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长小说视角解读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

2019-12-23 07:19刘芳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3期
关键词:所罗门之歌成长小说引路人

刘芳

摘  要:托尼·莫里森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非裔女作家,《所罗门之歌》是她创作的第三部作品,讲述了主人公奶娃从困惑走向成熟的成长过程。本文致力于从成长小说视角对文本进行分析,以深化对文本的解读。

关键词:《所罗门之歌》;成长小说;引路人;顿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3--02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所罗门之歌》是她创作的第三部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奶娃的成长历程。凭借这部作品,莫里森获得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和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奖。本文试从成长小说视角对文本进行解读,分析主人公奶娃在成长引路人的指引下,历经成长的顿悟,寻回自我的成长过程。

一.《所罗门之歌》: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

在《美国成长小说研究》一书中,芮渝萍教授认为成长小说主要有四个特点:1.小说中有人物成长的叙事。2.从内容上看,成长小说展示了个人成长的过程。3.从结构上看,成长小说的叙述结构有固定模式:“天真--诱惑--出走--迷惘--考验--失去天真--顿悟--认识人生和自我。4.从结果上看,主人公经历一系列事件之后,终获成长。

《所罗门之歌》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主人公奶娃在成长之初处于天真的状态,他生活在一个富裕的黑人家庭,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整天无所事事。六岁的奶娃还在吃妈妈的母乳,所以大家喊他奶娃。姑妈派拉特的出现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他对自己感到迷茫,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并决定去南部寻金。丹维儿之行和沙理玛之行促成了奶娃的成长。经历了天真、诱惑、出走、历险、顿悟并认识自我这样一个典型的成长过程,奶娃从一个天真迷茫、无所事事的人变成一个有民族意识的黑人子孙,实现了自我的成长。

二.成长的引路人

成长的引路人是成长小说中一个很重要的构成要素。年轻人个性的形成和自我身份的认同离不开引路人的影响。在成长小说中,主人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对主人公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从不同方面指引着主人公,帮助主人公获得成长。在《美国成长小说研究》一书中,芮渝萍教授将成长引路人分为四类:“正面人物、反面人物、自然神灵,以及缺失的引路人”。在小说《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父亲和母亲是奶娃成长道路上的反面人物,他们在主人公奶娃的成长道路上不仅没有对其进行良好的指引还阻碍了奶娃的成长。派拉特和吉他是奶娃成长道路上的正面引路人,他们在奶娃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指引奶娃不断寻找自我,寻找自己的文化之根。自然神灵在奶娃的成长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自然神灵的指引下,奶娃进一步了解了自己的黑人文化。

(一)反面引路人----奶娃的父亲和母亲

芮渝萍教授认为,成长小说中的反面引路人主要可以划分为三类:“一类是把主人公引向生命的歧路;第二类为主人公的成长提供了反面参照;第三类就像《圣经》中的撒旦,没有他的誘惑,亚当和夏娃永远处于天真无知的状态,仍旧是伊甸园中长生不老的快乐青年,他把人类引向智慧的同时又让他们失去了天真和快乐。”《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父母不仅没有以身作则,成为奶娃成长道路上的学习榜样,反而成为奶娃成长道路上的反面参照,成为奶娃成长过程中的反面引路人。

1.奶娃的父亲

奶娃的父亲麦肯·戴德本是天真善良,但在经历父亲因守护财产而被残忍杀害之后,受到巨大的伤害,变得自私冷漠。他不再坚守父亲对他的教诲,不再坚守黑人传统文化,认为只有摒弃黑人文化传统才能成为白人眼中值得信赖的人,只有白人的价值观才能给他带来财富。麦肯认为世界上没有什么比金钱更加重要,人生的奋斗目标只能是金钱。为了一袋金子,他与妹妹派拉特决裂,断绝来往。为了收回房租,他无视黑人同胞的请求,毫不留情地将他们赶走。作为三个孩子的父亲,他对孩子非常冷漠,不与孩子交流,不关心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随意践踏孩子的自尊。

