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建宏任莉张喜燕(、.华北理工大学迁安学院 河北 迁安 064400;.河北省女子拳击队 河北 迁安 064400)
随着拳击项目技、战术水平不断提高,运动员之间差距越来越小,使得心理素质越来越成为比赛成败的重要因素。心理训练是比赛和训练中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和基础,是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心理训练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和发展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形成运动员独特心理状态和积极的心理品质。保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竞技状态,取得优异成绩。拳击项目运动特点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同时更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千变万化的比赛局势中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甚至超水平。心理训练方案设计,一定要考虑其科学、合理及可操作性,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总结,逐渐制定出最佳心理训练方案。
河北省拳击队运动员年龄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是其心理发展、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心理训练目的在于使拳击运动员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均发生积极改变,挖掘运动员内在心理潜力,使其更好地适应训练和比赛,最终为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保障。一般心理训练是针对拳击这个运动项目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赛前心理训练主要是在较短时间内能够掌握自我身心调节状态,为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赛后心理训练是为了使运动员很快的从比赛状态过度到常态。本课题针对河北省拳击队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研究分为六个月的一般心理训练和一个月的赛前心理训练和赛后的心理调整训练三大部分。
本课题以河北省拳击队心理训练方案设计及具体实施为研究对象,以河北省拳击队运动员为测试对象。
本课题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等具体研究方法。
实验前,对河北省拳击队75名运动员进行问卷《河北省拳击队焦虑状态特质问卷》的发放与回收,调查运动员心理现状;经过为期6个月的心理训练,再次对全体运动员进行问卷发放与回收,并用spss数据统计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关结论,运动员在平时状态中都存在着一定焦虑的状态,尤其是躯体焦虑状态。特质焦虑比状态焦虑的运动员更容易在训练和比赛中显示出焦虑,缺少一定的安全感,使得技战术变化中不能够容易的做出正确判断;也有很少一部分人相当程度的缺乏自信,对自己不够满意,产生沮丧状态等;也存在相当一部运动员缺乏强大的意志力品格。
(1)强化认知,确立目标。
河北省拳击队每月开设专题讲座或心理咨询课,提高拳击运动员内在驱动力,培养运动员较高的成就动机,动机是训练重要因素,短期目标是激励动机作用的重要条件。帮助运动员制定好长期目标,使运动员逐渐形成自我激励和竞争机制。通过讲座和心理咨询,逐渐改善和调整运动员训练态度,提高其认知水平。
(2)意志品质训练。
训练过程中激励运动员强烈动机,树立强大自信心,采用技、战术训练结合心理训练。教练员训练过程中可采用实力较弱的队员进行陪练,提升运动员勇敢、顽强意志品质,并逐渐培养其自信心,在训练中不断强化。教练员训练过程中还要不断加大训练难度、强度,提高运动员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其顽强的意志品质。
为了给照片增加冲击力并定格画面,建议使用一至两个外置闪光灯。Dina用的是尼康SB-910。打光时要注意均匀,以免出现醒目的阴影。
(3)注意力集中训练。
训练过程能使拳击运动员全神贯注一个目标,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训练效果,是运动员们创造优异成绩的重要条件,采用的主要训练方法是视觉守点法。具体实施过程中,拳击队运动员采用定时守点训练,使运动员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运动员技、战术效果,使训练效果事半功倍。
(4)放松训练法。
