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甘肃段干支流输沙情况及治理保护建议

2019-12-24 02:22赵映东
中国水利 2019年23期
关键词:泥沙甘肃甘肃省

赵映东

(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730000,兰州)

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对水利行业的要求

2019年8月19—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提出“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加快发展生态产业,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保护母亲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地处黄河上游的甘肃要切实负起责任,抓好黄河上游流域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工作,突出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和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区水土治理两大重点,坚决防止生态恶化,为黄河生态治理保护作出应有贡献。

二、黄河甘肃段的基本情况

黄河全长5464 km,其中甘肃段913 km(包括甘南段 433 km、临夏段125km、兰州段145km、白银段210km),占总长度的16.7%。

黄河先后两进两出甘肃。黄河从青海发源,一路向东流淌800余km后从甘南州玛曲县进入甘肃省,在玛曲流经433 km后调头向西流回青海;又从临夏州积石山县第二次流入甘肃,经兰州、白银两市后进入宁夏,这一段长480 km。

1.黄河干流弯曲多、落差大

黄河有“九曲十八弯”之说,而在甘肃境内就有大大小小数十个弯。从地质构造意义上说,黄河干流在玛曲县回转180°的大弯,是真正意义上的“黄河第一弯”。

黄河的高程,从青藏高原4500 m左右,降至兰州的1500m,到流出甘肃时只有1000多m,前后落差达3000多m,水力资源极为丰富。甘肃省黄河干流沿线有刘家峡等大小水电站8座。

2.产水多,兰州段以上含沙量小,甘南段水质优良

黄河在甘肃境内有重要支流5条,其中湟水、洮河发源于青海,在甘肃汇入黄河;泾河发源于宁夏,流经甘肃,在陕西汇入黄河;渭河、北洛河发源于甘肃,在陕西汇入黄河。黄河60%的水量产自兰州段以上,每年在甘肃获得补水约137亿m3,其中仅玛曲段就获得补水85亿m3;黄河总泥沙含量的多年平均值约为35 kg/m3,在兰州段是2 kg/m3,在玛曲段更是常年保持在0.5 kg/m3以内。

3.典故多、文明遗存丰富

相传大禹治水始于小积石山(位于甘肃省临夏州境西界中南段),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几乎都在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原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等),甘肃省的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都发源于黄河一级或二级支流上。

4.水系划分及主要支流

黄河流域在甘肃境内分为黄河干流、洮河、湟水、渭河、泾河、北洛河6个水系。甘肃省境内直接注入黄河干流的主要一级支流有大夏河、庄浪河、祖厉河、洮河、湟水。黄河两岸还有很多小型河流和季节性沟道。

5.干支流的输沙情况及水质状况

甘肃省出境年输沙量从20世纪60年代的2.6亿t减少到近十年的0.4亿t,减少了85%。从表1(资料系列从建站至2018年)可以看出,甘肃境内主要支流入黄泥沙多年平均值为18369万t,近十年平均值为4471万t,近十年主要支流的输沙量比多年平均值少76%,说明近十年黄河甘肃段治理水土流失成效显著。同时,黄河出境水质从2010年前大部分时段Ⅲ类(个别时段为Ⅳ类)变为目前稳定保持在Ⅱ~Ⅲ类。2018年,黄河流域甘肃段34个考核断面中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31个,优良比例为91.2%。

三、黄河治理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1.水土流失治理任重道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除了大规模种草种树外,共修理梯田529万亩(1 亩=1/15 hm2,下同),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万多km2。尽管甘肃省在治理水土流失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古至今,黄河中游多次泛滥,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泥沙淤积造成河道抬升,河道行洪能力减弱。黄河干流甘肃段目前仍然有4000多万t的泥沙出境,另外还有泾河、渭河出境泥沙2000多万t于陕西省进入黄河,总计仍有6000多万t的泥沙流入下游。

目前洮河下游、祖厉河、泾河、渭河水土流失依然严重。泥沙进入河道,一方面会造成下游省份河道、水库淤积,降低河道行洪能力,减少水库有效库容,减弱调洪能力,给下游防汛工作造成隐患,另一方面甘肃省生态脆弱,腐殖质相对多的地表土壤流失后,下层的新土壤非常贫瘠,植物存活困难,而富含养分的土壤进入河道会成为新的污染物。我们需要提高政治站位,从保护母亲河的高度出发继续做好水土流失治理。

2.城镇污水处理能力亟待提高

近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城镇人口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甘肃各市、县污水处理能力普遍偏弱。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地方财政困难,投入不足,导致污水处理建设标准低;另一方面是污水处理收费低于成本费用,难以形成良性循环,导致污水处理厂存在人员技术力量薄弱、处理设备陈旧、在线监测设备简陋等问题。

