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莹(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 300000)
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较快,全运会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全运会准备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全运会场馆的建设,每个举办过全运会的城市都曾为了建设有特色、高规格的体育场馆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很多场馆建设的各项规划措施直接指向比赛,忽略了场馆赛后的利用要求,导致很多场馆在比赛后就被闲置,没有发挥应有的价值。全运会的很多场馆设置在高校内,高校为维护场馆各项设施投入了大量的经费,而场馆创造的经济价值低,高校因此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如何改善经营管理方法,提高高校全运会场馆的利用价值,是我们关注的共同话题。
很多全运会赛事场馆都建立在高校内,高校借机获得了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但是,很多场馆的功能比较单一,对高校的实际教学没有太大的意义,全运会后场馆的使用价值低,而很多民众聚集地方却缺少体育锻炼的场地,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是由于场馆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较少考虑赛后的经营利用问题。对高校全运场馆赛后利用价值进行研究,综合分析高校全运场馆在赛后的使用和经营方式,可以为以后的场馆建设提供参考和建议,使体育场馆的建设兼顾比赛、教育和服务民众等多项功能,使场馆在赛后也能获得充分的利用,实现最大的价值。
全运场馆承担了大型赛事,有较大的规格和较强的特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加强对场馆资源利用的研究,加大对场馆闲置资源的开发力度,承办一些重大演艺活动和体育赛事,一方面可以带来一些经济收益,另一方面还可以打造成学校的品牌建筑,吸引更多人前来旅游参观,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目前,我国像全运会场馆这样的高规格场馆并不多,很多赛事缺乏标准的比赛场地,一些普通市民也没有充足的运动场地。对高校全运场馆进行规范管理,加大对外开放程度,将能够吸引更多的市民进行体育锻炼,推动全民健身的热潮,促使当地民众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增强了这些场馆的开放度和公益性。
为全运会服务是高校全运场馆建设最直接的目的,因而,主要是根据比赛需要进行场馆建设,对赛后各项经营利用考虑不周。全运会举办城市会把一些场馆设在高校,这样既可以节约建设成本,又可以服务高校师生,但是,全运会场馆的规模往往较大,还是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建设成本,从以往的场馆建设情况来看,场馆建设的实际投资额往往要超过预算。这种高投入给政府财政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也提高了赛后场馆的运营和管理风险。一方面,场馆维护和保养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另一方面,场馆的整体规模大,但除了平时供给学生上课外,对外开放度不高,投资恢复期很长。如果要对这些场馆进行改建,使场馆功能得到有效转化,更利于师生和民众的锻炼需求,还需要投入大量的改建资金。由此看来,高校全运会场馆虽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校办学条件,但在赛后也加大了高校的财政负担,只用于上课难以实现场馆的利用价值。
在大部分高校,体育场馆都归体育系管理,这非常有利于学校的教学管理,但是也产生了很多问题。首先,对于全运会场馆来说,不仅仅具有教学价值,更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和公益价值,在管理上要兼顾教学和商业运营,这样才能提高场馆的利用率。体育教学系主要负责的是高校的体育教学,实行的是教学管理,负责学生的体育教学和训练,很多教师具备专业的体育教学知识,却缺乏体育场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使得体育场很少承办大型赛事,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次,很多高校教师平时教学任务繁重,以教学为主,对体育场管理缺少重视。另外,体育场为维持高水准,还需要经常进行维修和清洁,需要一批专业化人才。由此看来,由体育系负责场馆管理还是具有很多缺陷,不利于推进场馆的市场化运作。
为了应对比赛需求,很多建设在高校内的体育场馆功能比较单一,应对学校的教学绰绰有余。这些场馆占地面积和容纳量大,规格高,设施齐全,是举办大型赛事和文艺活动的最佳选择。全运会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契机,并且场馆本身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能够吸引很多的商家、赛事举办方和游客,但是,很多高校场馆在赛后没有得到有效的宣传,热度丧失,知名度不高,甚至连广大市民也很少进入场馆进行锻炼,很多赛事主办方也很少寻求管理机会,使得体育场馆一直处于“等”的状态,外界对场馆的了解不足,赛后开发少,没有发挥体育场馆的真正价值。