采取有效放松方式降低运动员焦虑状态。高强度的运动训练使机体处于身心紧张状态,训练结束时可采取瑜伽等调心放松方式,调正运动员身心状态,达到降低运动员心理焦虑状态的结果,平衡自身调节系统。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中,训练效果持久,有助于养成身心自我调节能力。
赛前心理训练主要围绕2019年全国拳击锦标赛 (第二站)比赛进行。通过为期一个月的赛前短期心理训练,使运动员能够在比赛中调节自我身心状态,达到足够的自我控制能力,使运动员达到最佳竞技状态。短期心理训练包括目标训练法、模拟训练法、表象训练法、暗示训练法、自信强化训练法、意志力强化训练等训练方法,达到心理训练目的。
(1)目标设置训练法。
目标激励培养运动员比赛动机,运用目标期望理论和需要层次理论,对运动员进行目标激励。教练员在赛前准确、合理地对运动员比赛目标进行定位,能够有效激发运动员参与比赛动机,取得优异成绩。
(2)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能够提高拳击运动员临场适应性,提高复杂比赛中抗干扰能力。在模拟训练中,采用对手模拟,转败为胜模拟等主要训练方式。
①对手模拟是通过视频分析比赛对手的特点,进行模拟训练,熟悉对手技术特点,制定出扼制其技、战术的办法,达到取胜的目的;
②转败为胜模拟训练,提高运动员比分落后情况下,具有超强的自信心能够扭转局面的心理训练。此训练过程中,同时对比赛场地进行情景设置,更加有效提高运动员应对困难和压力的心理能力。
(3)表象训练法与暗示训练法。
拳击运动员在赛前模拟时比赛时,要有意识的、积极地在头脑中形成训练中的技术和战术配合,在头脑中形成勇敢、果断和对手进行比赛场景,动作要清晰、生动。同时积极地心理暗示也是运动员心理状态调节的重要手段,积极地心理暗示、语言暗示,进行心理调节。实施过程中,两种训练方法同时进行,反复实施过程中,运动员心理状态明显改善,通过观察,运动员技、战术能力明显提高。
(4)自信强化训练法。
自信训练亦果断训练,是比赛前各种潜在力量的心理基础,组织运动员通过观看自身比赛视频,发现自身在比赛中得分点,找到自身在比赛中的优势,反复强化,相信自己的技术和能力,树立坚定必胜的信心。
(5)意志力强化训练。
意志力训练在赛前心理训练中占有很重要的比例,面对比赛的巨大压力,运动员必须要具有强大的意志力才能克服比赛带来的身体和心理的巨大压力,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再此阶段,运动员要严格、刻苦、超量训练;同时采取对抗性模拟训练,提高运动员竞争意识,为了达到自己的比赛目标,必须进行意志努力,达到逐渐强化其意志力目的。
比赛后运动员均会产生特殊情绪体验。教练员针对获胜和和失败两种结果对运动员进行心理疏导,使精神状态逐渐过度到平稳状态。
(1)思想主题教育。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精神处于兴奋状态,自信心显著增强。失败者情绪状态低落,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状态。运动员状态就会存在明显差异。教练员要及时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调控,迅速消除比赛对运动员的心理干扰,正确对待比赛胜负,形成一个客观的认知态度;
(2)提供放松条件。运动员暂时离开训练环境,可进行参观、旅游等方式,降低运动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降低运动员赛后紧张情绪,逐渐恢复到正常心理状态;
(3)加强运动员自我认知能力。正确地分析自己,认识自己。身处不同环境都能够进行自身心理调节,使自身具有一个稳定的、强大的心理状态。
(1)河北省拳击队通过为期六个月一般心理训练,采用意志训练法、注意力集中训练法等训练方法,使运动员在认知焦虑、躯体焦虑均有所下降,安全感很大程度提升;运动员自信心和意志力方面明显提高,训练和比赛心理稳定状态明显提高,逐渐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心理特征。实验后,运动员在表象清晰度、自信心和专注能力等方面都均有显著提高,使运动员心理品质、心理素质得到很大改善和提高,对专项运动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河北省拳击队在备战2019年全国拳击锦标赛(第二站)前一个月的赛前心理训练过程中,通过目标设置训练法、模拟训练法、暗示训练法、表象训练法、放松训练法等心理训练法方法,使运动员自我调节、调控能力显著增强,同时更加深入地挖掘运动员的心理潜能,有效进行心理训练和调节,使得运动员在比赛中水平得到正常发挥,取得两金、一银、三铜的优异成绩。
(1)心理训练过程要遵循训练原则,同时要考虑运动员性格特征差异。训练过程中要存在个别对待原则,运动训练过程要具有一定差异性。全面提高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心理调节与控制能力,发挥运动员心理潜力,使技、战术水平得以充分发挥,取得优异成绩;
(2)心理训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每个阶段的训练过程,具体内容实施控制不够熟练和严谨,且通过具体实施和研究的结果显示,及时发现过程中不足,不断完善、修正训练内容,提高具体实施操作的工作质量,使心理训练在比赛训练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