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运长 向馥君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的一个新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变化,充分体现我国生产和需求的巨大变化,但巨大变化背后还有“不变”的方面,这就提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要看清主要矛盾转化中的“变”与“不变”,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主要矛盾;新时代;变;不变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继1956年党的八大和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的重要论断以来,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的新论断。这个新论断是一次重大的理论突破,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是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把钥匙。
二、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中的“变”
社会主要矛盾包括生产和需求两个方面,生产端和需求端的显著变化,导致了主要矛盾的转化。
(一)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
经济上取得巨大成就,这是生产力发生变化的首要方面。GDP总量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长到去年的突破90万亿元,经济年均增速超过7%,中国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2012年的11.4%到2018年的16%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以上,超过美国、日本和欧盟的总和。去年GDP总量达到了美国的66%,意味着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会赶上并超过美国。
工业生产能力得到极大提升,这是生产力发生变化的根本方面。自2010年开始,中国的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产业链条、最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生产的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全球首位。目前,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科技创新态势全面展开,这是生产力发生变化的关键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整体水平持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开始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全局性的重大变化。
经济的巨大发展、工业生产能力的极大提升以及科技实力的持续提升,促使我国生产力实现了整体跃升。
(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的41年,中国人的总体生活水平提高速度堪称世界之最。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2018年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4%。从数字上看,我们达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划定的富足标准,进入了经验意义上发达国家所处的20%~30%。中国用40年的时间完成了从“温饱”到“富足”的飞跃。这是从数据上来看,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
(三)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包括物质文化这些客观的“硬需要”,还包括衍生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尊严、权利等具有主观色彩的“软需要”。2017年人民论坛问卷中心做了题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公众对美好生活有哪些新期待”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对于家庭、生活环境、公共秩序等都有着强烈的追求和需要。由此可以看出,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需求呈现出了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更加迫切。
事实说明,正是在中国的巨大变迁中,社会的需求端和生产端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主要矛盾也必须随之发生转化。但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三、社会主要矛盾中转化中的“不变”
在我国社会生产领域依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没有发生改变。
(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
发展不平衡,讲的是经济社会体系结构问题,主要包括总体分布不平衡、城乡区域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平衡、社会保障不平衡等,具体表现在如下7个方面。一是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失衡。二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不平衡。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从GDP总量、人均GDP,到人均可支配收入,东西部差距还很明显。四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差距很大。五是收入分配不平衡。2018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474,超过了国际警戒线标准,贫富差距还很大。六是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七是经济与生态发展不平衡。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成绩显著,但生态环境污染状况也非常严峻。
(二)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依然严峻
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水平都让世界瞩目,但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依然严峻,我国并没有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虽然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不少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是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从人均GDP来看,我国离发达国家还有着一定的距离。
我国发展不充分,不仅表现在生产力总体水平上,如下4个方面的不充分更需引起关注。
一是行政体制改革不充分。虽然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但“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等现象仍然存在。
二是社会法治建设不充分。一方面是人民依法维权的成本比较高,另一方面个别人无视法律规则,缺乏守法精神。
三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充分。
四是经济体制改革有待充分推进。各种隐性壁垒亟待消除,财税制度改革有待进一步推进。
综合分析可知,虽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然没有超越或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过程中所蕴含的“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四、准确把握主要矛盾转化中“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
新时代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断,既坚持了原有论述坚持发展的精神实质,又准确抓住了发展在今天所具有的阶段性特征,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原创性贡献。
(一)“变”,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断运动发展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不断变化的特点。虽然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但生产力却会不断的发展,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本身会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形成不同特点和形式的发展阶段。
正是我国发展过程中新的阶段性特征日益明显,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重大政治论断,既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更有利于解决我国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二)“不变”,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
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与社会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始终是贯穿初级阶段不同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共性特点,只要这一共性特点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就不会变。
首先,社会主义现代化任务尚未完成。我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建立在一穷二白的生产力基础上,所以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只要这个任务没有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没有结束,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就不会发生改变。
其次,我国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判断社会发展阶段,不仅要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且还要看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状况。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而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因素,生产关系并不随着生产力的每一变化而变化,只有当旧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時,才会要求产生新的生产关系,从而改变社会性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虽然达到了新的高度,但还远没有达到需要改变相应生产关系的程度。这就决定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所以我国仍将继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内容上的“变”,说明初级阶段具有不断变化的阶段性特征。而“不变”说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同时期的矛盾不是对立的,而是一脉相承的,要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三)准确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始终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共性特点,是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与社会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由此规定了在整个初级阶段,发展始终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矛盾的主要方面表现为落后的社会生产时,实现高速度增长成为当务之急。表现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时,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执政之要。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虽然改变了,但原有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彻底消失,它在一定范围、一些地区、一些领域内还会以不同方式存在,只不过不是主要矛盾而是次要矛盾。十九大报告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用“发展”取代“社会生产”绝不仅仅是简单字句的转变,而是理念的提升。邓小平告诉我们,发展是硬道理!习主席更是反复强调,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是中国社会最核心、最基本的问题。我国当前遭遇的所有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发展的问题只能用发展来解决——离开发展就没有资格谈社会主义,发展不快不是社会主义,发展不好也不是社会主义。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个新矛盾的主要方面来进行。
一是推动“五位一体”建设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确定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五大理念,标志着中国已经超越了单打一的时代,正式迈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时期。
二是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更有质量更有效率。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增强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三是始终将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导向。十九大报告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的“变”和“不变”,突出未来发展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真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作者简介:夏运长,男,湖南安化人,武警工程大学乌鲁木齐校区政治教研室教员,研究方向:政治理论教学研究;向馥君,女,四川平昌人,武警工程大学乌鲁木齐校区政治教研室助教,研究方向:政治理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