奶娃的父亲对民族文化的摒弃,对白人价值观的推崇,将奶娃引向歧途,阻碍了奶娃对黑人民族文化的认识,阻碍了奶娃的成长。父亲的自私与冷漠给奶娃的成长带来的是无言的伤痛和心灵的创伤。在奶娃的成长过程中,他没有值得尊敬与效仿的父亲,造成奶娃在成长道路上的自我迷失。

2.奶娃的母亲

莫里森认为母亲具有双重角色,不仅要照顾孩子的物质生活,还要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在《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母亲露丝只关心奶娃身体上的成长,并未重视奶娃精神上的成长。

露丝是黑人医生福斯特的女儿,虽母亲早逝,但从小在父亲的极度呵护下长大。父亲担心露丝会受伤,甚至不允许已经会走路的露丝自己下床走路。结婚前,露丝依附于父亲;结婚后,露丝依附于丈夫。父亲福斯特医生的过度溺爱造成露丝对父亲的过度依赖,造成奶露丝的软弱与顺从,缺乏独立人格。她在父亲福斯特医生的影响下,接受白人价值观,未继承黑人文化传统。

奶娃母亲的懦弱导致她母亲身份的缺失,她给奶娃带来的只有软弱与顺从,她无法给奶娃带来精神上的滋养,无法在奶娃的成长过程中帮助他形成独立的人格,帮助他正视民族文化传统。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奶娃的父亲和母亲不仅未能成为值得奶娃效仿的榜样,而且还给奶娃传递了一些错误的价值观,造成奶娃成长道路上的自我迷失,阻碍了奶娃的成长。

(二)正面引路人

在成长的道路上,若只有反面引路人的消极影响,而没有正面引路人的积极影响,主人公将无法在成长的道路上找到正确的方向,无法获得真正的成长。芮渝萍教授认为,在成长小说中,反面引路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正面引路人是主人公成长道路上的榜样,他们知识储备丰富,人格健全,能够引领者主人公逐渐走向成熟;第二类正面引路人是主人公的伙伴,在主人公的成长过程中,陪伴着主人公,和主人公共同成长;第三类正面引路人在主人公的成长道路上偶然出现,给主人公带来一些成长的启示。《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姑妈和伙伴吉他是奶娃成长道路上的正面引路人。姑妈是第一类正面引路人,指引着奶娃找到自己的民族文化之根,找到真正的自我;吉他是第二类引路人,陪伴着奶娃共同成长。

1.奶娃的姑妈--派拉特

奶娃的父母赋予奶娃生命,却未给奶娃带来精神上的成长。姑妈派拉特给予奶娃精神上的滋养,帮助奶娃走出混沌的生活,指引着奶娃实现精神上的成长。

派拉特像父亲老麦肯一样,坚守着黑人优秀的传统文化。初次见到姑妈派拉特,奶娃就感到特别幸福。在奶娃看来,姑妈充满魅力,并不像父亲描述的那样古怪又丑陋;姑妈的家充满了自然的气息,并不像父亲描述的那样肮脏。派拉特讲“林肯天堂”的故事给奶娃听,她告诉奶娃黑色也可以有丰富多彩的变化,她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影响着奶娃,向奶娃展示黑人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要为自己拥有黑人的血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派拉特是黑人文化的传承者,她为黑人民族文化感到骄傲,她教奶娃唱民族歌谣,指引着奶娃的成长,指引奶娃寻找家族的历史,寻找文化之根,传承黑人文化传统,寻找真正的自我。

2.奶娃的伙伴--吉他

除了姑妈,奶娃的伙伴吉他是奶娃成长道路上另一位重要的正面引路人。机智又勇敢的吉他总能在奶娃困惑的时候,陪伴奶娃、安慰奶娃并帮助他解决困难。

当奶娃告诉吉他,他梦见母亲被一片郁金香压倒而自己却无动于衷的时候,吉他暗示奶娃,男子汉应该保护女性,尤其是自己的母亲。当奶娃不知是否应该去见姑妈派拉特的时候,吉他陪着他去。吉他告诉奶娃面对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的时候,顺其自然、尽力而为是最好的选择。生活在底层的吉他,深知黑人同胞的疾苦,内心对白人充满了仇恨,他用自己的方式对抗白人,冲击着奶娃心底深处的民族意识。

