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霞
在一次学习培训中,有幸聆听了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关于幼儿教育中的反思》的精彩报告。虞永平教授谈到的六个反思对我触动很大,记得他在第二个反思中提到的这样一句话“幼儿喜欢厕所,因为老师看不见”,当时我立刻想起了发生在自己身边关于厕所里的故事。
故事纪实1:
一次带班中,我组织孩子们有序的如厕,在如厕时,我发现刘雨和韩彤小朋友在厕所的一角窃窃私语,好像非常怕老师看见,我提醒小朋友们“尿完小便的小朋友来洗手”,刘雨听见我说的话后,匆匆往韩彤的手里塞了什么东西就急急忙忙出了厕所。孩子们如厕回到活动后,刘雨和韩彤還有周围的小朋友凑在一块在看什么东西,手里还拿着什么,我担心他们拿着危险的物品,就走过去问他们刚才在干什么,这时郭雨润说“韩彤手里拿着小玩具”。这时韩彤可能怕老师批评她,立刻把手里的一个小企鹅玩具扔到了刘雨的桌子边,一边扔一边说:“这是刘雨的,是她给我的。”我想到了刚才在厕所里刘雨和韩彤窃窃私语的一幕,可能与这个小玩具有关。但刘雨看到韩彤扔过来的小企鹅玩具,却说:“不是我的,不是我的。”并不断地用胳膊把玩具往外推,就是不用手去拿。他们僵持了一会儿,谁也没拿小企鹅玩具,我只好代为保管。离园时,我问了刘雨的姥姥,证实了小企鹅玩具就是刘雨带到幼儿园的。
问题反思1:
我细细斟酌着:刘雨她在厕所中能够承认玩具是自己的,并把玩具送给别的小朋友。而在活动中,同样的玩具却不承认是自己的了。真是应验了虞永平教授说的:孩子喜欢厕所,可以在厕所这个老师“看不见”的地方做自己想做,而老师不让的事情。厕所是一个比较宽松的地方,有时可能不在老师的“监督”下,小朋友可以在其中自由交谈、随意活动,因此,他们很喜欢这个在大人眼里“不太优雅”的空间。但到了教室这个开放的、教师看得见的环境中时,孩子的情绪情感又有了与在厕所里的不同表现,在厕所里敢做的事情,到了教室中就变得唯唯诺诺了。
解决策略1:
针对孩子们在厕所轮流玩玩具的情况,我向孩子们讲明,厕所是小朋友们大小便的地方,如厕后,不要在厕所逗留,要保证厕所空间的畅通和安全。并且,我让孩子们从家里带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来幼儿园,和好朋友在活动室一起玩、轮流玩,开心的、自由的、放松的和好朋友玩玩具。一段时间之后,厕所里的秘密活动就悄无声息了。
故事纪实2:
“孩子喜欢厕所”这一点在我女儿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女儿刚上大班,有段时间,我一直在诧异,‘为什么女儿每次去卫生间的时间那么长。刚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女儿“待在厕所时间长”的这一情况,后来我发现卫生间的脸盆下面总是压着一本书,时间一长书就弄湿了,我就问女儿:“书怎么会在卫生间里?”她总是说“随手放那里,忘拿了”。有一次,我看到女儿蹑手蹑脚地从卧室出来,往衣服里藏了什么东西,就急急忙忙地跑进了卫生间,快速的反锁上门,我等了大约半小时她也没有出来,我就悄悄地打开洗漱间的门,透过卫生间的玻璃,发现女儿坐在马桶上面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看着,忘乎所以,而且连裤子都没有脱,我觉得又可笑又可气。随后我问女儿:“卫生间味光线暗,为什么在卫生间里看书?”她说:“我喜欢,很自由放松,能看自己喜欢的书。”我听后无语。
问题反思2:
女儿经常“躲”在厕所看书的行为,也引发了我的思索:女儿喜欢看书,平时我也注重在亲子阅读中引导女儿识字,所有到了大班,小班和中班时期的图画书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她的看书需求,她更喜欢通过阅读文字来理解书中的内容,加之女儿平时喜欢到书店看书,不知什么时候女儿喜欢上了漫画探秘之类的书籍,我不太赞成她看这类书,觉得看点童话故事和益智这方面的书会更好一些。迫于我的阻拦,女儿也有所收敛,不敢明目张胆、光明磊落的看这些书,但是又对这些书有强烈的渴望,于是她就偷偷地躲到卫生间里看,并把门反锁上,沉浸在属于她的厕所空间里。
解决策略2:
事后,我向女儿说明:我不反对她看些动漫探秘之类的书,没必要躲着藏着,妈妈控制她看动漫探秘之类的书,只是担心她过于痴迷,而无视其他更好的书,再说自己年龄小,对动漫书里很多的故事情节并不太了解。并且,我向女儿推荐了《伊索寓言》《格林童话》《成语故事》等书籍,还鼓励她自己到书店寻找适合她阅读的图书。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如: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儿,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同为一名母亲,说真的有时候我们未必真的懂孩子,我们习惯性地用大人的眼光和标尺来评判孩子的异常行为。反思自己在班里和家里的教育行为:我们能不能为孩子创造“像厕所”那样敢说敢做、自由轻松、心悦喜欢的环境呢?让孩子在如同“厕所”这样的心理环境中,找到应有的安全感和信赖感,让我们一同努力,为孩子营造这样的成长环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