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闪闪
摘 要:本文在剖析创新性人才培养问题的前提下,以创新教育为工作理念,探讨建设电气类专业的特色举措,希望为同行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关键词:电气类专业 创新教育 创新人才培养 特色
电气工程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与很多学科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交叉融合,突破了传统的学科界线,形成了新的研究热点。现如今,教育专家们非常重视国际化视野电气工程学科,不仅在该学科的教改方面不断研究,在实践中也不断地积累经验,很大程度上已经取得了富有成效的建设成果。截至目前的教改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有效促进了电气专业的良好发展。但面对人才培养方面的教育改革,电气类专业无论是从特色化、前沿性建设方面分析,还是从创造性、系统性方面来讲,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制定集人文、专业、实践、创新于一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1.制定具有新型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不仅需要全局筹划,更需要提前制定、系统开发,既要体现电气类专业的文化传承,也要体现学校的办学思路;既要突出电气专业的固有特色,又要兼顾相关专业的融合交叉,最终切实开创电气类专业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
因此,首先要明确笔者所在学校的具有一定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以此为纲、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构建教育培训计划的专业方向。在制定电气类专业人才创新性培养方案的开发规划时,主要从“人文素养、专业理论、实习实践、创新发展”四个思路出发,分析开发、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优势与特点,阐述宽口径、基础厚、个性鲜明、重创新的重要性。
一所好的电气工程与技术研究院,必须构建一个完善的、独特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具有特色的“本、硕、博”一体化相互结合起来。
2.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定位
我们应该制定基本发展目标,即具有深厚人文情怀、强大核心素养、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精神的复合型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能从事电气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建筑设计、技术发展,以及培训教育等方面的综合型人才。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型人才,还要拓展到管理类、研究类等不同类型的人才。可以将综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列入电气类专业的教学目标,并提出共性要求,可以将国际化电气类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为已获批电气类专业国际合作办学项目高校的提高要求。
近年来,电气工程已经成为国内外所关注的学科,更具有国际特色,各个高校不仅要积极推进电气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更要将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指向国际视野。
3.电气类专业的方向
电气、自动化、施工等都是各高校的经典专业,不仅能体现出高校的历史底蕴、专业特点,更形成了各高校在培养相关人才领域的竞争品牌。此外,还充分吸收了多学科交叉课程中的热点,在电气工程和工业发展领域,将教师的研究成果立即转化成具有特色的教学资源。通过引进高水平大学的高级课程等优秀的教育资源,对电气工程高技术人才的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以适应国民经济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4.课程模块设置
教学培养计划可以根据课程模块进行设置,课程模块有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方向和自主发展。
其中,通识教育课程模块的设置,可以培养学生文化艺术、思想道德、综合素养等,是公共课程和博雅课程模块的设置;学科模块设置中,可以将电气类专业设置为主干专业,将自动化、施工等相关专业设置为辅修专业;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的设置,可以达到培养宽口径人才的最终目的,以电气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等为特色的专业课程为主;自主发展课程模块的设置,可以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展现个性培养,主要以技术选修课程为主。
二、搭建集实验、实训、研究于一体的综合型人才培养基地
1.搭建不同课程的全新实验体系
根据整体的教学大纲,结合课程类型的特点,学校实验室分为三类。
(1)以实验教学为主的实验室,主要开展相关专业课程的实验、验证、研究等教学工作,可覆盖电气、电子、电力、自动控制、传感器检测、电磁等专业课程。
(2)以实习训练为主的实验室,主要开展相关专业的实习实验、训练实践等教学工作,具体可以建设智能、仿真、控制、新能源、动力模型等专业的实验室。
(3)以工程创新研发训练为主的创新训练类实验室,主要开展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研究的科研基地,具体可以建设创新实训室、科研实验室、工程中心等。
2.鼓励教师构建新实验室,自行研发实验设备
