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芳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教师在教学中有意地创设语言学习的环境,实施愉快教学,使学生学得有兴趣、愿学、乐学,为课堂教学的成功提供了先决条件。近年来,我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试图探索一条更能调动全体学生,特别是中下层生学语文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一、歌声引路
小学生学习语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语文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感兴趣,对教师有好感,因而喜欢读语文。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对儿歌、古诗、故事等内容较有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播放或教学生唱一些通俗易懂、容易学会的歌曲,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例如,在上一年级下册第一课《山青青》时,我先播放了一首歌曲《春天到》,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有的甚至跟录音唱起来,接着我介绍歌曲的大致意思,学生听了觉得兴致盎然。当我教学生学习课文时,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学完课文后,还播放了《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也拓展了学生对春天的认识。这样利用歌声的形式,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
二、情境架桥
情境能促进交际双方相互理解和表达思想,激发交流信息的愿望和兴趣。言语交际活动只有在一定的具体情境中才能实现,没有情境就没有交际活动。在教学中,我尽量利用食物、图片、投影等直观教具,努力创设置情境,并在模拟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操练,使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有成效,学了就会用,学到真实有用的知识。只要教师在上课前做好准备,教学情境的创世信手拈来,比比皆是。在教学第二册第八课《演一棵大树》时,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模仿表演文中的人物形象,同时表达出情境中的对话。这样运用模拟真实情境中进行对话,学生学得颇有兴趣。
三、交际为本
语文教学要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操练,培养学生使用口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学家认为,交际能力体现了语言的价值。语言的学习应有意义地运用语言于明确的交际活动中。我在教学中,差不多每节课都要安排两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交际性口语训练。或同桌两人一组,或四人学习小组进行有目的地自由式对话和专题讨论,有时也请部分同学上台表演等。比如,在教学生打招呼、问候及介绍用语的对话。在上课时,我利用课文对话的内容,先出示对话情境,让学生先体会和想象对话的情境,然后请同学们进行模仿表演,逐步过渡到两个学生自己表演。在学生充分理解对话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时,我又让学生用自己真实情境进行对话表演,如戏一场接一场,学生趣味盎然。整节课不用老师花多大精力,只扮演了导演的角色,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表演中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又如在学习有关询问家庭情况及家庭成员职业的口语交际课时,一番理解和熟读后。我先让学生两人一组扮演对话的角色进行对话,再根据学生自己的实际略有改动,直接谈论自己的家庭和家庭成员的职业情况。教师在巡堂指导中发现有代表性的同学就请他们上台表演,达到学而致用的目的。
四、优差互動
任何一科的教学,都有存在优差生的问题。优差生两极分化,不但影响整体素质的提高,还影响到优生的进一步学习,因此,怎样有效地转化差生,成为每一个教师苦苦探索的一条教学之路。不少教师会花很多时间对差生进行课堂内外的个别辅导,结果收获并不与付出成比例。我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教师要来个观念与角色的转变。教师不要希望差生与优生在同样的时间里能达到同样的要求,差生的转化也要由教师个人承包转变为集体扶助,由教师要他学变成他要学,这样,教师本身就可以省出许多时间去担当导演和设计师的重要角色了。近年来,我在班中开展一个“优差生手拉手学习语文比赛”活动,将全班同学按一定的形式组成多个小组,每组至少有一个优生,也有相对较差的学生。我首先在每个小组中确定一个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的同学任组长,并对他们讲出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要求他们带领各自的组员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成绩,争取成为优秀学习小组。我把课堂活动、作业、单元测试等作为竞赛内容,优胜者奖一朵红花。由于学生不甘落后的性格特点,也由于这样的竞赛强调的是“小组”这个集体,竞赛开始后,各个小组都不甘落后,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主动承担起辅导差生的任务。课堂内外,从书写、读书、表演等,处处都能看到他们耐心辅导。在辅导的过程中,他们也提高了自己,达到共同进步和整体提高的目的,课堂上的学习气氛也更加浓厚了。
实践证明,只要教师掌握学生学习语文的特征,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方法入手,努力创设教学情境,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引导集体互助,促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才能达到整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近年来,我担任的班级中,学生对语文有着浓厚的兴趣,差生日渐减少,优生日益增多,整体成绩也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