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专业有机化学“醇”的说课设计

2019-12-22 12:44王艾奇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分类专业课程

王艾奇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0)

有机化学作为中药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研究内容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制备方法,故学习该课程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客观条件是有机化学课时有限而学生化学基础薄弱,因而大部分高职中药专业学生感到学习有机化学课程困难。如何设计课程方案,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提升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质量,是值得教师深度思考的问题[1]。

说课作为大多数高职院校常见的教研形式,主要是由授课教师围绕教学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4个维度向同行系统阐述某一章节的教学设计及背后的理论依据[2]。开展说课活动能够使授课教师在与同行的交流问答中明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手段,也能使听课教师受到启发并获得灵感。成功的说课是教师勤学善思的结果,更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各系部积极推行说课活动,不但有益于教师个人教研能力的提升,而且有利于精品化课程的建设[3]。

笔者以中药专业有机化学课程中“醇”这一小节为例,从教学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4个维度来探讨本次说课的理论依据及具体过程。

1 教学分析

1.1 教学内容分析

1.1.1 教材分析 有机化学是高职卫生类院校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我们选用的教材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有机化学》。该教材以典型药物分子为对象,分章节介绍不同类型有机物的概念、结构、理化性质及在医药行业的常见应用。本次说课内容“醇”是本教材第六章第一小节的内容。该节内容正式开启烃的含氧衍生物学习的新篇章,对后续章节乃至课程学习起到引领作用,因此需要重点讲授。

1.1.2 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将教学目标分为3个维度,分别为认知、技能、素质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系统掌握醇的结构、命名、分类及主要的理化性质,熟悉不同类型醇的鉴别方法,了解常见的醇的特性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2)技能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以及相关实训练习,明确不同类型的醇与试剂反应出现的不同现象,使学生获得鉴别不同类型醇的化学实验技能。(3)素质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综合分析及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增强安全环保意识。

1.1.3 教学重难点(1)重点:醇的结构、命名及主要的化学性质。(2)难点:醇的结构及主要的化学性质。

1.2 学情分析

新时代学校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有机化学课程的授课对象为我校中药专业高职生,授课时间为大一下学期。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还处于适应阶段,自主学习及抽象思维能力都有待加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当考虑以上因素,导入内容时尽可能向专业靠拢,提升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热情。同时,由于我校高职中药专业文理兼收,文科生和理科生化学基础差距明显,在讲述本课程内容时,教师应兼顾不同基础的学生,在教学评价设计中也应注意差异化。

2 教学方法

2.1 小组讨论法

小组讨论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单调性复述与再认知。“以学生为主体”教育观念指导下的小组讨论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锻炼倾听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2.2 启发法

启发法是最常见的调动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式教学,一方面提升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对有机化学课程的热爱之情;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思考,温故而知新。

2.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是在传统讲授法基础上借助信息化手段,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本节课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清华大学研发的雨课堂平台与传统PPT课件相结合教学模式。

3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两部分,分别为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课前准备主要是收集相关资料(查找中药材中典型的醇类物质,如昆布中的甘露醇)及制作相应PPT并上传至雨课堂。学生可提前预习,对有疑问的内容可在雨课堂的论坛区留言,从而在课前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本节内容共2学时,授课时间为80分钟。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3.1 复习导入(10分钟)

简单回顾绪论中提及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引导学生从本章开始进入烃的衍生物学习环节。以中药材昆布作为本节新课的导入内容。昆布本为海带科植物海带或翅藻科植物昆布的干燥叶状体,具有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的功效。而昆布有效化学成分甘露醇的利尿作用明显。教师简要介绍甘露醇在医药行业的应用,随即引导学生关注甘露醇的化学结构并提出问题:具有什么样结构的化合物叫醇呢?在讲授新课前,通过合理设置疑问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动机。

3.2 新课讲授(50分钟)

新课讲授主要围绕以下4个教学点:醇的定义与结构,醇的分类与命名,醇的化学性质及醇的应用。

3.2.1 醇的定义与结构 以甘露醇的分子结构为例,引导学生找到其特征官能团并大致总结醇的定义。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甲醇的凯库勒模型,使学生对醇的结构有较为直观的认识。随后以甲醇这种最简单的醇为例系统讲授醇类物质的结构特征,师生共同推导出醇的定义。

3.2.2 醇的分类与命名 鉴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烃的分类方法,故在醇的分类教学中,先让学生根据多媒体展示的几种不同醇的分子结构,大致判断醇的分类。根据学生分类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将烃的分类方法与醇的分类方法做对比,不仅巩固了旧知识,还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类比学习法。

同时,经过之前烃类化合物的学习,学生已十分熟悉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原则,即选主链、编号、命名。因此在醇的命名教学环节,将之前醇的分类教学中的不同类型的醇作为案例,让学生互相讨论其名称,由此引导学生自主归纳醇的命名原则。根据学生总结情况教师适当补充,通过这种互动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2.3 醇的化学性质 对于现象比较明显的反应(如醇与金属钠、邻二醇与氢氧化铜等),先让学生观看相应实验视频,再从实验现象中总结醇和醇钠的酸碱性强弱以及邻二醇的特性,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而在讲授醇与卢卡斯试剂的反应时,直接向学生展示不同醇的结构式并告知其反应后的实验现象,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醇的反应活性,进一步引导其探讨醇的结构与反应活性强弱的相关性。在学生总结归纳后,教师适当补充。对于醇的脱水反应,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方式,将抽象的理论直观化、形象化,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比,掌握分子内脱水和分子间脱水的反应条件。

3.2.4 醇的应用 通过介绍几类常见醇(乙醇、苯甲醇、丙三醇)在生活和临床中的应用,让学生意识到学习醇的必要性。

3.3 小结练习(20分钟)

教师梳理本节所讲授知识点,对于教学重难点要反复强调。针对文理科学生基础不同现状,设置不同难度的习题。通过学生的课堂反馈练习(依托雨课堂平台),了解学生对该节内容的掌握情况。

4 教学反思

在“醇”这一小节教学中,以中药昆布导入新课,强调本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的相关性,促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更加专注认真。在醇的分类、命名、理化性质及应用讲解中,一方面借助多媒体及网络教学平台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原则,在课堂组织形式上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本节课教学有以下两个特征。

4.1 授课方式

从授课方式来看,本次教学借助新媒体,改变了传统教师只在课堂上单向传授知识模式。学生利用雨课堂平台实现了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对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可在讨论区留言,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学习大有裨益。

4.2 授课内容

从授课内容来看,本次教学中不单单传授了化学知识,还渗透了素质教育。在笔者看来,新时代专业教师应当注重课堂教育中非专业知识的渗透。面对职业院校学生,教师应当以职业发展及要求为导向,注重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衔接,在教学内容选取及讲授方面,务必以达到服务专业、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猜你喜欢
分类专业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按需分类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