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庆
摘要:数学需要较强的逻辑性和思维性,而以往教师单方面灌输课本的知识,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不利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构建探究课堂,发散学生的探究思维。因此,教师可以尝试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让每位学生都充分参与进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 学习积极性
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幼,在认识外界事物时运用的是直观、具象思维,故而无法透彻理解小学数学科目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这就导致学生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时,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大脑不运转的现象。因此,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从而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一、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小组合作
过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给学生留下枯燥的现象。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小学教育逐渐,由传统的师本教育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教育。教师首先要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合作的兴趣,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积极合作、共同学习。再者,教师要淡化和转变角色,让学生主体性增强,让学生不再看学生后背,而是面对面围桌而坐,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评价和奖赏也由过去主要针对个体转向针对小组为主等等。
二、合理地进行“小组合作”分组
教师需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目的地对学习成绩、性别、性格特征等方面进行的排序。比如:班级中有48位学生,教师按排序以 “蛇形分组法”的形式分组,将学生们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中有六名学生,每个小组再按之前排序再顺排为:“1号、2号、3号、4号、5号、6号”。这样,每个小组学生的质量都均匀,并安排每个小组中“1号、2号”数学成绩必须较好且上课积极发言的学生,这样一来,便可以充分的调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其中,教师以“1号”名学生担任组长,组长必须要学习成绩好,而且愿意帮助他们,特别帮助是“5号、6号”成绩靠后的后进生,使具有团队的凝聚力。这样一来,组长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向组内学生布置作业,还能够团结成员,充分发挥出小组的合作学习积极性。
三、要建立健全小组间的评比机制
为了有效增强小组的团结力和竞争意识,老师必须建立出健全的小组评比机制。以这一评比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可以有效增强自身的学习动力。教师建立健全的小组评比机制,主要在于组内小组成员的评比和各个小组间的评比。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促进组内全体成员数学成绩的提高。不仅如此,小组间的学生也可以展开学习上的竞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课堂表现、发言、作业完成情况等情况来给小组评分,表现良好的小组给予一定程度上的奖励。比如:每个小组制作一张“积分表”,数学教师可以奖励那些上课积极发言小组成员进行加分,而分值方面制定为:“1号至6号” 分值越来越高。这样是为了鼓励各小组成员当中成绩靠后的同学积极发言,而小组为了取得更好的积分,也会鼓励和帮助靠后的小组成员。对于那些課堂表现不理想、不按时按要求完成作业的小组成员,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扣分。与此同时,数学老师还应该奖励和加分那些在课堂上赢得竞赛的小组。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每天简单的总结小组情况,并在每一大周对小组整体表现进行深入的总结,表扬表现良好的小组。在期末综合小组的成绩中,教师应该不同程度的奖励前三名小组。这样一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便会得到极大的增强,学生们会充满学习的动力,从而展开更加积极有效的数学学习。
四、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就要协调好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重视小组合作的作用,设置启发性、有难度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讨论;教师在设置小组时,要注意组员的梯度分配;负责人要注意组内教学任务的分工、组内纪律的监督;教师要注重讨论结果的分析和评价,要提升学生的信心,也要发挥出小组合作的作用。而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得到的不仅提升对数学课堂的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培养了自身独立思考问题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小学生能够真正做数学课堂的主人,让所有的小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马正霞.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12).
[2]周春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技巧[J].辽宁教育,2017(09).
[3]潘丽.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