在奶娃的成长道路上,吉他陪伴着处于迷茫状态的奶娃,让奶娃看到了黑人在白人社会所遭受的压迫与反抗,让奶娃感受到自己的民族责任。

(三)自然神灵

在成长小说中,主人公受到自然神灵的指引。《所罗门之歌》中,主人公奶娃在自然神灵的指引下进一步成长。

南下寻根途中,奶娃与当地黑人一同狩猎。在丛林中,奶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就像一个老祖父的那双粗糙却充满父爱的手在抚爱着他一样”。大自然的宁静震撼了奶娃的心灵,开拓了奶娃的视野,陶冶了奶娃的情操,让奶娃开始反思自己那混沌的过去,反思自己在白人价值观支配下迷失自我的过去。神灵的指引重新塑造了奶娃,让奶娃真正感受到黑人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神灵的指引下,奶娃认识到白人价值观的虚无,逐步融入当地黑人的生活,逐步接受黑人文化,对黑人同胞遭受的苦难感同身受。

三.主人公的顿悟

“顿悟”一词最初为宗教术语,意为上帝在人间显灵。乔伊斯·詹姆斯首次将其引入文学领域,意为一种突然的精神显灵。在成长小说中,顿悟是极其关键的一部分。经历顿悟,主人公对一切事物都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实现精神和心理上的成长。

芮渝萍教授认为,成长小说中主人公的顿悟主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日常生活中自发产生的精神上的顿悟;另一种是生活中发生的震撼性事件给主人公带来的精神上的顿悟,通常是悲剧性的事件。《所罗门之歌》中,主人公奶娃经历的顿悟既有自发性的顿悟,也有震撼性事件带来的精神上的顿悟。

奶娃与父亲的第一次正式谈话见证了奶娃的第一次自发性顿悟。面对独断专行的父亲,他希望父亲能和他进行平等的对话。奶娃意识到12岁的自己已经不再是嗷嗷待哺、没有思想的小孩。他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开始思考自己的母亲,开始思考姑妈派拉特对他说的话,开始思考自己的祖先和自己的姓氏。

南下寻金途中的丹维尔之行和沙理玛丛林狩猎给奶娃带来了心灵上的震撼和精神上的顿悟,见证了奶娃的成长。来到祖父生活过的地方——-丹维尔,奶娃从当地人口中了解到祖父集所有黑人民族的优良品质于一身,是他们心中敬畏和爱戴的英雄人物,了解到父亲也曾是勇敢、善良、勤奋的黑人少年。沙理玛丛林狩猎过程中,奶娃面对长途跋涉的艰辛和野兽和同行猎人对他生命产生的威胁,开始反思自己过去,意识到金钱和物质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意识到生命的可贵,意识到个人能力和坚强意志的重要性。这些震撼性的事件都直接触动了奶娃的心灵深处,让奶娃不再像过去一样即使对祖父被白人枪杀的遭遇也不以为意,唤起了奶娃的民族意识。奶娃开始接受自己的祖先,接受自己的父亲,接受自己的黑人身份。

四.结论

《所罗门之歌》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主人公奶娃在姑妈派拉特和伙伴吉他的指引下,历经自发性产生的顿悟和震撼性事件产生的顿悟,不再迷失与困惑,终获成长。

参考文献:

[1]Marcus, Mordecai. “What Is An Initiation Story?” [A]. Coyle, W (Ed.). The Young Man in American Literature: The Initiation Theme [C]. New York: The Odyssey Press, 1969.

[2]Morrison, Toni. Song of Solomon [M].New York: Alfred A, Knopf, 1977.

[3]芮渝萍. 美國成长小说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4]托妮·莫里森. 所罗门之歌[M]. 胡允桓译. 海口:南海出版社, 2013.

猜你喜欢
所罗门之歌成长小说引路人
心里装着引路人
李勃:扶贫路上的引路人
服中成药,有时需要“引路人”
《所罗门之歌》主人公“奶娃”的成长历程新论
从身体美学角度分析《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成长
《所罗门之歌》中黑人文化的走向
皮尔?托马斯和《卑劣街区》
《读写算》,我的写作引路人
《芒果街上的小屋》中墨裔女性的成长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