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云
【摘要】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化语用意识,找准语用训练的素材,及时把握语用训练的时机,切实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载体。
【关键词】语用意识;语用素材;语用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程标准中对于语言运用概念的明确指出,意味着“语言文字的运用”在我们语文教学中的突出地位,从而凸显了语文教学的本位——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因而语用意识逐渐成为了大家的共识。
但是,如何将语用理念落实于教学中仍处在探索的阶段,笔者就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主要切入点,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语用意识、进行语用训练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应该深化语用意识,找准语用训练的素材
(一)文字知冷暖,达意有妙招
字词是文章中的最小单位,文章中有“温度”的词语比比皆是。教学中应该重点关注文章中最能“传情达意”的字词,引导学生进行揣摩、理解。例如在四年级下册《搭石》中有这样一句话:“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在教学这个片段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动词,从这个“伏”字的字源说起,引导学生从这个“伏”字感受年轻人尊老爱幼的美好品德,进而深化“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人文精神。像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在我们的课文中随处可见,教师应该具备语用意识,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体悟关键字词所蕴藏的丰富内涵。
(二)语句具特色,内化是关键
教材只是个例子,是语言的载体,是学生积累并丰富自身语言的范例。课堂上适时引导学生品味美词佳句,并进行适当的模仿训练是让学生习得语言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六年级下册《匆匆》的开头一段这样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作者用一组排比的句式写出了天地间自然的轮回,传递出时间匆匆流逝之感。像诗一样的语言,意象的选择看似不经意却是匠心独运,此时不仅让学生品味语句的精妙,更重要的是可以适时地进行仿写训练,帮助学生内化成自身的能力。
(三)段落有意境,布局显精妙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准确利用段落,研究段落在全篇文章中谋篇布局的作用,是指导学生写作的良好途径。例如在丰子恺笔下的《白鹅》有这样一段话:“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此段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明白这一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更多的是以此为范本,指导学生进行习作,使得习作结构更加完整、自然。
(四)篇章设悬念,结构巧安排
在教学中,除了关注文章写了什么,更应该关注文章的写作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为语言的有效输出奠定基础。例如五年级下册《桥》中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是作者独具匠心的设计,也正是小小说的一个艺术特色——设置悬念,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学生在习作时也可以学习并运用这一写作手法,让自己的文章给读者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二、根据文本和学生的具体学情,把握“语用”训练的时机
语用训练主要是指如何通过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教师应该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活动,适时进行灵活多样的语用训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丰盈学生的生命成长。
(一)适时积累词语,增加学生的语言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厚积言有物。”没有丰富的词语积累就言而无物。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语的认识和积累,学生的语言输出就会变得单调乏味,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应创造条件帮助学生积累、内化词语。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时,在品读德国“奇丽”街景时出现了“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两个词语,两者是形容花的成语,但侧重点不同,我们在上课时应该引导学生辨析词语细微的差别,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积累运用。另外还可以适时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花的四字词语?借提问帮助学生扩大并巩固词语的积累,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
(二)迁移模仿训练,优化语句的组成
能够入选教材的文章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文中美词佳句更是我们进行迁移模仿的范本,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进行仿句训练有利于优化学生的语言表达。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匆匆》一文时,有这样一个句子“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语句平实简朴,作者借生活中的小事写出了时间流逝之快,此时我引导学生进行排比句式的仿写:( )的时候,日子从( )过去;( )的时候,日子从( )过去;( )的时候,日子从( )过去。孩子有了范本的模仿,也能从生活中的小细节去寻找素材,仿写出来的语句同样能传递出时间飞逝之感。
(三)完善文章的空白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留白处,意味深长,引人深思。面对这些留白处,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方式,激活学生的认知与内心真实的感受体验,并在补白过程中使文本内容变得更加丰富饱满,有效落实语用训练目标。
如在教学《可贵的沉默》一课时,当教师询问学生有谁向父母祝贺过生日时,孩子全沉默了,在这沉默的一分钟里,孩子会想些什么呢?针对这一课文留白处,我设置了这样一个填空练习:在短短的一分钟里,有的( ),努力回忆着( );在这短短的一分钟里,有的( ),心里想着( )。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插图进行观察和想象,补充此时“我”的心理活动。学生抓住文本内容中的空白点,去想象、去填充,在补充文本的过程中,情感产生共鸣,思维得以发散,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模仿行文结构,进行文章的架构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该利用教材教会学生某种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课文时不仅要懂得课文“写什么”,还要知道是“怎么写”的,即关注文章的表达方法。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生命 生命》一课时,除了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我们还可以模仿文章的行文结构,讓学生进行练笔。《生命 生命》这篇文章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以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三个事例回答了“生命是什么”这一问题。学完这篇文章后,让学生说说:你认为生命还是什么呢?让学生融入自身体验写一写关于生命的小事例,开头加上简单的发问,结尾加上自己的总结、感悟就是完整的一篇文章。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具备语用意识,从多个角度选取适合学生的训练点,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具备“语用”意识,能够找准语用训练的素材,抓住语用训练时机,真正引领学生体悟语言、积累语言、内化语言、运用语言,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胡晓文.语用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8(18).
[2]林勤.以语用意识观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文理导航,2017(7).
[3]周海香.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用意识的运用的思考[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