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延志
摘要:幼儿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属于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需要加强幼儿教育的质量。在幼儿教育中要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和价值观,以幼儿为本,科学化的来进行管理和引导,从而加强幼儿园文化建设和特色的形成,为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文中分别为从幼儿教育的资源整合、教学课题研究、管理模式、教师专业成长等几个方面对提高幼儿教育质量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幼儿 幼儿教育 教育质量 教师
幼儿教育作为我国人才培养计划的基础,应该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来进行,不仅需要加大对幼教的投入力度,而且还要注重幼儿教育人才的培养和幼儿教育的研究,使幼儿教育资源得到均衡,确保教育现状的平等化,降低幼儿教育的偏差,加快各种先进的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从而加快幼儿教育向系统化、多元化、民生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在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需要树立前瞻性的教育观,做到与时俱进,将幼儿塑造成一个身体、认知、情感全面发展的个体,完善其人格,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幼儿以后的教育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幼儿教育中在其目标设定时更侧重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而教育内容上更侧重于生活性,在教育过程中以学为中心,而对于教育评价则需要以发展性评价为主,从而有效的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加快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整合优质资源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在当前学前教育发展中,联合办学、集团化办学等方式成为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许多地区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划区域确定龙头幼儿园、重点幼儿园,以此为中心向区域内其他幼儿教育办学单位进行辐射,实现共建双赢的目标。幼儿园管理层要积极寻求和上一级幼儿园进行结对,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邀请骨干教师讲学,选派中青年优秀教师进行学习,有效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成效。另外,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还要与师范院校建立合作管理,主动申请成为教科研基地及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实习基地,与院校开展课题合作研究,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优质教育资源,为本园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发挥促进作用。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无论是教育管理单位还是幼儿园,都要深化改革,整合资源,优化管理,有效提升教育质量。
二、强化教学课题研究,为教育质量提升提供强劲动力
部分幼儿园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充分重视教学课题研究,导致一些教师不能站在幼儿身心发展的角度及学前教育最前沿进行研究,工作停留于老经验、旧模式,制约教育教学工作成效的提升。幼儿园管理者应当强化教学研究工作,一是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将教研活动安排到每一个月、每一个周,涵盖不同学科,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有序推进。二是要建立园教研室、教研组、备课组三级教研网络,充分发挥各级教研组织的作用,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炼教学经验,推广先进模式,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三是积极参加教研课题的研究成立省级、市级、县级、校级四级课题研究小组,做到课题立项、研究、实践、结题报告的固定模式,园里充分保证课题研究经费。通过课题研究让老师们沉下心来,以研促学。
三、转变管理模式为提升幼儿教育质量注入活力
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离不开一个好的管理,所以需要加强当前教育管理模式的转变。在幼儿教育中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科学合理的进行工作计划的安排,从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考虑工作密度的科学性,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同时还要为教育在生活上营造一个良好的关爱氛围,及时了解教育的思想变化,帮助其解决生活上的难题,定期对其进行身体检查,并举办健康讲座,使教职工没有后顾之忧,将精力更好的用于工作中。在管理工作中还要注重教师队伍文化建设,通过“三八”妇女节、教师节、国庆节、元旦节等节日,以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提升教职工对集体的热爱,从而激发其爱岗敬业的热情。同时在管理工作中,还要使教师的个人发展和价值得到较好的体现,充分的发挥出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在情感上得到尊重、信任、理解和支持,从而更加热爱职业,为教育质量的提升注入活力。
四、多元化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基础
一是建立教师专业培训制度及奖励制度。加大教育科研和师资培训的投资力度,建立教师培养专用资金。根据教师的成长状况和幼儿园发展的需要,有选择的参加全国各级教育科研部门组织的教育培训及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建立教育奖励机制,将专业技能水平与专业培训资历确立为专业晋升和工资定级的重要依據,通过职称评定、工资提升、职务调整提升等激发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高专业能力的积极性。 二是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思想,增强科技兴国,科研兴园的发展理念。建立分层管理的教科研组织,坚持园本培训、园本教研,定期组织教师学习理论、教学实践交流研讨,不断探索反思。通过专题报告、问答交流、观摩教学、课题研讨等多元的培训模式开展教研活动。
参考文献:
[1] 郭小能.基层幼儿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08(11):36-38.
[2] 陈淑琼.对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4):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