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郜亮(河北乐亭第一中学 河北 唐山 063600)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现在人们在营养卫生及食品保健等方面的意识越来越强,而且当前人们的工作压力普遍比较大,体育锻炼对品质生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高中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度却非常不足,现在高中生肥胖、近视、肺活量偏低、耐力及抗压能力不强已经成为普遍问题,这都与高中生参与体育锻炼意识不强有很大的关系,因此高中体育教学中必须要认真分析当前体育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因此他们需要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所以,体育锻炼逐渐被大多数学生所忽略。而有限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也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不高。
很多高中体育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如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加入很多响亮、振奋人心的口号,以提升学生的训练士气;加强对体育锻炼积极意义的讲解,从思想上提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注重进行标准的动作示范,将体育阳光、力量和激情的一面展示给学生;还有教师探索了体育课堂的信息化教学,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这些措施的展开在一定程度上都改善了体育教学的现状,但是总体来看体育教学的扎实推进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摸索。
高中体育教学难以有效推进是一个长期遗留问题,似乎从学生到家长,再到任课教师,在观念上只要进入高中就要重点抓学习,对于体育的认知一直都放在了一个次要位置上,这就导致体育教师的授课推进非常困难。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因此他们的身心正在快速发生变化,羞怯心理越来越强。尤其是一些体能相对不是非常优秀的学生,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就更低。很多学生对于体育产生了错误的认知,他们认为自己不擅长,考试也不考,所以忽视了体育在体能增强、强身健体、心理放松、意志力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体育锻炼在他们眼中成为了一项与自身长远性发展无关紧要的应付性任务,在这种心态之下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明显不足。
高中体育教学不同于文化课程教学,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不是要培养认真听课、掌握体育专项技能的优秀学生,而是要侧重于培养和提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让学生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获得多方面的成长,不仅在于增强学生的体质,更可以有效改善学生在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社会协作等方面存在的欠缺和不足,使学生更加全面健康成长,这是文化课程所无法达到的。
在高考的压力下,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个性都被极大的压抑。兴趣爱好也不能很好的发展,学习压力过大使其神经更加紧张,这些都会使学生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高中体育教学创新,可以将学生的眼光,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运动提升到学生对审美的更高的追求,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勇于突破的信心,这对于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说体育教学创新将会使学生以更饱满热情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高中体育教学创新对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学习信心大有裨益,这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面而言都是非常必要的。
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意识都已经显著增强,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再单纯抱着“有效引导学生”的角度来施教,而是要从深层面激发学生自我学习与提升的积极性,体育教学的创新不是教师单方面的推动,而是师生的双向互动,共同努力。
体育不是学校内部开设的一门教学型课程,体育是全人类的财富,体育锻炼能够舒筋活血,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体育在社交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只单纯着眼于体育学科知识和体育技能的训练,而是要将更多的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知识,先科学养生理念,健康医学知识,理性应急避难思维等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突破对体育认知的狭隘性,从更广阔的层面学习和运用体育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收获感、满足感,并深刻体会体育学科的实用性。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从心底产生强烈的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机能,运用体育服务他人的崇高使命感,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体育不同于室内文化课程,它是一种户外的、开放性、竞技性的运动项目,在体育课堂上,教师不要苛求学生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全体统一组织和参与某种学习、比赛和技能学习,而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自主参与、创新探索,让课堂成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释放青春热情的广阔舞台。
体育课堂要敢于打破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借鉴文化课程的授课模式,引入走班制教学,创设更符合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学习空间。如大部分女学生对于田径类运动都不是非常擅长,但是爱美之心驱动之下,他们对于健美操等节奏舞蹈的训练热情则非常高,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有些肢体协调性非常好的学生,让他们接受节奏比较快的舞蹈训练,对于一些体能基础稍差的学生,则从柔和些的舞蹈开始,逐步提升训练的难度。为了方便施教,多个班级的学生和教师可以开展联合教学,由不同的教师督导学生开展学习和训练。因为他们自身对这个项目非常感兴趣,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更加投入,根据学生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再给他们进行一些加强训练。如有的学生腰腹力量不足,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开展仰卧起坐、仰卧举腿、仰卧提膝、侧卧提腿、滚轮练习等相关训练,这样就可以实现兴趣教学与技能教学同步开展,在教学中达到开发学生潜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的多重目的。
高中阶段学生所接触的大部分课程都相对比较枯燥,因此学生对于学习趣味性的需求特别强,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满足学生对于学习趣味性的需求,在组织训练方法上开展一些创新,让学生们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体育训练中。以简单的跑步训练为例,除了让学生们绕圈跑步之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基础热身活动之后,以抽签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四组,然后采用两两对抗的方式,让学生们小组合作通力开展过障碍跑、返回跑、运球跑等形式,并通过计时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训练积极性。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对于学生而言训练的难度丝毫没有降低,而学生训练的热情却显著增强,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训练潜能。通过教学方式的变化,在跑步的基础上,还加入了协作、规避、对抗等练习内容,这样体育训练的气氛达到了高潮,还有效引发了学生个人的创造性思维。
当前大部分高中生的体育锻炼集中于体育课堂,其他时间学生大都埋头书海,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视力、脊椎等其他部位的身体健康,高中体育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探索更加多元的体育课外实践活动,实现有效的课内教学、课外实践,让学生们可以充分享受体育锻炼的乐趣。
譬如,组建体育兴趣活动小组,让有体育特长和活动爱好的学生聚在一起,大家通过体育运动探索更多可能。组建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兴趣俱乐部,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可以选择一项自己喜爱的兴趣活动,做为业余减压、休闲放松的有效途径,并可通过持续性指导,使其发展成为学生的一项终身兴趣爱好。
此外,体育教师还可以采用微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录制一些业余时间比较容易开展的简单体育训练教学视频。如在板凳上可以简单实施的拉伸锻炼、上臂运动项目、手眼协调运动等,通过网络上传让学生们观看模仿,在课间让学生们相互学习比拼,有很好的扩散效果。不但可以改善单调沉闷的高压学习氛围,还可以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使体育教学真正达到教、学相结合,全面发展,实现终生锻炼的素质教育目标。
高中阶段体育教师不仅要单纯站在施教者的位置来开展体育教学,更需要根据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调整,走近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他们成为学习与生活上的亲密朋友,探索高中生更易于接受的先进教学理念,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创新课堂的组织形式,拓展课外实践活动,使体育从单纯的课堂教学,走向寓教于乐、全面发展的创新改革方向,为扎实促进学生健康身心发展而不断摸索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