,发展质态稳定。四是农业综合功能不断拓展。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革命和政府政策的双轮驱动,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农业+”推动了生态农业、工业旅游、创业农业、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发展,积极推进特色旅游村镇建设,打造农业文化主题公园,全面带动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产业辐射发展。2019年,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沿湖村荣获农业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扬州春季慢享时光休闲行、宝应县赏花采荷水乡休闲之旅、仪征市天乐湖冬季温泉养生之旅获部推荐的春、夏、冬季精品线路;扬州市4个乡镇荣获“中国最美村镇”,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9家。“互联网+”促进了农产品电商快速发展,2018年,全市农业电商网上销售额将近60亿元。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0万元,引导省级、市级电商示范村镇依托资源优势培植特色农产品,打造农产品品牌经济,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创建“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和省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通过定期开展农业电商专题培训,打造一批农村电商、众筹农业、直播农业等;通过项目引领和融合服务能力提升,促进农产品电商快速发展,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综上,扬州市农村已经进入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转型攻坚时期,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农业主要矛盾的变化上,突出表现为结构性矛盾的特征。经过多年的发展,扬州市农村经济总量不再是大问题,却出现了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的问题,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提升。要破解农业的结构性矛盾,主攻方向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加快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升农村产业供给质量、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举措。虽然扬州市在这方面已经起步,初步形成了一些探索方式,但仍需进一步深化融合程度。融合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生产要素、产业集聚、农业价值、城乡资源的统合质态和效能,是进一步激发乡村活力、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效能提升转化的关键所在。融合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农民增收,更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三、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经验

产业融合理论最初源于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的六次产业化发展理念,发达国家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起步早、发展快、经验丰富,其中以日本和法国最具代表性。日本的农村产业融合主要是政府主导模式,主要通过立法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比如,出台政策鼓励城市部分工业转移到农村,不仅为农民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而且推动了技术融合。同时,重视农村农业产业内部即农林牧畜渔之间的有机整合,在充分发挥农业的原有自然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化提升,融入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再者,推动农产品的深加工,打破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既有屏障,促进融合,延展并完善了农业的产业链。法国则主要是农业合作社主导模式。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经营与社会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了农工商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

随着推动农业现代化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步伐加快,我国各地农村三产融合新模式不断涌现,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农业产业链纵向型,应用最为广泛。主要以农产品为起点,通过一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在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下,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消费分工协作。也就是通过“接二连三”促进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发展。第二种是农村产业集聚型。如果第一种模式是“线型经济”,那它则是“网络状”。同样是在龙头企业的牵头引领下,将当地原本分散的同质农户聚集起来,以某一领域农业生产为契机,按照不同的分工要求,串联起各生产阶段,实现专业化精加工,规模化深加工。第三种是农业功能拓展型。按照生态链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整合三产之间的关系,充分挖掘农业的旅游、文化、生态、社会等价值,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科教农业等,丰富拓展农村业态。第四种是“互联网+农业”模式。这种模式是大数据时代的衍生物,农业生产充分利用网络大数据,线上实现订单接收、物流配送、农业服务、网上交易等一条龙过程,打通供销壁垒。

从国内外的发展经验来看,农业发展正在和科技、物流、文旅、金融等不同产业进行融合,带来了生产效益的提高,促进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势在必行,是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更是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强大助推器。

猜你喜欢
农产品电商融合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融合》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