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

2019-12-23 07:01王军琛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社员农民农业

王军琛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全面描绘了中国农村发展的光明前景,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对新时期我国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重点是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和带动农村繁荣、推动乡村治理火车头的带动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规模小、类型单一、运营机制不成熟、融资困难、合作社领导层与村“两委”关系难以协调等困境。并从可以拓展市场规模组建联合社、抓好规范经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增加融资渠道等方面提出对策,然后总结出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发展前景。
关 键 词:乡村振兴;农民专业合作社;机遇;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明确指出要把“三农”问题的解决作为党的工作的重中之重,关键在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体制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1]。实施乡村振兴,主体是农民。目前影响农民主体作用的最大因素是小农分散的无组织生产,无组织的农民往往在市场经济中处于弱势地位。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形式,实现农民组织化、集约化,以提高其应对市场经济挑战和把握机遇的能力。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通过民主管理、资源联合形成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设置从本质上来讲就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化形式,让乡村振兴下小农户和市场直接对接市场,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应对市场风险的综合能力。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有效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同时乡村振兴的战略推动可以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带来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一些发展机遇。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一)规模偏小,类型单一,缺乏再联合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以村民结群的途径对接市场的重要载体。国家推动成立农业合作社的初衷是为了应对传统农业的无组织化、原子化、分散化的弊端,寻求组团式发展的合力,满足农业发展的现代化需要[4]。目前我国大多数合作社的规模化水平不高,社员相对分散。合作社的社员主要来自同村村民,并且还只是村成员的一部分,平均每个村有数个合作社。大多数合作社的规模化标准度不够,还有许多空壳合作社。

目前我国大多数合作社主要为种植养殖合作社,种类缺乏多元化,抗风险能力较低,合作社和成员尚未形成一个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导致一些农民在销售畅销时选择把产品本身卖给进货商,当市场行情不佳时又想卖给合作社享受保护价。此举不利于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并且我国当下很多合作社的服务仅限于农用物资统一购买、技术培训、提供销售信息等层面,合作社的产品大多是层次较低的初级产品。由于科技水平较低,在生产程度上距标准化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产出多为低层次产品,农产品的附加值难以提升,距离发达国家的合作社为社员还提供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资金支持、提供品牌效应提高竞争力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

目前部分地区考核基层部门时,经常会核查已建立合作社的数量和加入合作社社员的规模。迫于考核压力,地方被动选择突击组建合作社、虚报合作社规模数量[5]。虽然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对合作社没有直接的评估硬性指标,某些地方领导为了政绩仍然热衷于大办合作社。此外合作社之间的联系较少,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共享,抵御市场风险和参与有效竞争的能力很弱。

(二)内部运营机制不成熟,专业人才紧缺

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和团队偏小,经营方式经验欠缺,感召力不强,参与竞争的能力较弱。大多数合作社都可以按规定的流程进行标准注册登记,但是他们很少重视建立规范的合作社内部运营管理机制[6]。一些合作社即便组成了监事会、理事会和成员代表大会也只是走个形式。一些地方政府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方面,在推动农业发展中急功近利,部分农业大户和村干部在没有征求贫困户的情况下就成立起合作社,由此形成贫困户在合作社中没有存在感。在组织管理、分配、决策中不能有效参与进来,严重损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合作社往往成为一言堂。

我国传统观念是轻农重工,农业作为扶持工业的配套产业一直被边缘化,造成长期以来农业教育发展不受重视,管理和技术类人才不愿意服务农业企业,连农业学校毕业的学生都不愿意下乡去农村。还有我国农业传统教育中多重视理论学习,对实用型人才的重视度不够,形成农业技术人才断层的现状,由此合作社在农村依靠的只有普遍缺乏合作知识的农民,缺乏了解农村专业合作社知识有实践经验的领导者和有市场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影响了合作社的建立和长远发展。

(三)发展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逐步规模化,需要的资金量也不断增加,贷款难症状也逐渐显现出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部分资金来自自身积累、社员交付。部分合作社并没有社员交付或者仅需交入户费即可,导致没有长期稳定资金来源的合作社很难获得贷款。上级拨付给合作社的扶持资金较少、起点又高,远远不能满足合作社发展的需要[7]。专业合作社本身积累有限,资产规模小,多数没有有效抵押物来抵押,贷款难度较大,影响了合作社扩大生产规模所需的设备更新、厂房扩建和技术引进等的资本投入。由于农民宅基地证、土地产权等证件不齐全,而且没有其他组织可以为其提供担保,也不能依靠抵押获得贷款。农村金融机构考虑到农业不确定性、资金安全性等而采取保守态度不敢为其贷款。

(四)合作社领导层与村“两委”关系难以协调

目前我国合作社的类型多样,由村“两委”组织领导成立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大部分是由乡村能手等人员带领下成立的。由于合作社涉及到集体土地、国家农业补贴等需要村“两委”报批,对于由村“两委”组织成立的进展会比较顺利,而对于其他不是由村“两委”组织成立的合作社申请,牵涉到村“两委”利益的部分进程可能会处处受阻[8]。同时当新一届村“两委”上任伊始,为了确立自己的政治威信,对于村“两委”没有担任合作社领导层的合作社,他们担心这些合作社的存在会削弱他们的政治影响力,可能会处处刁难进行排挤,影响基层社会稳定,更不利于合作社的长远发展。

