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力量支持学校体育发展的长效机制

2019-12-23 01:42:55汪兰云大连科技学院体育部辽宁大连116052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15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非营利力量

□ 汪兰云(大连科技学院体育部 辽宁 大连 116052)

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动体育体制创新管理的大背景下,社会力量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社会力量办体育在今天已是体育改革由“政府办”向“社会办”的趋势所在。与此同时,学校体育改革稳步推行,在社会办体育的大背景下,学校体育作为体育发展的重要部分之一,承担着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增强运动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责任。基于此,学校体育在改革中应顺应体育改革整体趋势,创新体育管理模式,探索社会力量支持学校体育发展的长效机制。

1、概念解析

“社会”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指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子系统在内的整个社会系统,狭义的社会单指社会生活这一子系统。社会的广义和狭义含义还体现在现代社会的三个相互联系的领域——三大部门上,第一部门指国家或政府组织,也称作公共权力领域;第二部门指市场或营利组织,也称作私人领域;第三部门指社会组织,也称作公共领域,即狭义的社会领域。与此同时,在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社会”是与“国家”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国家系统之外的领域。

基于“社会”的定义,社会力量的分类标准也有所不同。广义上的社会力量指能够参与、作用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包括自然人、法人,其中法人包括社会组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党群社团、非营利机构、企业等。我国对社会力量的具体界定没有统一的学术共识,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96号)中,对社会力量的界定包括:“依法在民政部门登记成立或经国务院批准免予登记的社会组织,以及依法在工商管理或行业主管部门登记成立的企业、机构等”这一解释中的社会力量主要指独立于政府的、合法合规的其他组织机构。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对于社会力量的具体描述包括独立于政府机构所依附的国家力量之外,在合乎法规范围内的自然人、法人,能够参与社会活动并作用于社会的各种力量总称,包括个人、营利和非营利组织。

2、社会力量支持学校体育发展的必要性

教育系统之于社会系统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和发展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从社会系统中获取不可或缺的资源。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社会办教育的改革趋势下,获取社会力量的支持不仅是体育事业发展的现实需求,而且是学校体育建设的发现需要。

2.1、体育事业改革的现实需求

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管理的社会发展背景下,随着 “大社会、小政府”理念的强化,社会力量在社会各领域的作用不断加强,从教育、文化、公益事业,到体育事业,社会力量对于兴办和促进体育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这种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得体育事业改革的方向更加明确,适当引入的社会力量使政府和社会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体现,因此在体育事业改革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成果中可以看出,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事业建设可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增加效益,推进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进程,成为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的重要力量。社会力量对于体育事业的支持涵盖体育发展的各项领域,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到群众体育的深入推广,再到学校体育的稳步发展,社会办体育已经成为体育事业各项改革的基本趋势。这种体育改革的方向同样适用于学校体育的发展,社会力量支持学校体育发展已成为体育事业改革的现实需求。

2.2、学校体育改革的发展需要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重要内容,与德育和智育紧密结合,共同承担着培养适应现代化发展、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使命。学校体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这一点看,学校体育是学生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因素,学校体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及社会力量的支持。在学校体育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对其各项功能的发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体育知识技能、体质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品质、个体适应能力等方面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引导作用,用以实现培养完整人格、全面发展学生的目标。基于这一改革发展需要,单纯依靠政府在教育改革和学校体育改革中的主导力量,仅着眼于学校体育课程这一主要手段,只强调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无法实现学校体育的全面发展和深化改革目标。从课外体育活动到课余体育锻炼,社会力量对于推动学校体育整体发展、实现学校体育各项功能、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作用不言而喻,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是学校体育改革的发展需要。

3、社会力量支持学校体育发展的方式

从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社会办体育已逐渐形成发展趋势且日渐规模,但是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发展建设的模式,目前还没有特定以及成熟的方式。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实经验总结,社会力量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参与和支持学校体育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大体上可以分为个体力量与团体力量。

3.1、个体力量支持学校体育发展

个体力量对学校体育发展的支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经济上的支持,二是技术上的帮助。这两个方面也是学校体育发展缺一不可的重要方面,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坚实的经济基础,它是体育设备、场馆等物质基础的前提;学校体育的发展更离不开技术支持,它是学校体育发展的软实力。

经济上的支持主要方式是捐赠:一是海外华侨的直接捐赠、港台同胞对学校体育事业的资金支持。例如邵逸夫对教育事业的支持,逸夫教学楼盖遍了中国大江南北;霍英东对于体育事业以及学校体育的支持也是个人捐赠的典型案例,他在全国许多地方和学校兴建体育设施,建体育场馆设施等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和促进了学校体育的发展。二是退休教师、杰出校友对学校体育发展的捐赠支持。主要有学校教学设施以及奖学金的经济支持。

