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卓,沈爱明,黄 飞,卫 燕
(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南通 226000)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有着共同愿景的教师自愿构建的学习型组织,以共享领导为基础,有支持性条件做保障,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进行集体的学习和实践,注重分享和反思。国内外的许多学者认为,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1-2]。近年来,国内各地相继成立了许多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名师工作室。从名师工作室的实施特点来看,其本质就是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一种具体实践模式[3]。本研究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角度,通过资料收集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沈爱明康复治疗技术名师工作室进行了个案研究。该工作室成立于2014年12月,2015年被评为“南通市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南通市卫计委科教兴卫创新团队”,2017年被评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该工作室共有11人,其中领衔人1名,成员10名,平均年龄35岁;本科学历7人,研究生学历3人,博士1人;校内教师8人,外聘教师3人;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2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3人。对该工作室的研究总结如下。
在名师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下,教师的水平能更上一个台阶,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领衔人沈爱明教师作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带头人、南通市第五期“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南通市卫计委“十二五”“十三五”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在教育教学、科研著作方面成果卓著,主持江苏省卫生厅等各级课题5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篇,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3篇,专著1本,主编教材2本,副主编4本;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卫生职教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两次、三等奖两次,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创新杯”说课大赛二等奖等多个奖项。他指导学生参加省、市级比赛多次获奖,指导青年教师参加全国、省、市级比赛获得多个奖项。所以,沈老师本人拥有扎实的教学功底、丰富的临床经验、很强的科研能力,这是他能够成为领衔人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正因为沈老师在教学科研方面深厚的功底,能给予青年教师很好的指导;同时,青年教师也能分享他的智慧和经验,从而加速自身成长的步伐。
工作室组建之初,招聘成员是以自愿参加为原则,并且通过考察成员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及获得的荣誉奖励来评判成员是否有强烈的自我发展的意愿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工作室成立后,每位教师在其他教师的帮助下量身定制了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从发展规划可以看出他们对自己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认识。领衔人也根据每位教师不同的年龄、职称和经历,明确提出了个人成长过程中应达到的目标。
综合工作室成员的个人规划来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教学、科研、竞赛等方面能有所收获,也可以看出教师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视程度,所以将工作室建设成为“江苏省五年制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科研创’领头团队”的愿景也反映了教师个人的愿景,因而得到教师们发自内心的关切和追随。
工作室每两周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就工作室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学习计划进行热烈的讨论,领衔人会认真聆听每一位教师的发言,经过讨论达成共识。此外,领衔人还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性,信任教师自我发展的能力,体现教师的赋权增能。赋权给教师,教师也需要具备相应的能力。领衔人充分了解每位成员的能力和特点,并进行责任分工。如王老师负责教学,协助工作室成员示范课、研讨课、竞赛课的指导、开展和组织;张老师负责课题科研的相关工作,协助领衔人指导工作室成员课题的确立和开展,以及科研研讨、论文撰写等;黄老师负责实训室管理和技能培训;卫老师负责校企合作,与外聘教师的联系和沟通,推进康复班现代学徒制的顺利进行;时老师负责网络建设,维护工作室的网站,对QQ群、微信群进行管理;吴老师负责工作室台账的收集整理,如会议、学习、研讨活动的记录,电子资料的整理、归档等。领衔人在成员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做好协调工作,如成员有特殊情况无法完成或者工作量过大,领衔人会视情况协调其他成员助其完成;此外,领衔人还会对各项工作的进展予以把控,以确保其顺利完成。
工作室自成立起就制定和完善了相关制度,如建立了会议制度、学习制度,确定了工作室召开会议和开展学习交流活动的次数、内容及相关要求,规范和约束了教师的个人行为,也为其提供了发展空间。建立了明确的激励和考核制度,来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制定考核表,每学期进行一次考评,强调多元考核,如教师自评、互评等方式;为每位成员建立个人电子档案,每学期更新一次,这是成员个人成长和团队发展的重要依据。建立了经费使用和管理制度,使经费使用规范并发挥良好效能。建立了培训研修制度,每年安排一名成员访问学习,每年安排不少于2名成员在“现代学徒制”合作医院进行临床实践,鼓励每位成员每年不少于1次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通过制度建设,保障了工作室正常有序的运行。
