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建设中的实践探索

2019-12-23 01:24赵小军
华人时刊·校长 2019年11期
关键词:社团校本办学

赵小军

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发展素质教育途径手段很多,陈宝生部长讲课程是个龙头,校本课程是重要的抓手。从宏观上校本课程的建设可以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形成,从微观上校本课程的建设可以给基础、特长、兴趣都不同的学生的发展留下了空间。园区一中通过校本課程,实践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课程,从而实现让每一个学生主动的发展。探索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校本课程建设主要围绕三个角度开展。

围绕一个理念,让校本课程根植于文化沃土

基于办学理念发展出的校园文化是校本课程建设的起

点与源头,校本课程就是校园文化沃土上成长出的大树。建校之初园区一中提出了“仁人合和”的办学理念,所谓“仁”就是指以儒家文化教育为主线的传统文化教育;“人”是指关注生命,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思想;“合”是指融合东西文化,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和”是指和谐发展与共同发展。办学理念的核心是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与素质教育的内涵高度一致。

校本课程是园区一中实现办学愿景、达成培养目标的

“跑道”。如学校办学理念中“仁”与“合”的内容,

强调重视传统文化的熏陶、现代文化的传播以及二者的融合。学校艺术特色课程就很好的体现了传统和现代的融合,例如 ,其中一项美陶课程的创作内容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傩面和藏书澄泥石刻,也有现代建筑、景观造型等等。学校立足于办学理念,通过丰富校本课程实践,积极落实素质教育。

依靠三类资源,让校本课程体现时代精神

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集中全校的力量达到育人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效果,同时也要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加强学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相关能力的培养。园区一中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关注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创新模式这三类资源丰富校本课程,使得学校育人的课程能够体现改革创新、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立足校内资源,做好校本课程的继承和发展。校本课程的继承内容包括长期培养的教师特长和特色课程,也包括经年建设的校园硬件环境和校园文化软件环境。园区一中在十几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人文特色、美术特色和体育特色课程。德育重视传统礼仪的渗透,在日常的管理和引导上从细节上入手实施行为礼仪、就餐礼仪等系列德育课程。在体育上,基于人人发展的理念,体育节、足球联赛等活动类课程促进和保障了全体学生的身心发展,学校先后成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苏州市体育先进学校,不仅女足和女排在苏州市比赛中都取得了第一第二的好成绩,冬季三项赛、健美操、男篮等项目也多次在区市级比赛中获得佳绩。经年培养的骨干教师及其特长,为课程的不断发展注入活力,保证了课程不断完善。

借力校外资源,面向未来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社会性。学校课程设计和规划可以根据学校的教育哲学借助外部力量拓展资源,做到既立足现实基础又体现社会发展趋势。园区一中在与区域内共同体学校交流中互相学习,选择性借鉴兄弟学校优势资源,借助区域交流教师的渠道引智引课程。学校通过交流教师培养骨干教师搭建课程框架,完善了生物类校本课程的建设,在交流教师帮助下一起规划建设了自己的有机农场和生物创新实验室,通过友好学校的帮助建设生物和劳动类融合课程基地。学校还借力省市区各类课程基地建设,申请申报符合学校实际的课程基地,加快建设以学科为基础体现实践性的课程体系。在苏州工业园区有 30多个校外基地,包括各类社会机构、科技制造类企业和科研院所,用好这些资源,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通过请专家到校进班开设职业科普教学,让学生具体了解各类职业及其发展,同时结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入企业、机构、各类院所,切身感受各种社会职业的环境、文化和要求。这些职业类课程帮助学生获得直观体验,促进了职业理想的树立。校外资源帮助学校快速形成特色课程,促进办学特色形成,完善了教师素养提升渠道,助推了学生个性发展。

鼓励自主精神,重视校本课程创新实践。校本课程是课程开发权下放的产物,鼓励师生并邀请校外专家、社会人士在办学思想的指导下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可以促进课程开发的多元性和丰富性、推动了课程的创新实践。在学校的课程建设中,重视尊重各方诉求、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可以让各方面人员在学校的办学方向上参与相关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学生的需要是特色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学生的兴趣爱好就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学校的六大类社团就是在充分调研学生兴趣爱好和意愿的基础上各方合力打造的。园区一中先后成立了绘画、苏州话、演播合唱、陶艺、书法等社团小组,力图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之家”。每一支队伍在专业老师的指导带领下,都开展的有声有色,在师生的努力下形成了多样鲜活的社团课程。同时校园文化的布置中也由学生和指导教师合作完成,这样形成的作品展示墙堪称校园文化的名片。学校邀请校外的专家和专业人士开展师生喜闻乐见的各类文体课程的开发,深受师生的喜爱,用特色教育提升了广大师生校园幸福指数,提升了学校素质教育内涵。

打造五个系列,让校本课程体现素质教育内涵

为进一步丰厚素质教育内涵,园区一中在尊重历史,

整合课程资源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富有一中特色的五个系列的课程体系。在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前提下,让学生对事物有所思考,对生活有所感悟,对职业有所体验,对生命充满敬畏。让教师会学习、会反思,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五个系列课程体系,具体是指主题活动课程、社团活动课程、职业体验课程、学校特色课程、跨文化课程。以学生社团课程和职业体验课程为例。

为落实培养“博雅进取智德双修”的育人目标,学校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着眼于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整合各类课程资源,精心打造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学生社团课程群”,并辅之以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近几年来,学生社团课程群建设扎实有效推进,学校五个系列的课程体系得以不断丰富完善。学校构建了以艺术、运动、国学、语言、科学、生活等六大类为载体的三十个社团。美陶、经典诵读、足球、健美操等一批精品社团脱颖而出,学生个性进一步彰显。以美陶社团为例,在基于多年社团活动基础上,课程资源逐步丰厚,成功开发艺术校本教材《美陶》,以点带面,发展成为学校特色课程。2018年,学校获评苏州市艺术特色课程基地。依托市级课程基地资源,美陶社团先后开设了“绣色瓦当”“寻古探幽”“傩面创意”“现代木刻”等特色艺术课程,并多次在校内外展示,形成一定区域影响力,一大批师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高等次奖,《长三角教育》《家庭百事通》《姑苏晚报》等多家媒体对学校社团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

学校引入职业体验课程,是基于培养学生职业理想进而明确人生理想、树立家国情怀的育人理念而引入的生涯课程。有鉴于此,为鼓励学生主动“体验一个项目、了解一门职业、感受一种文化”,为同学们未来的职业选择做必要准备(周维红,2016)。从 2018年 3月起,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中学“职业体验课程项目”正式启动。学校与区内工业技术学校、职业技术学院等职校合作,先后引入职业生涯规划、西餐礼仪、智能家居、财务知识、“3D ”打印、无人机与物流、苏州园林赏析等职业体验类课程。同时学校设计实践体验课程,带领学生进入到区域内的各类企业、各行业单位以及科研院所,参观中听取工作人员的讲解,在实地考察中丰富了学生的职业体验。

学校在办学理念指引下,通过把素质教育思想渗透到办学的各个方面,努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培养符合国家发展需要、适应时代进步的人才积极实践。时代在发展,教育人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实践也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社团校本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社团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