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科研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探索与实践①
——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2019-12-22 23:07储霞玲
热带农业工程 2019年2期
关键词:科学院广东省科技

曹 阳 储霞玲 姚 飞 马 力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华南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4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把产业兴旺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省级农业科研机构是我国农业科技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4]。但是,广东农业科技推广却呈现出基层科技服务体系薄弱、服务针对性不强、企业产学研机制落后、农村科技人员和新型职业农民紧缺等问题,不利于广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积极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创新院地共建、院企共建、科技培训等模式,为广东乡村振兴增添技术支撑,以期为进一步调整我省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体系,加大科技产出和推广效率,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

1 科技服务模式

1.1 院地合作

2015年12月以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围绕区域农业发展全面提质增效,与地方政府共建分院和促进中心,打造区域研发中心和人才高地。先后在珠三角都市农业圈、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与佛山、河源、梅州、韶关、湛江、茂名、清远、江门、惠州、东源等地方政府共建了10个省农科院地方分院(促进中心)。截至2017年底,院累计派出驻点科技人员88人;开展科技需求调研,全面掌握全省基层农业科技需求,组织力量开展科技推广和科研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开展;各分院联合申报省农业厅省级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孵化器)6项;联合开展科技合作项目65项;佛山、梅州、湛江分院协助当地成功申请到国家农业科学实验站(试运行);举办田间现场观摩会、交流会等53场,试验示范新品种700多个(次)、新技术665项(次),培训技术人员和农户超2万人次。通过科技增量,有效提升和激活了地方农技推广服务水平和活力,带动河源农产品加工,梅州、河源、英德、韶关茶业,新会陈皮,中山花卉园林,惠州甜玉米,韶关落叶果树,清远优质稻米,佛山都市农业等产业发展。

与地方合作过程中,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因地制宜,以地方科技需求为导向,采用灵活的方式推动和保障合作的持续深入开展。如在东莞市,根据地方需求凸显都市农业合作建设,共建东莞都市农业研究院、广州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在乐昌、德庆、中山坦洲针对当地的特色主导产业、水果产业开展当地迫切需要的技术合作共建乐昌岭南落叶果树研究所、德庆柑桔研究所、坦洲特色水果研究工作站等;在恩平、郁南等建设了恩平专家工作站、郁南专家工作站。管理方式上采用多种模式,有的设立为法人单位,有的只作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外派机构,鼓励各机构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地方科技需求为导向,做实做好院地合作工作。

1.2 院企合作

除传统的产学研模式外,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积极探索,与企业采取不同方式的紧密合作,具体如共建科技成果示范基地、产学研基地、产业示范基地、试验基地、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共建研究院、研究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等。如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广东省农科院)自2013年与江门市新会陈皮村市场有限公司合作以来,针对陈皮农药残留、霉变、品质混杂等问题,先后向 “陈皮村”转让了相关研究成果,集成创新了纳米鼓泡清洗、热泵干燥、控温控湿陈化等技术,建立了涵盖陈皮产地、年份、流通交易等信息的基于i-OID二维码的全程追溯系统,率先实现了陈皮自动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彻底改变了传统陈皮生产的家庭作坊模式、日晒干燥受天气影响大、产品品质不稳定、自然陈化易吸潮霉变等现状;并在陈皮的活性成分分析和活性评价等方面取得较好研究成果,为陈皮的产业化及销售提供科技支撑;协助研发了 “三刀法”开皮设备,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技术支撑下,江门市新会陈皮村市场有限公司先后荣获 “农业部2017年度农产品加工十大企业品牌”、“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国家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江门农业地标”等称号。

1.3 科技培训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充分运用科技合作部、农业科研试验示范场及各研究所的下属部门推进科技培训工作。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彩田农业科技信息中心为例,先后承接了大埔县、高明区、五华县、江海区、阳山县、云城区、郁南县、南沙区等地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绿色产业开发培训、基层农技推广骨干能力提升项目、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培训班等培训项目,2007年培训55期,期平均培训人数超过80人次,平均培训时间3 d以上,间接带动21万人次。同时,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的培训侧重于实用技能专项培训,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例,除书面知识外,还先后组织专项学员参观食用菌科研单位基地、公司及合作社基地学习包括食用菌基础知识、菌种制备和关键技术应用、灵芝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技术要点和分析、秀珍菇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等。

1.4 成果孵化

根据 《天河区2018年第五批新登记广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金颖农科孵化公司成功登记成为广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为更好地服务农村双创、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投资组建了广东金颖农业科技孵化有限公司。公司通过搭建综合办公、信息服务、试验示范等公共平台为涉农科技企业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公司的宗旨是实现农业科技资源的战略性集聚;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农业技术(项目)产业化,激发农业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力;促进农业院校科技人员、毕业生及农村青年人才的创业,扶助初创农业科技企业的成长,培养涉农企业家,为现代农业提供科技支撑。目前已入驻企业50余家。

2 存在问题

2.1 综合性人才相对不足

随着广东省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尤其是“百园强县、千亿兴农”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程、“精准扶贫乡村产业振兴”工程、“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程等,对熟悉全产业链运行、掌握专业知识同时具备科技服务能力的综合性人才需求大量增加[5-6]。但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虽然科研人员数量众多,但能达到此类要求的综合型人才数量极为紧缺,甚至出现了同一专家分别担任近十个县级政府专家团队成员的情况。

2.2 农业技术供需沟通还有待提升

近年来,广东将培育包括新型职业农民在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 “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出台多项政策加大力度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目的就是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示范带动作用[7-8]。同时,大量 “新农人”涌入农业领域,农业科技需求直线上升,但相应的技术来源获取渠道却稍显滞后,遇到生产环节的难题,经常问道无门。由于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大多细化至某一品种,相关需求又分别涉及到品种、土壤、植保等多个环节,仅仅就一个环节进行攻关难以实现。

2.3 科技培训以非常态化项目制为主

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和新型职业农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但是,就现阶段而言,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这些主体在师资队伍、课间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缺陷。对于省级科研机构而言,科技培训多以项目为主,重点为承担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厅、地方政府的等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科技行动等委托项目,相关人员并未实现固定团队,仅由几个核心根据任务进行临时的内部借调和调配,尚无法做到科技培训常态化。

3 对策

农业科研院所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农业科技服务的重要支撑力量,在乡村振兴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如何发挥农业科研院所自身拥有的成果、人才、知识的作用,需要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一是继续加快院地合作,以分院、基地等为载体,建立省市县镇联动的科技创新与服务机制,打造 “顶天、立地”、院、市、县、镇、企(合作社)联动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二是加强综合型、应用型人才队伍建设,鼓励专家学者培养自身应用型学者能力,除掌握自己所需的业务知识外,还可以下得了田,讲得清楚种养;三是设立科技培训专项资金,对从事科技培训的队伍进行固化,免除其后顾之忧,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科学院广东省科技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情况简介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一位科学院院士的文学人生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广东省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