除此之外,个体还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对学校体育进行经济支持,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基金会的形式,先由特定基金会组织进行社会募捐,再对体育事业以及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长效的经济支持。

技术支持主要是指个体对于学校体育提供的除了经济支持以外的其他有益帮助,主要体现在体育专业技术能力方面的各项支持活动。例如积极参与学校体育比赛,为学校体育活动提供裁判、指导等技术支持;积极参与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为学校体育提供更多专业性体育人才;积极参与学校体育专业课程讲授与建设,为学校体育课程建设提供帮助等。

3.2、团体力量支持学校体育发展

个体力量作为社会力量的一部分,其对于学校体育的支持是局限且有限的,社会力量的大多数来自于各种社会组织以及团体。随着体育的发展,相关制定政策的倾向,社会组织团体开始逐渐重视发展体育事业,投资体育项目、学校体育设施建设,从而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这当中的团体主要包括志愿服务团体、体育产业组织和非营利组织。

(1)志愿服务团体。

随着教育的发展,学校教育的志愿服务团体日渐成熟,体育教育的志愿团体也逐步发展,学校体育的志愿服务团体主要指支教相关的志愿活动。通过自发的或者有组织的支教活动,支持偏远山区的学校体育的发展,以体育教师人才培养及输送的方式提高郊区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一定程度上调配了合理的教师资源,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支持学校体育的发展。

(2)体育产业组织。

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及同类经济部门的综合。体育产品既包括有形的体育用品,也包括无形的体育服务;体育经济部门不仅包括市场企业,也包括各种从事经营性活动的其他各种机构,如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乃至个人。体育产业的重要目的则是谋求获利,更注重经济效益,因而具有商业的性质。

随着我国体育的发展,相关的企业事业组织单位也逐渐发展完善,在国家政策方针的指引下响应体育发展的号召,有关校园体育活动的企业单位的活动开展,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学校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

习总书记提出校园足球的学校体育发展倾向后,有很多相关的企业在青少年足球等项目上推进其活动安排,开展系列校园足球活动,在提高其企业知名度和产业发展的同时,推广了校园运动项目,促进了学校体育的发展。

(3)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理论源于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失灵理论,对市场和政府失灵的深刻认识,使人们看到了非营利组织的组织优势,它的非营利性、中立性、使命感、专业性和低成本等优势使其作为社会力量,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其有利。它能满足社会精神文明的需求,更注重社会效益,具有公益、福利的性质。学校体育作为重视效益和公益性社会性的产物,其发展离不开非营利组织的支持。

义务教育本身作为公共资源为全体适龄公民提供公共服务,有其公益性和社会性,因而我们可以将其看作公共事业来发展,学校体育也是如此。依靠非营利组织的优势发展学校体育教育,在组织性质和专业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空间以及组织优势。整合并借助一切可利用的社会力量资源,进行有效的支持学校体育的发展,无论是资金、设施还是人员支持上,组织的整合资源是前提,合理规划和分配资源是重点。在非营利组织支持学校体育发展的过程中应避免公共事业发展的特有问题,协调好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导权在政府,因此政府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非营利组织这一社会力量的参与程度,政府“放权”与组织“掌权”的程度把握在现阶段尤为重要。

4、社会力量支持学校体育发展的机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申了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重要指示,在学校体育发展和改革的进程中,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不容忽视,无论从社会个体力量还是团体力量参与学校体育的方式来看,社会力量都是具有活力和生机且能够为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做出贡献重要因素。由此,探索社会力量支持学校发展的机制是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优势的重要举措。社会力量要更好地参与到学校体育的发展中来,需要在正确、合理的方式引导下、辅以适当的政策激励、提供一定的制度保障、配合完善的人才储备,才能形成较为良性的支持机制。

5、小结

学校体育发展至今,进入深化改革的阶段,在社会管理模式不断创新的背景下,社会力量参与各项改革建设成为趋势,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发展亦是体育事业改革和学校体育改革的现实需求。学校体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导向、公民配合以及很广泛的社会力量的支持,社会力量支持学校体育发展的方式包括个体和团体两个主要方面,其中团体力量包括志愿服务在内的体育营利组织(体育产业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体育公共事业组织)三个方面,而上述社会力量及其参与学校体育的方式只有在政策激励、制度保障和人才储备方面形成发展的长效机制,从才能在学校体育改革进程中真正起到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非营利力量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冰雪运动(2021年4期)2021-11-20 05:56:48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今日民族(2021年3期)2021-09-30 01:22:54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简述体育强国战略下残疾人体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体育风尚(2018年1期)2018-01-29 00:05:42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37°女人(2017年1期)2017-01-14 02:32:18
义务教育民办学校“非营利”是一大进步
台湾城市更新中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及其启示
怀疑一切的力量
“营利性与非营利”不能再混沌下去
中国卫生(2014年2期)2014-11-12 12:5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