3.治理水土流失和污水处理投入不足

一方面,甘肃省人均GDP全国排名最低,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等各领域均需要投入,财力有限,安排在治理水土流失和污水处理方面的资金必然不足。另一方面,治理水土流失和污水处理需要的投入大,但收益低、见效慢,上游的投资不能在当地产生较好的直接经济效益,民间资本也不会像投入房地产一样投资水土流失治理和污水处理。虽然目前已有生态补偿的相关尝试,但不同省份具体实施起来困难重重,量化计算方式不明确、下游省份分摊补偿费用方式不明确等困难下,生态补偿费很难落到实处。

四、古今治理黄河的探索

1.古代先贤治理黄河方法

4000多年前,大禹治理黄河的方法是 “疏导”,在当时有积极的一面,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西汉时期,贾让主张的治河策略是“分流治理”,将黄河分而治之,但分流后水势变缓、淤积量增加,解决不了黄河泛滥的问题;东汉时期,王景提出的治河方略是“宽河筑堤”,提高行洪能力,仍然没有解决淤积问题,且成本高;明朝时期,潘季驯采用的治河思想是“筑堤束水,以水攻沙”,增加水的流速,提高水流挟沙能力,防止淤积,其后明清两代治河工作者大多遵循潘季驯的思想治河。由此可见,治理黄河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探索、不断改进的。

表1 甘肃境内主要支流入黄泥沙统计表 单位:104t

2.新中国成立后治理黄河探索

20世纪50年代初期,用“蓄水拦沙”方法达到对黄河综合性开发的目的;60年代,在总结“蓄水拦沙”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上拦下排”的黄河治理方法;70年代为 “蓄清排浑”,在非汛期时以蓄水为主,到了洪水期降低水位,将非汛期淤积在水库的泥沙泄排出库;20世纪末至今为“综合利用”,经过历代治黄工作者多年的实践和探索,黄河泥沙综合利用的治理思想已初步形成,流域综合治理从源头上防止水土流失,疏浚河道、修筑河堤、修建大型水库提高调洪能力等综合措施并用,达到对黄河“综合利用”的目的。

五、黄河甘肃段的治理保护建议

沿黄9省(自治区)在新时代都面临生态亟待修复、文化亟待复兴、经济亟待转型的三大历史课题,而这三大历史课题都根植、依托于生态文明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18日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通过学习,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持续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各级河长特别是水利工作者,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高屋建瓴,说出了新时代治理黄河的要义,要将其作为我们治理保护黄河的行动指南,贯彻好,落实好。“黄河宁,天下平。黄河的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这句讲话切中了要害。我们的眼睛不能仅仅盯着黄河干流,而要着眼于整个流域,特别是黄土沟壑区治理这一重点。

2.黄河甘肃段治理保护建议

黄河甘肃甘南段水质优良,含沙量低,建议流域内防止过度放牧,预防鼠害、病虫害等,防止草场退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黄河甘肃临夏段主要支流有大夏河、洮河、湟水,这3条支流的共同特点是上中游植被较好,河流含沙量低,治理保护建议和黄河甘肃甘南段相同;下游植被差、黄土裸露、土质疏松、降水较少且较为集中,黄土层抗水冲击力小,水土流失严重,治理保护方法与黄河兰州段、白银段类似。

黄河兰州段、白银段全流域干旱少雨,植被极差,黄土裸露、土质疏松,长年流水的支流较少,主要有庄浪河、祖厉河,其余多数为季节性的沟道。在这个区域存在坡面侵蚀、沟道延伸、沟道下切多种侵蚀模式。

泾河、渭河在陕西境内汇入黄河,上游在甘肃省陇东黄土高原。这一区域土层厚,降水相对陇中黄土高原多,水土流失严重。陇东也是我国的重要能源基地。甘肃应响应习总书记号召,负起责任认真做好水土流失治理及水污染防治工作。

陇中、陇东黄土高原的治理主要依靠地方政府组织实施,力度较小,建议将陇中、陇东黄土高原的治理保护纳入国家重点工程,由国家统筹规划,分片区实施。坡面治理采用植树种草、围栏保护、禁止放牧等措施,加强宣传并给予当地农民适当补偿,提高当地农民生态保护意识。通过建淤地坝、引流渠、护坡等多种工程措施保护沟道,防止水土流失。

3.解决水土流失治理和污染防治投入不足问题的建议

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保护母亲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建议将黄河水土流失治理和污染防治上升到国家战略,搞好顶层设计,以中央资金实施为主,地方配套为辅,高效推动幸福河的建设。

猜你喜欢
泥沙甘肃甘肃省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泥沙做的父亲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基于GOCI影像的半月潮周期内渤海悬浮泥沙浓度变化研究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新疆多泥沙河流水库泥沙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