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萍,谢 龙
(东莞卫生学校,广东 东莞 523186)
健康评估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判断患者辅助检查及其他检查结果,还要掌握其与相关疾病的关联,从而发现患者存在的护理需求,做出准确的护理诊断。健康评估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知识抽象,部分学生兴趣不高,学习效果欠佳。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具有形式创新、信息前沿、资源丰富等特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中职教育特别是中职护理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本研究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中职健康评估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力求抓住创新这第一动力,使教育适应时代背景,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健康评估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教师教学、学生一人一书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场地主要为多媒体教室及实训室。课程知识点繁杂,内容枯燥,学生难以理解,例如腹部检查的顺序、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异常值、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值等,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来说难度更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通过感性认识去理解,仅靠死记硬背,难以掌握。由于课时限制,在实训教学中,只能一大章才安排一次实训课,实训内容多,教师也常需要占用一半的课堂时间示教,学生练习时间较少。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一般只能在同学身上或通过教具进行体格检查,体检结果往往是正常的,对于一些异常的检查结果,学生不能及时体验到,不利于其以后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医学是一门日新月异的科学,新技术不断涌现,教师若采用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往往不能做到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等,导致学生无法了解这些医学前沿知识。
目前中职生已普遍使用智能手机,这导致中职生日常行为管理难度加大。课后班上学生全是“低头族”,部分学生甚至因过度使用手机,上课打瞌睡、开小差等,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对如何合理利用智能手机,并把互联网引入课程教学中进行探讨,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学生对手机的使用。互联网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是一个巨型的图书馆,优化网络资源为教学内容,创新上课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实效性。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为教学主体,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缺乏师生互动,且教师讲授的内容大多为书本内容,书本内容改版周期长,知识点滞后于临床。而依托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庞大的数据库,特别是借鉴一些高校的健康评估共享数字资源,使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使教师对知识点的传授也不局限于课堂讲授等模式,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等,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模式下,一般按照教学日历及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排课,教师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授课。中职健康评估一般安排54课时,远少于大专、本科授课课时,且教师授课深度及广度远不如大专、本科,导致中职护生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处于劣势。“互联网+”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健康评估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只要有手机等网络终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慕课、翻转课堂等,课前把教学内容发送给学生,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可在课堂上提问,增加师生互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传统教学模式下,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往往是课堂提问、书面测试等。但由于课堂时间短,往往只能提问几个学生,不能实现全员覆盖;书面测试也不能马上获得学生测试成绩、错题分布等。“互联网+”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利用手机等终端进行即时课堂测试,学生测试完毕后,教师马上就能通过终端了解学生测试成绩、错题分布等,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2017年起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实行人机对话考试形式,考生考试时间被压缩,对于中职护生来说,无疑难度又加大了许多,若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就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测试,就能更好地适应人机对话考试形式,提高考试通过率。
在“互联网+”时代,纸质教材已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互联网的资源丰富,但质量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教师提高资源检索及甄别能力与电脑操作水平等。同时教师要主动探索,主动学习微信公众平台与各类学习软件、App(如丁香园、医学时间)等的使用,克服困难,投入更多时间、精力去学习新知识,全面武装自己,创新教学模式,利用互联网的灵活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提高自身授课能力。
微课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是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联系起来的实体,是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2]。健康评估是一门知识点多、操作性强的学科,非常适用于微课教学形式。教师可以根据临床护理需求及最新进展,将各章节内容拆分为不同知识点,再根据重点、难点制作微课。如把腹部触诊的肝脏触诊、膀胱触诊等内容制作成微课,课前通过互联网推送到学生移动终端上。学生既可以在课前观看微课,提前熟悉教学内容,就难点、重点进行针对性提问,又可以在课后复习不熟悉的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课前准备好相关实际案例,课上让学生利用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分组讨论、发言,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社交平台在中职学生中具有超高人气,在健康评估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社交平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3]。如可以组建班级微信群、申请班级微信公众号等,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号等给学生推送健康评估课件、微课、精品课程链接、精彩案例等,学生就教师推送的内容进行学习、提问等,提高碎片时间利用率,开阔学生视野。教师可以布置网络作业,利用“抖音”App等学生喜欢的热门软件,要求学生制作健康评估小视频,并举办竞赛活动,评选“抖音红人”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可把信息技术引入健康评估教学评价中。学生健康评估考核成绩包括理论考试、操作考核成绩及平时成绩。在理论考试方面,可以利用问卷星等,设计图文并茂的电子试卷,让学生答题,这既能让学生提前适应人机对话考核形式,又能节省教师批阅试卷的时间,还可以让教师迅速了解学生答题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在操作考核方面,传统的考核方式为把学生每两人分为一组进行考核,全班学生考核完毕则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规定课堂时间内完成操作视频拍摄,并发送给教师,大大节省了考核时间,教师还能随时观看学生操作视频,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出问题,学生可通过观看自身操作视频,了解不足。在平时成绩方面,可以构建多角度的教学评价体系。除了考查学生日常出勤及作业完成情况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微课制作情况、网络资源使用情况、微信群与微课掌上通问题讨论情况等方面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各种教学方式相继涌现,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互联网+”时代背景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自觉性,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学生若不能按时完成课后学习任务,将降低课堂教学质量,这就要求师生家校共同努力,高度重视网络化的利与弊,积极引导学生,把互联网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作为一线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克服自身不足,注重提高自身网络操作技术,促进健康评估教学发展,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护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