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窦云蕾,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应收账款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企业提供商业信用而产生,采用赊销、分期收款等销售方式,可以扩大销售、增加利润、提高市场占有率,并以此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但应收账款的增加也会造成资本成本、坏账损失等费用的增加。应收账款管理的基本目标,就是在充分发挥应收账款功能的基础上,降低应收账款投资的成本和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应收账款占用了大量的资金,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种不经济的行为。对于赊销产生的应收账款,客户企业不需要对欠款支付利息,仅仅是以企业间的信用为担保。供应商占用着企业的资金并且从企业赊销了产品或劳务,由于这些资金通常不能及时兑现,会对企业的资金流产生影响。如果这时企业资金运转出现问题,管理层就会采取应对措施来筹集资金,产生的筹资成本就是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后续管理也会产生一定的成本,如果管理应收账款的成本过多,对于企业来讲就是损失。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要想保持销售的持续增长和一定的市场份额,就要保持稳定的客户关系,从而企业大多采用赊销的方式进行营销。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客户上期欠款未归还而仍要对其进行赊销,这样就会导致应收账款的金额越来越大。大量的资金占用在少数客户手里,单项金额的应收账款占应收账款总额的比重高,说明部分应收账款集中程度高,回收的风险高,这就意味着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大。另外,由于收账制度不完善或者执行不到位,导致存在一些账龄较长的应收账款,而账龄越长,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就会越大。这些情况会使应收账款的坏账率往往高居不下。
首先是客户信用制度不健全。企业对客户信用机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单独的信用评估体系对客户信用进行评估和评价,使决策者不能对客户企业的信用进行客观的衡量,这就导致了应收账款产生前的客户信用风险。其次,应收账款产生后的资金风险也是企业应该重视的现有风险。在对客户企业信用评价不合理的前提下,因赊销产生的应收账款是否能够及时、全额的收回就是资金风险。
由于企业内部职位部门之间的权责差异,很多情况下缺乏及时有效地沟通。在绩效激励制度和催收考核指标不挂钩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对销售经理的考核往往是销售额的增长以及新客户的开发等方面,由此导致了部分销售经理对应收账款的认识不充分:只关心保持较高的收入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而不关心产品销售的方式是赊销还是现销。在这种情况下,销售经理忽略了因赊销引起的应收账款的回款能力,往往会出现较高的利润以及欠佳的现金流。一旦企业的现金出现短缺,将面临较大的运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企业应制定岗位责任制度形成规范化的应收账款工作流程,完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过程可以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是企业在产生应收账款前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合理设置相关职能部门,赊销业务建立客户信用档案,评定客户信用等级,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是否赊销的建议和数据。事中控制是根据建立的审批手续、授权批准制度等执行相应程序,进行应收账款往来业务。加强合同管理机制,约定好在合同履行期间的担保协议、还款协议、处罚措施等,使之具有法律效力。事后控制主要是采取行之有效的收账政策,建立应收账款的催收制度;明确责任,加大整治力度,充分利用经济、行政、纪律和法律手段,选择合适并且成本低的催收方式催回欠款,降低成本风险。
信用政策建立以后,企业要做好应收账款的日常控制工作。首先是对客户的信用调查,只有正确地评价顾客的信用状况,才能合理地执行企业的信用政策。要合理的评价顾客的信用,就必须对顾客的信用进行调查。在对信用资料进行分析后,就要对顾客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对于已经发生的应收账款,则必须加强监控,做好收账工作的管理,及时了解账款回收情况,根据客户偿付货款的不同情况做出反应。对于已经过期的应收账款,企业要做好准备为此付出的代价。
对于客户信用风险和应收账款产生后的资金风险要建立合理的风险控制制度。首先是利用应收票据代替应收账款,降低风险管理。应收票据在不影响企业赊销业务的前提下,安全性和流动性都要远高于应收账款,并且具有更强的追索权。其次,市场上现有的应收账款风险转移方式有,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证券化和第三方保证机制等。企业决策层如果充分结合企业自身的优势利用好这些风险措施,就能把未到期的应收账款更快的转化为企业的流动资金为企业所用。
从销售到应收账款是一个完整循环的业务链条流程,对企业收益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应该重视从销售到应收账款业务链条的内部控制,以保证后续工作的有效开展。合理应对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在日常活动中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应收账款对企业绩效产生正向作用,但是企业必须严格把控应收账款管理,降低应收账款坏账风险,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才能使企业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