二、乡村振兴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措施

(一)拓展市场规模,积极推进合组联合社

一是以拓展市场为重心,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引领带动下,因地制宜结合当地产品主动拓展市场,通过市场的拓展来进一步拉动合作社的快速发展。二是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自己的标准化生产基地,注重品牌认证,提高农产品质量。做好农产品深加工,增强市场竞争力,走产销一体化之路。三是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形式,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各种形式的展览会。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进一步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9]。

依靠农村社区为依托的地缘纽带,利用社区成员间的熟人关系为凝聚力,指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民主自愿的基础上建立联合社,通过横向联合实现经营规模化、集约化,为社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竭尽所能地使合作社的交易成本减少,在市场竞争中议价能力得以提升,推进纵向一体化发展,并扩展到农产品的深加工。指引社员在生态旅游、水利灌溉、科技引导等方面建立合作社,面向全体合作社提供灌溉、技术、农业机械等一条龙服务。积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的提高和种植水平的提高,积极尝试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共同基金的有效途径。

(二)抓好规范经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要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落实,定期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经营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培训,让社员们学习法律、了解法律、应用法律,确保法律精神得以实施。重点进行市场营销、信息利用、财务核算、诚信经营等方面的知识培训,逐步提高合作社领导层和参与社员的整体素质,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水平。同时可以组织合作领导带头人去外地参观交流,学习先进经验,互相加强合作。探索合作社退出机制,简化注销程序,依照法律主动清理连续两年未从事经营活动的僵尸合作社[10]。此外,还可以开展以“加强规范化建设,加强示范化建设,创新发展方式,创造扶持方式”为中心的合作社活动。建立合作风险分担机制,使合作社领导层和社员形成关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借此把所有的积极性予以调动,提升社员对合作社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

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聘请村干部和种养殖能手担任管理人员,实行股权激励。通过实施 “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即“基层社+合作社+村两委模式”,鼓励村“两委”领导、职业能手、大学生村官、退伍军人、返乡创业有志青年等参加来推动合作社的具体改革,参与惠农综合系统的建设和运行中[11]。依托“三农”服务平台的跳板,重点抓好职业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把社员们铸造成一支具有会技术、懂文化、擅经营、敢创新的新型“三农”产业人才,为乡村振兴培育和储存源源不断的农业经营人才资源。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村社共治”的乡村治理新模式

扎根基层,投入基地、服务基层是合作社领导的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需要培养了解农业、热爱农村、热爱农民的农村工作团队[12]。合作社是为“三农”服务的中流砥柱,更需要组建一支了解农业、热爱农村、热爱农民的优秀干部队伍。一个优秀的合作社干部必须既要有衷心为农服务的情怀,又要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要有行政领导的经验和为农服务的才能;既要有整合资源的智慧,又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必须在实践中有待进一步检验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提升。那些发展得非常好的示范合作社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领导层带动。因此各级合作社要共同努力,继续用关心农民疾苦的情怀心系基层、面向基层、走向基层,继续用关注农民脱贫攻坚的坚强意志投入基层、服务基层、扎根基层,真正造就拥有“三农”情怀,深入了解农村所需、农业所要、农民所想的真诚为农服务的干部。

可以由村“两委”组织农业大户、党员户和贫困农户建立专业合作社。依托“村两委+合作社”发展模式壮大集体经济的力量。集体经济的生产经营由村“两委”引领入社社员全部参与进来,引导农户进行自我服务、自我组织、自我管理、互帮互助。按照共治共建共享的原则,集体经济由全体入社社员共治共建,形成“人人受教育”、“户户都参与” [13]。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强乡邻间的感情,还可以增强村民对村“两委”的信任感,拉近干部与群众的距离。通过实施“村社共治”发展村集体经济,发挥自治力量,通过党建引领促进集体经济发展、聚力凝心,形成有事“共商共治”的良好局面。进一步解决集体经济发展难的问题,增强农村发展的后劲;弥补党组织难以发挥作用的短板,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解决农民持续增收难的难题,促进共同富裕。

(四)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增加融资渠道

党的十八大的报告指出,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农民可以用农业的需要,同时鼓励对承包经营权进行流转。在公开市场上,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流转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和农业大户等[14]。进行多种方式规模化经营,此举从制度层面为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方式提供了保障。当前一方面可以推进以农民宅基地产权、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担保贷款试点,把资金合作、土地合作、劳动力合作统一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可以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的推进,保证农村土地流转顺畅,进一步壮大合作社的规模。鼓励合作社对社员入股的土地资金进行统一管理经营,社员在合作社上班可领取工资,年终可享受分红,拓展社员增收渠道。还可以考虑以PPP模式和政府逐步加大对合作社专项资金的投入,鼓励支持村镇银行的发展,增加合作社的融资渠道。

