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在高校啦啦操教学中的运用

2019-12-24 15:24:03薛梦交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24期
关键词:谈话动作目标

□薛梦交(河南护理职业学院 河南 安阳 455000)

前言

啦啦操运动在我国高校中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 众多高校积极开设啦啦操选修课、组建啦啦操训练队,这些现象极大的促进了啦啦操运动在我国高校的开展。啦啦操运动兼有文艺和体育的特点,具有特殊的育人价值,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背景下,在高校啦啦操教学中将啦啦操教学和体育运动心理教育紧密结合,在课堂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暗示,通过转变学生的内在需求,调动学生积极性, 排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障碍, 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切实提高啦啦操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1、心理暗示在教学中的运用

德国的舒尔茨教授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到, 词语有使肌肉放松的神奇作用,其原因为词语可以指代一切客观刺激,成为它们的信号,而且人的一切思想、感受、心理状态也可以用词语来表示,舒尔茨把这种词语的作用称之为“暗示”。暗示,是一种含蓄、间接的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方法, 使受教育者接受某种信念或者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形成一定的习惯。按照方式暗示分自我暗示与他人暗示,按照目的性暗示分直接暗示和间接暗示。早在90 年代,我国开始有一些学者对心理暗示教学进行研究,但很多研究都局限于理论层次,如暗示的种类、方法、特点、条件、作用、操纵方式等。而后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心理学的意义被人们接受和熟知,而心理学知识也逐渐广泛的运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来。起初心理暗示在教学中运用的研究重点多是外部环境的暗示, 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学习, 其重点研究多为通过暗示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现状而言, 如何将心理学知识有效的融合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去仍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而体育教学又不同于其他学科,如何将心理暗示与课堂教学巧妙、有效的结合,广大学者必会做出更多的实践探索。

2、心理暗示在啦啦操教学中的运用

2.1、情绪的控制

在啦啦操教师教学的过程中, 由于啦啦操运动与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柔韧性、节奏感有关,因此对于身体条件相对欠佳的学生要慢慢接受才能学会, 所以同样的啦啦操动作总是会出现学生学习进度快慢的情况,且由于学生容易出现求好心切、不甘落后的心理,往往会造成紧张和不满的情绪,使得教学效果适得其反。教师在啦啦操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情绪的变化, 学生的情绪表现和表情是密切相关的,高兴的时候就会手舞足蹈,难过的时候就会垂头丧气,生气的时候就会紧握双拳,遇到学生情绪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调整课堂节奏,以助学生调控消极情绪。一方面可以通过环境影响,通过将音乐的节奏频率放慢,让学生慢慢的熟悉动作,也可以换成节奏感明显的音乐,让学生在不同的音乐中感受舞蹈动作,另一方面通过鼓励的言语对学生进行情绪安抚,帮助学生进行情绪的控制。

2.2、表象训练

表象训练是在暗示的指导下, 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项动作或运动情景,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它有利于建立和巩固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 有助于提高动作的熟练程度和加深动作记忆。在表象训练中对于成功动作表象的体验将起到动员作用,让学生充满自信,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在啦啦操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尽量回忆自己之前跳得很流畅,帮助学生尽量回顾感觉很好的时候的状态, 回忆那个时候的动作细节, 自己应注意的问题,把好的保留下来,在大脑中演练自己的动作,以便下一次练习中发挥出更好的状态。表象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自信, 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 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2.3、目标设置

目标是指一个人想要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达到某一特定的行为标准。目标设置,可以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动作技能的提高,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目标设置,对运动成绩的影响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目标可以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当前重要的活动任务上; 二是目标有助于动员学生的能量,因为学生有了目标后,他就会在训练中更加努力,以便达到目标; 三是目标有助于延长学生当下的努力程度, 消除练习的单调感;四是通过设置目标,学生常会主动采用和发展新的方法,以便早日达到目标。在啦啦操实践教学时,一堂课开始时的准备部分,教师集合考勤后会宣布上课内容、要求及目标,主要目的是清晰的阐述对本节课进行目标设置,规定学生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对本次课的学习有一个大概的方向,再由教师的引领,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之中。

