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文 ,王玉倩 ,范金华 ,刘世红
(1.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北 荆州 434020;2.潜江市卫生学校,湖北 潜江 43310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中医药院校在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绩。但具体实践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在培养目标及岗位职业能力方面,尚缺乏准确的定位[1-2]。面对新时期针灸推拿学科的发展以及市场化、国际化需求的增加,针灸推拿专业如何根据自身专业特色、人才需求和高职高专教育特点,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及岗位职业能力,进而改革高职高专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呢?在湖北省教育厅及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课题组对我校实习医院医生、专业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调查对象分为3类。第一类为实习医院医生,包括湖北省内外各层次的医院,如湖北省中医院、县中医院、县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第二类为专业教师,除我校教师外,我们还通过邮件调查了安徽、山东、湖南、四川4所中医药高职的专业教师。第三类为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包括2014级毕业生、2015级刚刚完成临床实习的学生,2016级在校生。
调查问卷由课题组教师共同设计,并经相关专家审订。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对我校当前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的意见、用人单位对本专业人才的要求、相关岗位职业能力与对应的课程、针灸推拿专业发展现状及对课程改革的意见等。回收的问卷经审核归类后,采用Excel软件及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问卷分为理论知识、专业能力、职业能力三大部分,每部分设有几个问题。如学生问卷理论知识部分设计了“针灸推拿专业实习生需要的10项理论知识”“经过实习后,你认为自己哪些理论知识有待加强”“学时应该增加的5门课程”“经过实习你认为自己掌握最为牢固的3项理论知识”等问题。
对实习医院医生发放调查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4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对专业教师发放调查问卷20份,回收有效问卷2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对学生发放调查问卷535份,回收有效问卷488份,有效回收率为91.2%。
调查显示,学生和实习医院医生对理论知识的需求差别不大,如对“针灸推拿专业实习生需要的10项理论知识”问题的回答中,学生和实习医院医生均选择针灸推拿专业的核心课程。但不同的是,医生把针灸推拿类课程如针灸治疗、经络与腧穴排在前面,而学生把西医类课程如西医内科学排在前面。这可能与学生在校时对西医类课程知识掌握不够而临床上现代医学知识运用较多有关。
在“经过实习后,你认为自己哪些理论知识有待加强”和“学时应该增加的5门课程”的回答中,大部分学生选择了西医类课程,中医类课程中学生多选择中医内科学,这既说明中医内科学是针灸推拿临床工作的基础,也表明中医内科学学习有待加强。调查临床上使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概率时,学生的回答较为一致,超过80%的学生选择了“不到20%”这一选项,且3届学生调查结果较为相近。这说明针灸推拿临床工作中很少应用到真正的中医理念,其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调查发现,关于需要增加学时的课程,大部分毕业生选择了保健及康复类课程,如康复医学,甚至有学生认为应当将康复医学拆分为康复评定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等课程。对此,教师的答案则不相同,均认为针灸推拿专业按照当前设置只开一门康复医学课程即可,甚至有教师认为不需要开设这门课程。
医生、教师和学生均认为技能训练在本专业教学中最重要。不过,学校教师更多地认为技能训练应当在相关理论指导下进行,这或许与教师对学生的定位有关。很多教师认为针灸推拿专业毕业生应当成为一名医生从事临床工作,而学生则认为自己将来是一名技师。结合学生反馈,笔者认为部分实习医院医生存在唯技能论问题,忽略了理论知识教育,这会对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针灸推拿专业毕业生需要具备的5项职业能力,教师和医生选择了吃苦、团队协作能力、工作态度、人际交往能力、表达沟通能力,而学生的选择依次是适应社会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表达沟通能力。除表达沟通能力外,两者的选择完全不一样。而在“你认为学生缺乏的3项职业能力”问题回答中,教师和医生选择了吃苦、自我反思、表达沟通能力,而学生选择了表达沟通能力、吃苦、适应社会能力,差别不大。可以看出,教师、医生对学生的认识与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差别不大,但对职业能力的认识不同,可能与两者认识角度、自身知识结构不同有关。同时发现当前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待加强,尤其是针灸推拿临床工作中非常需要的吃苦及表达沟通能力。
通过统计近5年毕业生去就业发现,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去向主要有3种:1/3的学生进入医院从事医疗工作,1/3的学生从事各类养生保健工作,另外1/3的学生则通过专升本继续学习或从事本专业以外的工作。毕业后从事养生保健工作的学生对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希望开设足底按摩、药膳等课程,增加艾灸、刮痧等内容的学时。这与当前以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基础的课程体系有一定的冲突,也给课程设置提出了更高要求。
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应与临床需要紧密结合,并随着临床需要进行局部调整。调查发现,目前我校针灸推拿专业课程设置较为合理,但保健类课程需要增加;学生较为重视操作,但职业能力培养有待加强。针灸推拿专业是我校重点建设专业,也是省级特色专业。在已经举办的3届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技能大赛针灸推拿技能大赛中,我校分别获得团体总分第五、第二、第一的好成绩。实习医院医生对我校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培养质量较为认可,这与我们一直努力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是分不开的。本文虽然只针对我校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岗位职业能力需要展开调查,但其结果具有普遍性,可供同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