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慧敏
(徐州医科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各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快速的变化必然给高校研究生的党建工作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只有切实推进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研究生这一优秀青年群体的中坚力量。这就需要积极推进高校研究生党建模式的构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指导理念,结合研究生群体的心理特征、价值取向和思想特征,实现思想政治教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的有效综合,建立微观和宏观、理论和实践、分析研究与综合研究相结合的新型高校党建工作模式。
随着当前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党员人数也快速增加,而国际国内形势的快速变化,对于研究生群体的思想也造成较大的冲击。在此背景下,积极促进研究生党建工作,对于培养具有坚定信仰的研究生党员,发挥其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以及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我国当前政治改革的发展方向来看,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都在向年轻化、专业化、高学历化的方向发展,未来公务员录用中研究生的比重将会持续增加。这表明,积极推进研究生党建工作,直接关系到我党今后的可持续发展[1]。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各高精尖行业对于研究生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只有不断推进研究生党建工作,才能保证高校研究生群体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业务水平,从而保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我国高等院校性质要求其在办学过程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而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不断加强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体现了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思想武装广大研究生的头脑,真正让研究生具备为党的事业贡献力量的意识[2]。同时,加强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也是新时期推进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而积极推进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能够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顺利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此外,积极推进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开展,能够创建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有效贯彻育人为本、以德为先的办学理念,在推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的任务。
在当前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大众化的发展背景下,研究生也逐渐替代本科教育成为精英教育,所以,积极推进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开展,能够帮助研究生更好的发展。在传统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具体才能的培养和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而这并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只有将人才培养的方向调整到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方向中,注重提升人才的综合素养,才能实现新时期研究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3]。因此,党建工作的开展就为研究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保障,其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养,真正将其培养成为有利于人民和社会的优秀青年,这与新时代高校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此外,不断加强党建工作的开展,也是符合研究生自身特性与个体发展要求的,党建工作注重从精神层面出发,更好地满足研究生的发展需要,保证其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都能够用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随着近年来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不断推进,各高校党建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明确了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基本理念,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师生队伍的建设。高校在学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动中,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探究高校研究生党建的规律。通过不断推进高校研究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提升广大研究生的政治素养,促使其积极投入学习中。在新时代,各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广大研究生的主体地位,将解决研究生的思维问题和实际困难放在一个重要位置[4]。同时,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还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有效贯穿到实际工作当中,以理论指导实践,从师生最关注的现实问题出发,这在为党建自身创造良好氛围的同时,也为高校研究生学习、科研创建了良好的环境。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坚持发挥研究生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有效推进了高校研究生党组织队伍的建设。结合相关的工作条例要求,各高校明确要求在研究生党组织队伍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民主、公开、择优选择的基本要求,这为高校研究生党组织队伍的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指导。据相关研究显示,当前高校研究生党组织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对于推进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5]。在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中,始终坚持服从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改善研究生教学、学风和生活条件,切实解决研究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同时,各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大力开展形势和政策教育,不断加强对研究生思政培养的基础性工作,将各种不稳定的思想状况解决在萌芽阶段,为高校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和研究生的健康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随着研究生扩招,各高校招生数量增多,学生在思想、心理、学习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首先,高校研究生的思想较为成熟,其对于事物往往都有自己的见解,这就导致学生的三观意识较为复杂、多样。其次,高校研究生的自我意识相对较强,很多研究生面临的择业及婚恋等压力相对较大,这些问题都是影响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6]。另外,很多高校研究生对于政治学习较为淡漠,存在较为严重的功利主义思想,尤其是目前在博士研究生中还引进了淘汰机制,这无形中增加了其学业压力,论文抄袭和代写等问题频发,这对于研究生的发展十分不利。此外,研究生党员发展本身就属于一项规范性、原则性、政策性相对较强的工作,但在现实层面,部分研究生对于加入党组织存在一定的投机心理,这也是党建工作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不论在认识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这就需要高校研究生党组织在教学、管理、科研等各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7]。部分高校研究生党员发展工作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党员的发展数量计划不够灵活,比例也相对较小,这不利于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另外,在党员选拔过程中,还存在选拔标准较为模糊的情况,这导致很多研究生党员在入党之前和入党之后表现不一致,给其他研究生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在实际的党员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党员发展程序过于形式化的问题,这对于高校研究生党员干部的可持续发展也形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研究生作为青年大学生群体中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成为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这也是有效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深化,我国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这当中也滋生了众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开展形成了不利的影响[8],如“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等观念,对高校研究生的价值观形成不良影响,造成部分研究生的理想信念、政治信仰较为模糊和迷茫,这也给党建工作的开展形成了较大的挑战和难度。另外,在当前我党自身的实际建设过程中尚存在众多的问题,如少数党员存在精神懈怠、脱离群众、能力不足、消极腐败等问题,这对于研究生的政治心理和信仰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在我国经济社会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广大高校青年的思想必然会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研究生的党建工作,以此有效地推进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发展。通过加强对研学生的党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马列主义教育和婚恋观、择业观等多方面教育的力度,引导研究生建立正确、理性的发展观,真正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加强对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理论的创新力度,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研究生本身就是以科研活动为本职工作的主体,其加入党组织,能够充分发挥研究生群体的优势,不断推进党建工作的创新性、科学性发展[9]。
在新时代积极推进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组织制度建设,也是高校培养一流人才的重要内容。高校要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创新高校研究生党员的发展理念,规范高校研究生党员的选拔程序,秉持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实现量化标准,更好地调动研究生加入党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要注重加强和其他研究生组织之间的合作力度,以此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形成一个互动交流的新型关系,不断创新高校研究生党组织的活动载体。此外,还要积极建立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因为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多层次、长期性的复杂工程,其不仅要依靠良好的方针政策,还要结合高校研究生的特点,建立相应的研究生党建工作长效机制[10]。只有明确坚强的领导管理运行机制,规范有效的制度配套机制,完善相应的考核评估机制,建立稳定的条件保障机制,才能建立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保障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推进新时期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开展,还需不断加强党建工作作风的建设力度。因此,这就要不断提升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以及相关人员的思政素养和道德素养,争做道德表率和楷模;提升研究生党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养,开展各种形式的党建工作培训,提升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11]。同时,还要不断加强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党风、学风建设力度,推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积极改进自身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更好地推进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开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也必须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为实现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要全力推进研究生党建上网工程的建设,充分开发相关的网络资源,广泛布点设站,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网络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为高校研究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提供丰富的理论知识,有效提升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实现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12]。其次,还要积极建立网上新闻信息发布渠道,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引导高校研究生党员全面了解国内外的文化、政治等信息,并建立科学的、正确的舆论导向。此外,还要积极建立网上互动平台,引导广大高校研究生积极参与党建活动,不断提升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民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