2.4、自我谈话

自我谈话(Self-Talk)这个短语经常用来描述我们和自己内心之间的谈话, 这种谈话可能包括积极的词语也可能充斥着消极的词语。当我们心中想着某件事情时,实际上就是自己正在跟自己谈话,自我交流。积极的自我谈话有助于将显意识及潜意识集中到积极的意识焦点上,让人如坐春风。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自我激励:我跳得很好,我一定行;自我要求: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啦啦操,加油跳;自我表扬:我刚刚表现得很好,动作很到位;自我批评:这个动作我做的不好;自我惩罚:这个动作做错了再跳两遍;自我提醒:成功者是不会轻言放弃的;自我安慰:没有失败,只是暂时还没有跳得很好而已;自我总结:跳的对,继续跳;自我命令:马上去练啦啦操!在实践教学中把类似的语言告诉学生,并引导学生摆正心态,鼓励他们进行积极地自我谈话。

3、心理暗示在啦啦操教学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啦啦操实践教学中运用暗示心理,对改善学生学习态度、树立学生学习自信、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适时合理地运用相应的心理暗示手段,有利于学生在啦啦操课堂学习的过程中, 建立并保持稳定的学习积极性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为了确保心理暗示在啦啦操实践教学运用中的有效干预,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1、协调师生关系

在啦啦操实践教学中应用心理暗示的时候, 必须使学生实实切切的接受到暗示才会使暗示生效,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确保心理暗示生效的基本条件, 要求老师注意建立并保持自己在学生心中的信任度和认可度。因学生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学生对待和接受暗示的态度会有所不同,暗示效果也会有差异,所以在教学中使用心理暗示不能一概而论或片面的主观实施, 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做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充分保持并发展学生的良好心态,树立教师在学生心里的良好形象,为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提供良好的基础, 为心理暗示在教学实践中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3.2、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影响学生的心理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在体育活动教学中,由于学生存在接受能力、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差异性,在进行心理暗示干预的时候,教师应关注到特殊需求的同学,协调好学习节奏不同的学生之间的关系,对于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攀比现象、学习吃力、学习状态欠佳等影响学生学习的消极因素时,教师因及时了解情况,做到主动理解学生,多采取积极的语言、鼓励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心理自信,排出心理疑虑和困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这也是心理干预是否成功的基础条件。

3.3、选择好应用暗示法的时机

在啦啦操实践教学中, 心理暗示的运用不仅要掌握合理的方法,更要注意使用的时机。针对不同的教学问题选择相应的心理暗示方法是心理暗示顺利实施的前提, 把握恰当的实施时机是心理暗示成功实施的关键,如:目标设置主要在课堂的准备部分就开始实施了,主要帮助学生树立清晰的学习目标,建立学习自信,激发学习动力,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表象训练在课的基本部分中应用较多,主要是在技术动作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暗示以引导学生有效的进行表象训练, 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与良好的心理状态,对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具有积极的意义;自我谈话是学生自己对自己的一种谈话方式, 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自我谈话的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谈话方法的选择,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均可对学生进行引导, 需注意的是不同学生所采取的交谈方式应做到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4、结语

较传统的啦啦操教学相比, 心理暗示在啦啦操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实施对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 心理暗示通过转变学生的内在要求和激发学生的心理潜力,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负担,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参与性,以达到高速、高质地传递教学信息,增添课堂教学有效性,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在合理运用心理暗示辅助啦啦操教学时,要时刻关注学生情绪变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做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排除学生心理障碍,充分保持并发展学生的良好心态,树立教师在学生心里的良好形象, 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同时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多采取鼓励,积极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为出发点,选择适当的心理暗示方式,把握心理暗示的使用时机,适时的通过引导的方式调整学生状态。心理暗示在啦啦操教学中的运用,不仅有助于教会教好学生,更让他们懂得怎样学习,怎样去热爱啦啦操运动,用啦啦操运动去感染身边的人。为了更好将心理学知识应用好体育实践教学中来,鼓励教师多进行相关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修养,掌握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和技巧,并能因人制宜,灵活运用,形成高超的教学艺术和教育机智。

猜你喜欢
谈话动作目标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28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特别健康(2018年9期)2018-09-26 05:45:36
动作描写要具体
画动作
动作描写不可少
我们的目标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1)阅读理解两则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