(五)推进“互联网+合作社”, 延长农业产业链

党和政府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要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其中一点就是借助互联网发展新农业。合作社发展新农业的首要工作是做好农业本身。“互联网+合作社”需要将互联网和合作社结合起来,将产品和服务结合在一起。现在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而变得更加多元化,逐渐重视绿色、养生、安全。优质的产品是吸引潜在客户的有效策略。合作社应着手推动农产品向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转变,合作社必须找到比竞争产品的最大优势,然后做大做强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目前农产品的销售竞争就是“保姆式”顾问和“暖心式”售后之间的较量。因此,以“互联网+合作社”的新模式下,为了提升自身农产品的吸引力、竞争力,有必要建立与客户耐心交流的理念以提高服务质量,还要关注休闲农业、网上订购、线下体验等几个领域。

我国当前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比存在生产率较低、经营风险大的难题,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经营产品相当一部分还位于农业产业链的底端,如在农产品养殖种植部分,接近70%的合作社没有深加工,与西方发达国家90%以上的农产品深加工率相比存在天壤之别[15]。因此各地区可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产品利用当地产业延长农产品产业链以提升其附加值。

(六)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推进绿色生产

在科技服务方面,有关部门及时向合作社提供各种产品的最新生产标准,并积极指引农民采用标准化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努力提高传统农产品的质量,引进优良品种推广精深加工技术,深入提升研发反季节有机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的水平。提高企业管理的科技含量,有效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合作社应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积极响应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积极推动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绿色农业发展[16]。主动参与在源头防治农业带来的污染,宣传鼓励根据测土配方施肥,积极参与土壤污染修复、种植养殖业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回收加工废旧地膜,进行生产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等构建美丽乡村。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前景

经营制度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基本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和调整中将日益发挥核心作用;经营方式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将逐步从专业单一化经营向综合多元化经营发展;组织管理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将从社员的需求导向转向市场需求导向,组织管理趋于专业化、民主化、企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组织制度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将积极与其他农村组织制度创新有效对接;规模水平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呈现单体规模逐步扩大,增加数量的势头趋于放缓;横向水平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将进一步呈现合作社之间联合的大趋势;纵向水平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将越来越重视产业链整合的纵向发展;新型模式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将使用电子商务平台、建立配送中心等,依托合作社为重要载体,广大农民踊跃参与的新型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将得到广泛推广。

结论:

乡村振兴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农业方面转化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顺应了新时代的要求。自十九大提出来以后,各政府各部门都很重视。合作社作为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形式,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在政治层面保障粮食安全,实现重要农产品自给;在经济层面带动社员增收、促进农业现代化;在社会层面提升社员组织化水平、推动基层治理,转变为内部发展潜力,其将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新动力和新引擎,同时乡村振兴战略还为合作社的新发展带来新机遇。虽然目前仍会面临一些困境,但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形势,它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各级政府要因地制宜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带动乡村振兴战略的火车头。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18)[2018-10-05].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10/27/c_1121867529.htm

[2] 杜致敬,陈抒阳,张希昱.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合作社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文献综述[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8(04):71-74.

[3] 段鹏飞.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23):4-6.

[4] 高强.农民合作社在乡村振兴中有广阔的发展空间[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8(02):47.

[5] 何晓琼,钟祝.“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农业合作社使然的两个视角——基于农业和农村现代化[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2):96-99+144.

[6] 刘润长.创建“三个合作社”助推乡村振兴[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8(10):83-85.

[7] 刘同山.农民合作社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8(08):37.

[8] 柳天滋,赵潜生,陈友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方向[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8(01):20-23.

[9] 南巧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选择[J].中国商界,2018(05):104-105.

[10]  农民专业合作社:乡村振兴的可信路径[J].山西农经,2018(17):2+129.

[11]  任大鹏.合作社应当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8(05):15-16.

[12]  孔祥智.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民合作社的振兴[J].农村工作通讯,2018(07):53.

[13]  王海南,杜晓山,宁爱照.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8(02):20-25.

[14]  王敬尧,王承禹.农业规模经营: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J].中国行政管理,2018(04):91-97.

[15]  陈锡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01):5-12.

[16]  杨丹.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的农民合作社:定位、作用和发展路径[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8(01):49.

[17]  杨腾.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研究[D].聊城大学,2018.

[18]  朱启臻. 夯实乡村振兴的农业组织基础[N]. 辽宁日报,2019-01-29(005).

[19]  于正.乡村振兴  让合作社走向前台——访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理事长毕美家[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8(10):7-8.

[20]  张佳丽. 合作社助推乡村振兴策略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8.

[21]  张天佐.提升农民合作社发展质量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J].中國农民合作社,2018(12):29-30.

[22]  张益丰.乡村振兴战略中合作社发展趋向及价值发现[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8(03):55.

[23]  赵颖婷.浅析如何深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乡村振兴的积极效应[J].现代商业,2018(33):167-168.

[24]  朱启臻.当前乡村振兴的障碍因素及对策分析[J].政策瞭望,2018(04):48-52.

[25]  周洁红,黄好.以标准化为手段  充分发挥合作社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8(03):37-38.

猜你喜欢
社员农民农业
耕牛和农民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让文学激扬青春
人民公社女社员
农民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农业科学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
做农民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