现如今,诸多大学实验室的设施以采取购置方式为主,设备雷同的现象较多,科技含量相对较低,设备在建设维护上成本相对较高,特点突出也不是很明显,受到其他各类因素的影响,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
因此,高校应大力支持教师不断地自行研发,使综合实训平台更具开放性、研究性、综合性、科技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校实验室特色建设。这样不仅有助于教师自行研发最新科技成果,还有利于将这些高效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进而培养创新型人才。
教师在自行研发过程中,可以采取两种自行研发建设方式:一种是自行研发设计、开发;另一种是自行研发设计与委托加工。其中,自行研发设计环节尤为重要,需要通过充分的校企调研和方案认证才能执行。相对而言,更适合構建以工程实训为主的综合型实验室。
我们开发了一个具有广泛成本的综合性建设实验室,以促进同一课程和相近课程的综合教育及实践教育的改进,满足行业需求,培养先进电机高技术特点的人才。
3.校企联盟,共建创新人才培养实习基地
构建综合型的实践基地,不仅要完善设备建设,实践教学也要富有特色。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和企业联盟,共同构建并培养创新型人才。
培训基地的建设需要突破以中国传统集约实践为中心的实践教育模式。在第四学年,传统的“中国企业集中”将学生从一个班集中到另一个班进行毕业实习。在新时代发展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企业自动化已经普遍应用,导致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大大减少,实际上许多学生的实习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可以尝试探索“分段培训”的实习新模式。毕业生在实习前,改为按课程推进,并按“企业考察、实习实践、创新思考”等步骤分段落实。这样,当毕业生进入公司时,不仅有机会与公司取得联系,还可以增强对电气工程课程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热情。此外,还可以确保大四学生有时间设计毕业作品,提高毕业设计的专业水平与实践基础。
三、搭建培养各类人才的协调机制
1.开设“创新实践”必修课程
在教育培训计划中,开设“创新实践”课程,通过教育和教育计划的制度化,为学生制订教育和培训计划。可以要求学生几人组成一组,在创新培训实验室完成一项小型电气产品的研发。这样可以促使在校学生都有参与实践训练研发的机会,进而实现教育改革的目标,把教育和发展单一的科学技术发展作为一种“一般创新人才”的培养。
2.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创新活动
高校要始终鼓励、支持创新活动,要求专业教师要跟踪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地参加创新活动,并在活动当中融入创新氛围,创新性地提出思考问题。在活动当中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训练,要重视各专业融合交叉,发展综合型创新态势。通过开设研究实验、训练实验、创新实验等活动,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每年参与完成校、院、省、国家四项自主创新任务和教育成为现实。其中,优秀的专业学生可以被评为“先进创新人才”。
3.建立健全培养人才的激励机制
为了切实推进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高校应当提供财政资助,制定教学成果奖励政策、研究创新奖励政策,对所有的教研、学习、创新成果要评级评分,除物质奖励外,还要给予精神激励,以全面促进师生科研、创新、发展的积极性。
四、组建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的教学科研团队
当前,世界一体化持续发展,各国都在急剧改革,创新是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因此,组建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具有创新精神的科研团队,是高校建设电气类专业、培养电气类专业人才的重要教学目标。
在这个团队的教研人员不仅要拥有扎实深厚的专业基础,还要具有创新精神,更要有在国际范围内交流探讨的眼光。可以通过承接企业工作来进一步进行专业课题研究;通过承接国家和省级纵向课题研究工作实现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团队成员最好有海外求学、研究或培训经历,或者可以选派优秀的成员到海外参加进修学习,以及时掌握电气专业的国际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胡敏强,程明,李扬.新形勢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知识体系框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2).
[2]胡虔生,胡敏强.试谈电机学课程体系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3).
[3]窦晓波,黄学良,胡敏强.以“学习产出”理念制订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S1).
[4]康重庆,董嘉佳,董鸿等.电气工程学科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
[5]王立欣,康玲,王明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S1).
[6]谷明霞,包继华.“科研反哺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 (35).
[7]王化冰,翟子楠.高等工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J].大学教育,2013(18).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