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华
(珠海市卫生学校,广东 珠海 519020)
职业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是我国康复医学领域未来的生力军,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日益加快的形势下,其职业素质的高低严重影响我国康复医学服务质量和发展前景。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自我修养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在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在基本素质[1],包含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两大层面[2]。职业精神是指人们在对职业理性认识基础上的职业价值取向及行为表现,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操守等要素[3]。工匠精神是从业人员对待职业的一种态度,是职业精神的重要内容。目前,职业院校一般较重视学生职业技能训练而忽视职业精神培养。卫生职业院校康复治疗专业是康复治疗人才的摇篮,为社会输送高素质职业劳动者。当今社会人心浮躁,各行各业急需培养工匠精神来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工匠精神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是卫生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拟从职业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和实践教学现状着手,结合岗位对康复治疗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对实践教学中工匠精神培育做初步探讨。
当前社会环境下,职业院校学生基本素质下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学习自信心不足,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主动性不高,对学习重视程度不够[4];课堂纪律涣散,自控能力低;思考和操作能力不强,遇到困难容易退却,情绪不稳定,自我中心意识过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5];文化素养整体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礼仪知识,尚未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6]。在卫生职业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一般是补录而来的,或者是迫于父母压力选择就读该专业,这些学生综合素质普遍低于护理、助产等专业学生,特别是男生,绝大多数无心向学,成绩较差,且违纪现象频发,但他们又渴望成功,希望学校采取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开启未来的美好生活。
职业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基础上,较系统地掌握现代康复和中国传统康复医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独立操作能力、一定发展潜力及创新精神的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基层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要达成上述培养目标,职业院校就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践教学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强化其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使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能,为今后在临床工作中正确实施康复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践教学在职业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综合素质(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质、法律素质、专业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一方面,学校要重视专业实践教学,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和评价;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应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包括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注重德育渗透和课堂管理,即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来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主动性。但是,受学生综合素质、社会不良风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职业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情况不太乐观,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学生思想涣散,无心向学,迟到、旷课、早退等严重违纪现象比较常见;课堂上部分学生沉迷于手机网络游戏、影视剧、音乐等,或者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严重破坏课堂纪律,影响专业教师教学和其他学生学习。
第二,学生对实践课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按照医学生和准医务工作者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不注重培养个人综合素质。例如在个人形象方面,不按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着装来要求自己,不穿工作服进实训室,发饰和着装均不符合要求;在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等养成方面,在用模拟病人进行康复治疗技术操作练习时,不注重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治疗”时不能很好地实施人文关怀,没有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等;在专业操作技能掌握方面,操作练习时缺乏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全心全意为病人健康着想的奉献精神,马马虎虎,浅尝辄止;在心理素质培养方面,不注重自身坚韧不拔的意志、开拓进取的精神以及吃苦耐劳等品质的培养,遇到困难时不能静心思考、沉着应对、想方设法解决,遇到突发事件时更是慌张、急躁;在团队协作精神培养方面,不能很好地与同学团结协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喜功好大,取得一点点小小的成绩就骄傲自满、沾沾自喜,不能以谦虚的态度继续努力学习以求更大的进步,等等。上述情况的存在使得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差,教学质量低,严重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医患关系比较紧张的背景下,工作岗位对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既要求其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人文素质,又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当前卫生职业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与岗位需要的人才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因此,职业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工作重点,也是当务之急。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其核心是对品质的追求[7],其目标是打造行业最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总之,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和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其具体内涵如下。
(1)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技术、产品和服务,把99%提升到99.99%。(2)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严格把握生产和服务细节,确保每个部件、每项服务的质量,对产品和服务采用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放弃。(3)耐心细致,追求卓越: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在专业领域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无论是使用的技术、提供的服务还是工艺流程,都会不断完善。(4)爱岗敬业,奉献他人:将一生的青春和热情奉献给自己热爱的事业,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心中有祖国、有集体、有他人,用爱心来对待自己的事业、产品和服务,对待他人。(5)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图名不为利,能将自己的高超技艺和高尚人格毫无保留地传承下去。
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对从业者的职业生涯至关重要。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时往往强调“工作严谨负责、能吃苦,具有某项或多项特殊技能”[3],具备工匠精神的人就业竞争力更强,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脱颖而出,取得成功[8]。职业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在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过程中,若能融入工匠精神,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就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作为准职业人,职业院校学生应该意识到,具有工匠精神和拥有较高专业技能一样,是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的重要条件[8]。
在医疗服务领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医务工作者以工匠精神来要求和规范自己,不断提升自身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要、改善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局面的根本途径。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老年病、慢性病发病率不断上升。这些都需要介入康复治疗和服务,使得康复医学成为维护身心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因此,提升康复医学服务质量成为我国医疗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要提高我国康复治疗人员技术水平,培养其高尚的思想道德、良好的人文素质、健全的心理、开拓进取的精神等是必由之路,这实际上就是工匠精神培育。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是我国康复医学领域的储备人才,是准医务工作者,对他们实施工匠精神培育,能提升综合素质和岗位胜任力,成为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将来走上社会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康复治疗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职业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开展工匠精神培育,可以根据学校自身办学条件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特点,采取以下措施。
在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就业创业指导课在职业精神培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应根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认知行为和心理特点,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职业精神教育内容,将工匠精神纳入其中。选用合适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使其明确工匠精神的实质与内涵,认识到其价值和意义,从而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在学习职业技能的同时理解并践行工匠精神,促进自身成长、成才。
如果缺乏浓厚的文化氛围,工匠精神培育就很有可能成为一种时髦的口号[9]。职业院校在自身文化软实力建设过程中,要以工匠精神培育作为切入点。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验室文化建设中,凸显工匠精神主题,充分利用这一隐性教育资源,传播、弘扬工匠精神。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组织演讲、比赛、展览等主题活动,为学生营造工匠精神培育氛围,既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又拓展其知识面,提高实践能力,助推工匠精神培育。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强化了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和理解,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工匠精神的熏陶,从而引发知、情、意、行方面的转变。
职业精神往往要通过实践才能内化为从业者的职业素质,工匠精神培育最重要的是在实践活动中历练和强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方式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和工匠精神培育。教师应言传身教,带头践行工匠精神,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学生应体知躬行,认真体验并养成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严谨专注的职业精神。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工匠精神,并将其转化为一种内在的职业素养。
职业院校还应采用“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的价值。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可以通过到医院参观、人物采访等,直接了解未来康复治疗岗位对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要求,认识工匠精神这一职业素质在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学校可聘请校外专家对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作全面、深入、细致的剖析,加深学生的理解。另外,学校应发挥本校优秀毕业生的榜样作用,因为他们与在校生有着相似的学习经历和知识结构,其亲身经历最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起到极大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