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之路

2019-12-25 05:34尹健
营销界 2019年16期
关键词:黔南州农业产业特色

文/尹健

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问题,农业是工业和服务业初始原材料的物质保障,黔南州共有37个民族,多样的民族性赋予黔南州独特的发展道路,在受到传统观念、民族生产生活习惯、地理环境、耕作土地面积等自然和人文条件影响下的传统农业大市,如何走出一条具有竞争优势的民族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之路,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对黔南州都匀、龙里、贵定等地调研,分析黔南州果品产业、茶叶产业、中药材产业、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对策。

黔南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果品产业发展现状

截止2016年全州果园种植面积126万亩,产量119.37万吨,年产值19.7亿元,全州共有从事果品产业龙头企业32家,按照生产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企业、个体户、合作社。其中黔南州水果产业中有32家龙头企业,主营水果生产的产地批发市场就有6个,相关社会化服务组织有5个,产业当中个体生产经营户中种植专营大户就有419家。以火龙果、刺梨、水晶葡萄等特色水果为代表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水果生产基地。2016年贵州省火龙果生产规模居全国第一,重点分布在黔南州罗甸县;黔南州人工种植刺梨面积40万亩,龙里、长顺、贵定等县市集中多家初具规模的刺梨加工企业进行产品深加工。龙里刺梨、长顺高钙苹果、罗甸血橙等一批地方特色精品水果被纳入“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大典”。

(二)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黔南州大力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就茶叶整体品质的提升以及茶园种植面积认证的标准都作出了修改。以贵定县云雾镇为例,2017年云雾镇全年预计采茶650吨,其中红茶100吨、绿茶550吨,其产值预计突破2亿元,目前农业企业68家,专业合作社28家,已形成自己独特的产业品牌“云雾贡茶”。除都匀毛尖品牌外,平塘甲茶、瓮安欧标茶等一系列品牌不断出现,且获得消费者认可。

(三)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黔南立足自身气候、资源优势,主要种植品种有金银花、金线莲、太子参、天麻、丹参、射干、苦参、银杏、菊花、等,已经建成的规范化良种繁育基地2个,集中连片规模化中药材基地2万亩。芦山镇②通过领导协调— 以户加入—统一销售的形式打造中药材育种、种植基地,其何首乌、皂角等产品开始规模化产出,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调动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四)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食用菌产业迅速得到发展,产品种类不断得以丰富。更是培育了很多不同种类的食用菌产业体系。黔南独特的山区生态气候环境和特色食药用菌资源,打造生态绿色的食药用菌产业,走特色、发展、精品和反季节之路。黔南州以建立食用菌菌种保护培育区的方式对当地野生的菌种资源进行研究、育种、培育,以支持贵州食用菌产业规模化的发展。

特色农业产业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对具有典型特色的中药材产业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又根据实地调查发现中药材产业与其它农业产业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其一是农业生产处于产业链环节底端,民族特色的品牌优势不明显。在市场效益的推动下,初级产品利润十分薄弱,在产业技术创新方面差距仍旧很大,在产品营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受到交通和地域限制,加之传统小农自给自足观念的影响,农产品品牌宣传和保护有限、特色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很多拥有民族特色的产业没有形成独特的民族品牌走向市场。

其二是地方龙头企业优势不明显,深加工能力有待提高。首先企业总体数量不多,分布也不均衡,未形成集群规模效应。本次调查黔南州大部分县市,在特色农业产业深加工方面的企业相对不多,尽管在刺梨、金线莲、野生菌等产业已经有企业开展了深加工且效益都不错,但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这些企业绝大多数都分布在交通区位优势较好的地区,贫困乡镇几乎很少涉足,企业数量也不多。其次,地方龙头企业在走向市场时,其竞争力仍然相对较低。再次,企业辐射能力较低,很难单靠一个企业的农产品深加工或解决困难群体就业就能起到带动一个行业或打造一个产业的作用,产业化的条件较薄弱。

其三是融资渠道单一,资金审批程序繁多。通过调研发现,很多地方除了政府有专项资金专门扶持特色农业产业如中药材产业、禽畜业等,融资渠道狭窄,金融资本下乡难、下乡慢的问题非常突出,尤其是在前期进行大量基础设施与场地规模的建设上,或更新技术设备需投入大量的资金时,资金链短缺现象异常明显,虽然农村信用社支持对农业发展的贷款,但信用社有严格的审批和资产评估的程序,往往由于一系列的信用评级和严苛抵押的条件限制。

