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春
(山东省莘县林业局 山东聊城 252400)
中国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见证,是研究植物区系发生、发展及植物起源。演化和分布的重要实物,也是研究历史文化、气候、地理、水文和园林历史的重要素材。
古树衰老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树木在生命周期中有衰老期这个阶段,是树木一生的规律;同时也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使树木加速衰老的进程。
古树主要是由于一是树木本身具有长寿的因子,二是树木周围环境的适宜。因古树名木树龄较大,树型较高大,因而抗病虫害力较低,抗风雨侵蚀力较弱,此为树木衰败的内因所在。
1.2.1 自然因素影响
自然灾害主要是风害、雨涝、雪压和雷击等,易造成古树衰弱、生长衰退甚至烧伤死亡。酸雨及其他空气污染(如光化学烟雾等)也对古树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时可使部分古树叶片变黄、脱落。
1.2.2 人为因素影响
许多古树成为旅游景点,引来密集的游客,车轧、人踏等,使得土壤密度过高,通气性差,限制了根系的发展,甚至造成根系大量死亡,极大地影响古树的生长。不少游客在公园古树林中搭帐篷,开展各种活动,不但增加了土壤的密实度,而且乱倒污水,甚至有的还增设临时厕所,导致土壤糖化、盐化。有些地方在古树下乱堆水泥、石子、石灰、炉渣等,恶化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加速古树的衰老。迷信、供奉,砍枝、撞击、移栽等行为直接导致树体受损,加速古树衰老。
1.2.3 病虫害影响
导致古树衰老除了自然和人为因素外,病虫害的影响也非常大,病虫害通过侵入古树的枝干、叶片,先局部进行为害,而后不断扩散蔓延,进而导致整棵树衰老,甚至叶片脱落、死亡。常见的病虫害有小蠹甲类、天牛类,以及木腐菌类等。
1.2.4 土壤营养不足
由于古树大多生长了百年、千年,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成分,从而导致周围土壤养分比例失调,缺乏树木生长必需元素,影响后期生长。
2.1.1 土壤通透性
在实践工作中,根据观察,古树名木生长衰弱的最根本原因是土壤板结,密实度太高,通风透气性不好。针对这个土壤板结的原因,采取埋树枝条与铺设草和垒梯形的砖相结合来提高土壤的通风透气性。
分挖放射性沟埋树枝条和长沟埋树枝条:放射性沟应在树冠投影外围挖沟6~10条,每条沟长0.12 m左右,宽为0.4~0.7 m,深0.8 m。沟内先铺设0.1 m厚的松土或者杂草,再把剪好的柳树、槐树、桃树等枝条包成捆,铺上一层,每捆枝条的直径18~22 cm左右,枝条上撒上土杂肥或者松土,同时可以加入粉碎的酱渣肥和复合肥(氮肥),每沟可以施酱渣肥1~1.5 kg,氮肥40~60 g,然后覆土踏实找平。如树木株行距大,可以挖长沟埋树枝条。埋条的地方应该略高,不能太低,以免造成积水。
为改善土壤的缺肥症状,可以适当换土加施土杂有基肥。给树木换土时应在树冠的投影范围内进行,深挖0.5 m左右(及时对暴露出来的根系采用浸湿棉被或者是湿草盖上),然后将原有旧土与新的沙土、腐质土、粪土、土杂草、微量复合肥掺杂混合均匀后填埋在挖好的坑内。如对排水不是很好地域的古树名木更换土时,要同时挖好排水沟,排水沟深3~4 m,最下层埋填砖瓦石,中间层的填以较碎的砖块石头,再盖上无纺布,最后用土或者细沙填平踩实[1]。
2.1.2 土壤水分
对于部分生长在特殊地势的古树,如坡地,由于所处地势高,难保留水分,可在树木上方距树8~12 m缓坡处加挖深1.2 m、宽2.0~3.0 m、长7.5 m的水平壕,形成一个截水小坝,底层填入嫩枝、土杂枝叶、秸草等,再铺设表土。所筑土坝可蓄积雨水使古树根一直处于潮湿状态,遇干旱时,可人工运水浇入沟壕。
在树冠投影外挖深110~130 cm,直径100~115 cm的渗水井,井壁掏3~5个洞孔,内填腐叶、杂草、土杂肥和微肥等。用砖垒成坛型,井壁不要挂水泥砌实,四周埋树枝条、土杂肥,井口盖上盖子,可增加土壤通透性和存水性,改善树根的生长环境。
在古树树冠垂直投影处均匀的找点挖施肥沟或者挖施肥穴,施有基肥肥或者土杂腐殖肥及加速效复合肥,也可加入复合肥均匀掺杂在树叶杂草与土混合填入。在后期管理过程中,可以适当换土加施土杂有基肥,可以有效缓减土壤的缺肥症状,确保作物更好的生长发育[2]。
2.3.1 病虫害的防治
古树常见病虫害有天牛、红蜘蛛、美国白蛾、蚜虫等虫害;根腐病、枝干腐烂病等病害,要加强预防防治。
2.3.2 自然灾害的防治
古树常见自然灾害主要是风害、雨涝、雪压和雷击等,会造成古树衰弱、生长衰退甚至烧伤死亡。酸雨及其他空气污染(如光化学烟雾等)也对古树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时可使部分古树叶片变黄、脱落。
一般自然灾害有冻害、涝害、旱害和日灼等。此外,由于夏季雷雨天气较多,尤其是南方的古树很容易被雷电袭击,因此对古树设置避雷针,可有效缓减古树的雷电袭击。一旦古树发生雷击,必须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首先将伤口刮平,去掉烧伤、变焦的部位;然后涂抹保护剂。
随着古树生长时间的逐年增加,再加上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古树的主杆、主枝出现部分死亡,是整棵树逐渐发生倾斜,因此要设计支架,维持树体稳定。
古树由于年代久远大,有主干中空现象,再加上人为以及病菌的损伤,导致古树逐渐产生大小不等的树洞。首先要刮去腐烂的木质,用硫酸铜或硫磺粉消毒,然后在空洞内壁涂水柏油防腐剂。一般主要采取开放法、封闭法以及填充法进行修补树洞。
对于特别珍贵的古树,以轻剪、疏剪为主,基本保持原有的树形。对病虫枝、枯弱枝、交叉重叠枝进行修剪时以疏剪为主,有利于通风透光并减少病虫害的滋生[3]。此外,通过增设围栏和修筑台可以起到保护古树的作用,还可以提高防涝。
在实施各种日常管理技术措施中,均应考虑树体效果以及与环境的协调性,有些地方还种植一些藤本等植物,与古树共生效果好。同时,应在古树名木周围加围栏来隔离人,避免人为践踏,保持土壤的疏松。此外,在对一些有历史渊源或有重要价值的古树,即便是枯死,也不能随意毁坏,还可以经过加工加以利用,如进行防腐处理后观赏,或植物藤本攀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