集体学习是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核心内容和形式,也是促进教师自我发展和共同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并且在活动中进行合作和分享,实现了教师的自我提升,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力,发挥了名师工作室的区域共享和辐射作用。
工作室很重视教师的阅读和反思,不仅重视教师的自主阅读,还鼓励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分享。工作室有专业书籍216册,专业期刊16种,电子期刊3种,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读书报告会,读书的数目和内容可以自主选择,每人撰写读书心得,制作PPT进行汇报和交流。通过阅读和分享,大家的理论素养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实现了团队的共同提升。
工作室每学期至少集体备课3次,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第六人民医院的现代学徒制师傅与学校教师一起备课。通过集体备课,共同确定授课的内容和计划。此外,工作组成员中有8人开展了“青蓝结对”,指导青年教师,组织相互听课、评课。特别是针对公开课、竞赛课,工作室成员会一起协助授课教师“磨”课、“磨”教案,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反复推敲、精心设计,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通过集体备课,教学方法更多样化,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课堂效果更好。工作室教师组成团队参加教学大赛,获得佳绩。2017年张伟参加全国首届康复相关专业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获得一等奖、最佳教案奖,沈爱明获得伯乐奖;2018年卫燕等3位教师组队参加南通市信息化教学大赛获一等奖、参加江苏省信息化教学大赛获三等奖。
工作室教师的愿景不仅是成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更想成为具有科研能力的专家型教师。所以,工作室一直把课题研究看成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关注点之一。工作室在成员个人课题的立项和研究中提供了许多帮助,如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开展沙龙研讨,进行互动交流。工作室成员定期将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的进展和困难进行交流,集思广益,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自工作室成立以来,其成员共同完成课题2项,在研课题4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编写教材6本、论著1本。
培养职业学校学生操作技能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操作技能,工作室争取到了相关中央财政资助,建设了校内康复技术实训基地,它是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创新创业于一体的共享性实训基地,并且依托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第六人民医院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工作室的教师经常利用集体学习的机会,进行操作练习和比赛,大家互相切磋,共同进步。工作室鼓励教师去临床实践,培养“双师型”教师;邀请临床专家来校指导师生的技能操作,担任技能比赛的评委。工作室教师指导4位同学参加第三届全国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技能大赛,获得团体三等奖,黄飞、沈爱明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工作室内有3名成员是来自南通市第二、第六人民医院的临床专家,双方密切合作,在2015年引入现代学徒制理念,将康复专业原有的“4+1”人才培养模式更改为“3+1+1”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分为三阶段,即“3年(学校学习)+1年(医院课堂)+1年(实习)”培养模式,学生在此期间完成由“学生到学徒”“学徒到准职业人”的两次转变。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工作室的校内教师和校外专家通力合作、互通有无,开展课程建设和资源建设,共同制定了12门课程标准,开发了10种校本课程,合作编写校本教材,共同制定了学生在院管理制度,推动了现代学徒制的顺利进行。该项目获得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及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工作室成员中有临床专家,工作十分繁忙,校内教师也有多人兼任其他职务,业余时间不多。所以,工作室除了有面对面的现场学习活动外,也充分利用了网络平台、QQ群、微信群,开展线上的讨论、交流和学习;还定期把工作室的活动安排、工作动态发送到QQ群,以便每位成员知晓。工作室还把讨论的内容发到QQ群里,在线的成员可以进行即时讨论,畅所欲言,不在线的成员待上线后再进行留言,其他教师可以查看。这种线上讨论,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有时比线下讨论还要激烈,可能有些教师在这种形式下能够更加轻松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像在现场发言时由于害羞或紧张不敢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工作室的教师充分发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优势,共同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他们多次进入社区,为社区居民开展形式多样的医疗服务和爱心义诊。另外,工作室近3年还为社会培训高级保健按摩师273人,中级保健按摩师458人,养老护理员1 203人;承办2017年南通市首届基层康复技能大赛;承担2017年江苏省基层康复技能大赛南通市选手培训工作,并最终取得团体一等奖的佳绩。工作室还连续承办了四届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协作委员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组会议。
成果辐射是名师工作室的主要作用之一,工作室是教育科研的“辐射源”。工作室建立了自己的特色网站,介绍工作动态,上传教学资源、研究成果、经验总结等,使他人能分享到教育成果和优秀资源。工作室的现代学徒制成果多次向国内外院校做经验介绍,得到了同行及专家的肯定;还向兄弟院校同类专业进行了推广,得到了师生们的认可。
经过工作室成员的共同努力,在教学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工作室成员深刻体会到,通过这种集体学习的方式,大家进行分享、合作、沟通、交流,能听到同伴的心声,得到他人的帮助,借助他人的经验,获得了灵感,开阔了思路,能够共同成长。我们将扩大名师工作室的辐射范围,加强辐射作用,使区域内的教师能够分享经验和资源,实现区域内教育教学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