其四是民族文化资源和特色资源的利用整合能力欠缺,未能形成特色农业+局面。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本身就拥有37个少数民族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尤其是特色的民族生活习俗,独特的民族文化旅游景观,其特色造就不一样的农业产业发展道路和品牌营销战略,可是在调研中发现,几乎很少利用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来打造特色农业产业的品牌营销发展战略,缺少对民族文化因素的深层次开发和挖掘,缺少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价值链环节嵌入特色民族文化元素,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打造特色农业+的局面。

黔南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对策

(一)突出特色,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基础就是挖掘和做好具备规模化产业中的特色部分,这一部分正是特色产业发展的竞争核心,根据黔南州的实际情况,筛选出黔南独特的特色,进行产业化大规模的发展。做大特色产品,使罗甸火龙果、龙里豌豆尖、贵定云雾茶等多个产业形成一定的发展优势,创造打造优势产业集群的基础。被筛选出来的特色产业区别于原来的发展基础就是自身的特色,这一竞争力是作为开拓市场,占有市场的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化的发展一方面需要考虑市场需求量的问题,一方面还需要考虑当地消费习惯,以及生产条件等多个问题,最终形成培育特色产业生产带。在生产带中有针对性的引进有实力的加工企业,鼓励企业在产地加工,不断拓宽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链条,促进整个产业发展的可持续。

(二)拓宽融资渠道,多方面政策扶持

首先,积极引进外来资本下乡,通过税收上的倾斜和支持,吸引本地资金和外界资本同时汇集三农领域,再通过减少相关审批程序、简政放权,发挥市场对农业农村资源的配置型作用,充分盘活资金来发展农业生产,提高资本利用率。同时要确保组织领导到位。在农业推广、产业帮扶方面要做到认真研究,科学制定优势产业发展思路、措施,及时解决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主管部门要按照产业分工,负责制定相应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由于黔南州不同地区之间的风俗文化、民族特征、地理资源之间存在同质性,能够连成片进行大规模的生产经营,或是连成完整的产业链,互相支持互相影响,实现共同发展,因而,从大局出发,在资金、项目等方面大力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三)开发“特农”+“特旅”,加强对文化+旅游的营销宣传力度

黔南州独特的喀斯特地理条件孕育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也造就了当地独特的喀斯特奇观。各级政府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特色、功能作用,以农业为基础,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为特色,以政府统筹区域协调为平台,积极开发适合本地区的特色休闲观光农业项目,通过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地区发展。将农村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与农业结合转化为产业优势,让地区经济得到发展,让人口“归巢”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

(四)统筹利用好生态和文化资源,融于农业全产业链,提高销售环节附加值

一是要结合民族地区复杂多样的农业生态环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的突出优势。以统筹区域经济形式对如粮食、油料、经济作物、水果类、经济林、畜禽类等生态农业进行分类生产发展,规范农业经济发展规模,优化调整发展结构,激活发展动力;二是立足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地方自然、气候资源发展生态、绿色经济,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推动畜、茶、果、药等特色产业优势发展,充分发挥山地特色农业攻坚发展,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推进区域农业现代化进程。三是优化资源配置、节省成本投入的同时,能够将国家财政和政策转移投入到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农业试验基地等农业发展基础设施上,实现特色与文化、特色与环境、特色与发展相融合,促进农村、农业、农民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结语

农业是三农问题的重点,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基础设施和科技水平、人力资本都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的西部贵州黔南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如何有效的将民族文化资源与农业相结合,发挥比较优势,打造具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其道路任重而道远。本文对黔南特色农业产业进行了初步探索,分析了黔南州特色农业存在资金短缺、龙头缺少、规模狭小、农业+文化资源的整合能力弱等问题及其背后原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特色农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但由于笔者的学识和精力有限,对特色农业的调研探索不够深入,尤其是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优势农特产品的价值研究不够,在调研点的选取以及数量上还不够具有典型性和说服力,这些都是接下来应该探讨的问题。

猜你喜欢
黔南州农业产业特色
春日花田映红颜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特色种植促增收
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研究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专家
——张润清
黔南州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赴黔南州农业产业发展协会交流工作
农业产业基金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