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微创方式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对心肺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2019-12-23 05:31李彦明郝雁冰杨继雷李传贵孙忠哲陈万生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12期
关键词:单孔心肺胸腔镜

李彦明 郝雁冰 杨继雷 李传贵 容 宇 孙忠哲 陈万生

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总数的70%以上,据报道,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及致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多数患者就诊时往往已为中晚期[1-2]。目前,针对早期NSCLC,临床上常规以手术肺叶切除治疗为主,而常用术式为三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其临床疗效与传统开胸术相似且安全性高,患者术后康复快,然而“三孔法胸腔镜技术”仍然存在背部疼痛及胸廓感觉和运动障碍等缺陷,且老年肺癌患者心肺功能多受影响[3-4]。随着微创理念的深入发展,胸腔镜技术从传统的多孔逐渐发展为单孔,但目前临床对于该术式的疗效尚存在争议。为进一步明确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临床优势,本研究比较了传统三孔及单孔2种不同微创方式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对心肺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差异,现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早期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为(63.5±6.3)岁;病理分型:腺癌40例、鳞癌10例;TNM分期:Ⅰ期28例、Ⅱ期22例;肺叶切除部位:左肺26例、右肺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三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方式,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为(65.1±6.0)岁;病理分型:腺癌38例、鳞癌12例;TNM分期:Ⅰ期27例、Ⅱ期23例;肺叶切除部位:左肺27例、右肺23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为Ⅰ~Ⅱ期);②术前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及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者;③术前排除合并哮喘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者及既往有放化疗病史者;④排除中转开胸手术者;⑤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运用双腔气管插管全麻下单肺通气,取健侧卧位。

1.3.1 研究组 采用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在患者腋前线平第4肋间作一长约4 cm的切口,将保护套置于切口中,胸腔镜及器械操作均经此切口入胸腔。

1.3.2 对照组 在患者腋前线平第4肋间作一长约4 cm的切口作为主操作孔,操作器械由此进入,然后在腋中线及腋后线分别做一长约2 cm的切口作为腔镜口及副操作孔。

2组患者均在电视胸腔镜下完成肺癌根治术,术后留置胸管并给予镇痛泵止痛,待双肺复张良好后拔除胸管。2组患者均门诊随访1年。

1.4 评估指标

①依照相关标准[5]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②对2组患者围术期间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③对2组患者术后的心肺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④对2组患者的预后质量情况[采用肺癌治疗功能性量表(FACT-L)中文版[6]评价2组患者的预后质量]进行比较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当P<0.05时,说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0%)与对照组患者(92.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721,P=0.697),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2组患者围术期间的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及切口长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且研究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2组患者的术后带管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围术期间的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2.3 2组患者术后的心肺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总发生率(16.0%)与对照组患者(22.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585,P=0.444),见表3。

2.4 2组患者的预后质量情况比较

术后1年,2组患者FACT-L评分比较,研究组功能状态及总分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3 2组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分析(例,%)

表4 2组患者的预后质量情况比较

3 讨论

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及周围环境的变化,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针对早期肺癌多选择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解剖性肺叶切除术联合系统淋巴结清扫是最为标准的术式,而胸腔镜的应用为肺癌手术的安全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对于减轻患者术后不适及加快患者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的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一般为三孔法,近来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单孔胸腔镜技术逐渐被应用于早期肺癌的治疗当中。目前针对三孔法及单孔胸腔镜治疗早期肺癌临床疗效的相关研究甚少,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此二者对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对心肺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差异,以期为早期肺癌的微创术式的优化选择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7-8]。

本研究结果表明单孔胸腔镜技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疗效与传统三孔法相近。同时,研究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及切口长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且研究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2组患者的术后带管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表明单孔胸腔镜技术相较三孔法有助于加快患者的康复,原因可能与单孔法可减少切口数及切口长度,从而降低了手术操作过程中肋间神经的损伤,减轻了术后疼痛感有关。而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此可能为单孔胸腔镜手术视野的暴露较困难所致,进而使手术难度加大,从而延长了手术时间及增加了术中出血量[9-10]。在心肺并发症比较中,研究组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总发生率(16.0%)略低于对照组患者(22.0%),但差异不显著,说明2种术式对早期肺癌患者术后的心肺功能影响相近[11]。最后我们发现术后1年,研究组功能状态及总分均优于对照组,说明单孔胸腔镜术中损伤的降低有利于早期肺癌患者术后恢复,进而对其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深远意义[12]。

综上所述,单孔与三孔法胸腔镜早期肺癌根治术在临床疗效及对心肺功能影响相近的情况下,单孔法更具微创性,进而对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加快患者康复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深远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单孔心肺胸腔镜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心肺血管病杂志》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单孔腹腔镜手术后脐窝创面的简单缝合术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单孔腹腔镜手术切除左位胆囊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