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长菊(遵义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 遵义 563000)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遵义职院)由原遵义农业学校、遵义财贸学校、遵义农业机械化学校、遵义商业技工学校和遵义市农业机械研究所“四校一所”合并组建,于2001年8月10日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 (教育部备案),2002年4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是一所集农、商、理、工、文多学科的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彩虹文化——红色塑魂,蓝色致用,绿色出彩。即“红色塑魂”——弘扬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蓝色致用”——塑造工匠精神,培养职业素质,提升双创能力;“绿色出彩”——加强身心锻炼,实现知行合一,成就出彩人生。
“红色文化”产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中,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先进文化。它既是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广大仁人志士创造、积淀的重要文化遗产,又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进行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实践中,对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承接。
习近平总书记将红色文化精炼地概括为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遵义职院作为在红色文化氛围熏陶的高等学府,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资源,《体育与健康》作为公共基础课,如何把红色文化植入课堂是对我院体育教育工作者的考验。通过对长征精神的学习了解,“红色文化”可分两种基本形式: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物质形态指一些能够承载着“红色文化”核心精神内涵的物质载体,包括革命圣地、会议遗址、红色老区、红色博物馆及一系列相关的文学、影视作品。精神形态,指红色革命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所产生的思想意识,既是红色文化所承载的革命之魂,也是红色文化的精髓。高校组织“红色教育”活动基本上是讲座、调研、参观,这些活动方式重复进行,容易流于形式,对于红色文化本身来说,失去了其时代价值,红色文化是与时俱进的文化,不应该被定型、定性。
《体育与健康》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公共基础课程,通过引用当下流行和受人欢迎的户外拓展结合我院校园“彩虹文化”、“红色塑魂”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把国家提倡的新时代大思政的相关思想理念融入《体育与健康》课堂。开展活动主题为“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不忘历史、作新时代有责任有担当的奋斗好青年”。课堂教学过程具体如下,一是导入部分(20分钟)。上周下课前安排分组,并确定自己小组的展示形式或内容。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学习、了解贵州、遵义红色文化,在课上让学生通过他们喜欢的形式展示出来,同学们展示出来的作品大体可以归纳为:唱歌、舞蹈、情景表演或影视里某个经典动作等的展示。在同学们展示完他们的成果后,教师会引导本门课程名称——《体育与健康》;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锻炼身体健康,进而导出本次课的主——“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不忘历史、作新时代有责任有担当的奋斗好青年”。本次课堂教学内容将围绕 “强渡乌江战役”进行。二是基础部分(60分钟)。首先,介绍强渡乌江的时间、历史意义等。强渡乌江是指1935年1月,红军强渡乌江江界河渡口的军事行动,为红军赢得了宝贵的休整时间,为中央政治局会议的举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93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在瓮安猴场作出了决定指出:“建立川黔边新苏区根据地。首先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发展,是目前最中心的任务”。红军总政治部下达《关于瓦解贵州白军的指示》。朱德电示红军各部,乌江“偷渡部队不应小于一个团”。1月3日9时,红军在江界河发起猛烈攻势,击溃江防黔军第3旅林秀生部第5、第6团,强渡乌江成功。
其次,讲解活动规则,将全班36人分为4组,每组只有3块砖头——移动桥墩,各组“抢渡15m宽的乌江”,不能有人掉入江中即离开移动桥墩,若有人掉入江中必须通过“移动桥墩”返回起点,限时30分钟,“强渡乌江”从起点到彼岸人数最多的组获胜。宣布完游戏规则后,学生没有提出任何异议,活动一旦开始,教师不再作任何解释,活动规则没有说到的学生操作不视为违规,教师宣布完活动规则后,主要充当裁判的角色。
最后,在规定的时间里不管学生完成程度怎么样,各组统一推出一个代表讲解他们在“抢渡”过程中的行动部署安排。最后完成和他们的想象中的是否一致。
三是结束部分(10分钟)通过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教师引导,若大家把自己放在历史真实的“强渡乌江战役”中,时间紧、任务重、自然环境恶劣,大家将会做出怎样的抉择。作为新时代的当代大学生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和平,在活动中大家不仅要学会团结协作、同时也要合理分配好自身的体能、做好技战术有机配合。没有养成锻炼的好习惯、没有健康的好体魄,以后如何能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没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和正能量,又怎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这不仅仅是个人都梦,更是我们所有中华儿女的梦;在体育强国的政策方针指引下,我们摆正心态、加强身体锻炼,正如在2007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上教育部长周济代表教育部向全国的广大青少年学生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一样,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工作,才能拥有幸福的生活。
“红色文化”不仅承载着革命精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还蕴含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具有理论化的文化理论体系。在中国革命实践道路中,与外来侵略者顽强斗争、浴血奋战,彰显出高度的民族气节,血洗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的尊严,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红色文化。
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时代大环境下《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学会某个技术动作和某项技能,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某项运动起源发展的历史和发展现状,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结合时代要求把新时代大思政、“三全育人”和校园“彩虹文化”“、红色塑魂”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的相关理念融入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要做到入脑如心,让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爱上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成为引领大学生的指明灯。作为新时代的当代大学生,如何做好拥有健强的体魄和培养健康(身体、心理、思想、社会适应等)意识。
遵义职院作为被红色文化氛围仅仅包围着的遵义高等学府,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不仅仅是我们的校园文化,同时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让来自四面八方的悻悻学子们能被贵州、遵义的红色文化熏陶,通过拓展结合课堂的形式利用贵州、遵义红色历史组织好每一堂《体育与健康》课。以望在我院校园“彩虹文化”、“红色塑魂”的理念下,传播贵州、遵义红色文化好声音,传承红色基因,在“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不忘历史、作新时代有责任有担当的奋斗好青年”的引领下不断尝试作为公共基础课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紧跟时代步伐作一名合格体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