目前,全运会举办城市在进行场馆建设时也逐渐加强了对场馆赛后利用的关注,高校场馆结合发展现状也建立了一些具有更加优秀的管理模式,起立专门的场馆管理中心使比较有效的方式。借鉴国外场馆管理体制,很多高校开始设立场馆管理中心,对体育场馆进行专业化管理,从而提高场馆的使用价值。设立场馆管理中心使教学管理和场馆管理分离开来,实行专业分工,让有教学能力的教师专心任教,让具备体育产业管理知识的教师加强对场馆的科学化管理。这样一来,体育场馆也由专门针对教学而走向综合经营的道路,场馆的商业价值得以呈现,实现“以馆养馆”,创造经济效益来提供充足的管理维修费用。体育教学部门得到解放,场馆也能获得及时的维护,对外开放度提高。
优秀的管理人才是全运会赛后体育场馆管理的关键性因素,要想使全运场馆在赛后依旧满足师生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要更新管理理念,加强对场馆管理的额重视,引进专业的管理人才,加大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管理人员水平主要有以下两个途径。第一,引进场馆管理的专业人才。全运场馆是一种国家资产,建设在高校内可以满足学校的教学需求,同时也具有市场价值和商业价值。所以在管理人员的选择上也要注重其产业管理方面的能力,引进一部分具有管理经验和管理能力的人员,激发管理队伍的活力,让场馆管理更加科学高效;第二,加强对已在岗的管理人员的培养。高校具备优质的教学资源,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借助校内师资力量,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国外场馆管理体制比国内要更加成熟,可以派出本校的一些管理人员到国外学习,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质量;另外,高校是一些科研项目的重要基地,可以鼓励本校教师开展场馆赛后利用的研究项目,进而打造一套适合高校场馆开发利用的管理体制。
无论如何,高校全运场馆在赛后最主要的服务对象还是高校师生。一些场馆的建设极大程度上改善了高校的体育教学条件。从第十三届全运会可以看出,还是有较多的场馆建设在高校内,使校内的师生能够在更加舒适、标准的环境下进行体育教学,标准的体育器材满足了体育生进行专业训练。宽敞、舒适的场馆也激发了学生的锻炼欲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由于缺乏专门的管理部门,高校场馆对外开放度不够,出现高校内体育场馆闲置,而附近居民却缺乏健身场所的现象。当高校设立了专业的管理部门后,场馆还可以提高对外开放度,让附近的居民也能享用场馆资源,实现场馆的社会价值。
高校全运场馆赛后要想获得更高的知名度,实现更大的价值,需要借助本校体育系的资源优势,引进和创立品牌体育赛事。比如沈阳农业大学橄榄球场规格很高,橄榄球项目在我国并不是全民运动,赛后利用率低。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可以引进省橄榄球队,以此作为橄榄球队的训练基地,这样,场地资源既不会闲置,又有利于省橄榄球队的专业化训练;其次,还可以积极申请举办国家级、省级的橄榄球赛事,和其他高校的橄榄球队开展一些友谊赛和片区赛,一方面推动橄榄球项目的发展,让本校学生提高对橄榄球运动的认识,还可以提高场馆的知名度,为以后的经营管理打造较好的品牌基础。引进和举办体育赛事对高校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还能推动高校场馆附近地区的经济发展。场馆一旦承办了大型赛事,将会吸引很多人进入这一地区,带动当地交通、旅游和餐饮行业的发展;另外,当地民众想要观看重大赛事也十分便利,无形中宣传和强化人们的健身意识,推动全民健身运动。
体育场馆的维护和管理需要大量经费,在满足师生体育教学和锻炼的需求后,也不要排斥高校体育场馆走向市场,参与市场合作竞争。高校场馆和其他专门营业性的场馆不同,在参与市场合作经营的同时要更加谨慎。首先,高校全运场馆赛后利用需要明确自身的定位,了解场馆的实力、设施条件和经营项目。如果除教学外,确实具有大量的剩余价值,就应该把这份剩余价值引入市场。进行市场调研,积极和赛事主办方展开合作,不拘泥于比赛赛事,还可以根据场馆的承载量承接一些大型演出项目,多层次寻求市场;同时积极开发场馆的潜力,主动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体育事业欣欣向荣,越来越多的商家和体育赛事主办方进行合作,实现双赢,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高校全运场馆也附带很多无形资产,包括冠名权和场地广告权,有效对这些资产进行开发,高校体育场馆将具有更大的市场竞争力,场馆的利用价值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高校全运会场馆的建设标准高,具有很强的开发潜力。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高校全运场馆的经营模式不够合理,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使得场馆的利用率较低,利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高校全运场馆赛后的利用的优势较大,场馆经营管理人员要抓住机遇,提高场馆的知名度,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充分发挥场馆的利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