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9-12-23 07:15金珂
课外语文·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摘要】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大量阅读才能获得更大的人生感悟,所以,阅读绝不可以局限于课本上的课文,教师应该不断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让学生可以自己有兴趣,有热情去阅读,小学语文教师要设计有层次的教学流程,让学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去阅读,并可以将课本中的文本与课外阅读文本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高效的对比阅读或者是对照阅读,横向对比、纵向对比是非常好的教学方式,这就是教师开展课外阅读的大致方针。因此,本文以小学语文为载体,并结合笔者自身实践,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实践探索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探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传统的阅读方式形式比较单一,文章按照自己原本顺序进行阅读,不易形成一个体系化、逻辑化的模式,课外阅读增多也就加大了学生的阅读文章篇目,扩宽了学生的视野,将文章以及与文章相关联的内容一并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扩大了学生的阅读文章数量。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探析

(一)学生阅读自主性差

当前的阅读现状是值得教师不断调查与思考的。大环境下,人们的阅读兴趣较之前有所提升,在“全民阅读”的观念下,许多人开始阅读读物,尤其是成人,成人是可以为孩子做出表率的,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具有向师性,他们更愿意模仿父母的行为与做法,也愿意学习自己的老师,所以,现在一部分学生的自主性阅读非常高,这是和他们父母身体力行分不开的。而一部分小学生在阅读上的兴趣不高,他们对于阅读的兴趣不高,家长对孩子的熏陶也不足,另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也不断发展,每家每户有不只一样的电子产品,这些电子产品也是影响学生阅读的一大物品,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对于具有诱惑性的电子产品往往一玩就是半天,这非常耽误学生的阅读,这就是目前小学生在课外阅读上的现状。

(二)教师阅读教学单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形式一般比较单一,结合孩子年龄较小的实际情况,过于难的读本孩子是理解不了的,所以教师一般构建的课程内容比较简单。但这样的课程有时难以激发孩子的兴趣,或者教师只是简单呈现这些课外读本,简单进行领读、音频示范读,只能调动学生一时的兴趣,不易激发学生长久的阅读兴趣。而且,教师在课外阅读的课程设计上没有很好地連接课内和课外,教师在课上将读本进行展示,在课下可以利用相关的课下交流设置来继续多媒体阅读的活动。然而,目前这些设计还不太好,这是当前一个需要注意的情况。

二、提升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质量的教学探索

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过程,其具有长期性、系统性、体系性与阶段性,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制定合理的课外阅读策略,渗透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写作能力,让文字拥有更多生命力。

(一)联结课内课外,增强阅读意识

阅读应该是呈体系的,不应该是单独的,因此,教师应该将课内与课外相连,将教材内的阅读文本与课外文本相联系,使其交相辉映,丰富自己的理解能力。高效的课外阅读课程应该首先立足于教材,从教材出发,找到与课本相关的内容进行延伸,将课外阅读的知识与课内的知识进行横向联系或者纵向联系。可合理开展课外阅读的课堂,不同类型、不同内容、不同年级的语文课程的阅读模式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应该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年级制定不同的阅读策略,不同的阅读方法、不同的阅读目标,增强学生的阅读效率,提升人文素质。

例如在讲解杨万里《稚子弄冰》这一首古诗时,教师就设计了课内课外文本的联结阅读,教师将讲解了这首诗,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为了增进学生对诗人的了解,教师可以进行扩展阅读的设计,将杨万里的其他诗作进行一一展示,比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并将脍炙人口的诗进行整理,指导学生进行朗读与背诵。课内课外诗歌的联结使得课程更加丰满,学生的兴趣也会不断提升。

(二)开展阅读活动,提升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应该是有机的、生动的,课外阅读更应该如此。因此,教师应该开展更精彩的课外阅读活动,让阅读不再是单调的书本上的文字。开展阅读活动是传统阅读形式的一个进步和升华,学生通过实践可以将生硬式文本转化为生动的表演,这样的转化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孩子有表现的欲望,老师应该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这个机会,而学生要想将文章中的情节表现出来就应该认真阅读文本,然后熟悉背景知识、识记人物台词、感受作者心理,只有经过这样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学生才能将表演进行好,而学生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可以不断激发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越表演越想读,越多读越会表演,两相促进,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例如在讲解《草船借箭》这一课时,我就借文章展开阅读活动,我为学生播放相关故事改编的影视剧片段——草船借箭,并开展了“我爱读经典”的读书会活动,我选取了一些其他学生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如《水浒传》“武松打虎”的故事、《西游记》“三打白骨精”的故事、《红楼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故事,还有类似“卧薪尝胆”“刻舟求剑”等故事扩宽学生的视野,学生不仅了解到这个课文学到的故事,还增强了自己对于其他故事的了解,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三)家校结合,培养阅读习惯

为了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并使之能够坚持不懈,教师应该进行家校结合,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的教育要想落实到位不仅要加强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与教育,提高学生自己的意识,还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家庭,充分发挥学校无法起到的家庭阅读教育的作用。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意义,父母对孩子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但影响却是深远持久的,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做好对学生家长的沟通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相关表现。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具有启蒙意义,父母应该首先为孩子做好阅读的榜样,教师可以定期召开班会,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进阅读活动中。在讲解《少年闰土》这一课时,教师就开展了家校结合的课外阅读活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与家长一同学习这篇课文,作品出处是鲁迅的《故乡》,这篇文章运用了许多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教师可以为学生扩展鲁迅其他的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的节选,家长可以与学生一起阅读,并且,教师可以开展一些相应的互动环节,这篇文章描写的是少年闰土,那么同学们小时候发生过哪些事呢?家长和学生可以一起讨论,说一说,也可以写一写。进行家校结合的课外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优化课外阅读教学的设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读书活动要将孩子与父母结合起来,家长、老师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相互提升,从而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刘乙萱.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分析[J].才智,2015(11).

[2]苏军.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模式的教学策略分析[J].语文学刊,2015(13).

[3]詹明耀.开展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方略[J].考试周刊,2015.

作者简介:金珂,1993年生,女,江苏省常州市,本科,中小学二级,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