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花,常潇丹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四川 自贡 643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除了依托思政课程外,学生在校期间的每门课程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要将思政课程转变为课程思政,从“专人”育人转变为“人人”育人。
有机化学为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由于其专业性较强,因此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强调知识点学习和应用能力培养,忽视其育人功能。在“大思政”教育环境下,课程思政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显而易见。课程组对如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进行了积极探索。
有机化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为药学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忽略或弱化其思政教育功能。在“大思政”教育环境下,教师要树立课程思政理念,认识到理想信念教育、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思政课程和学工部教师的任务,也是所有课程和任课教师的任务,课程思政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挖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突破思政教育过于集中的瓶颈,实现教书育人。
课程组教师结合本院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走访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等就业单位,了解人才需求,明确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育目标。
课程思政不是强加思政内容,而是结合课程有效融入思政内容。通俗地说,就是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组教师对有机化学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挖掘了二十余个课程思政教育案例。
如何将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育案例与教学内容巧妙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目标,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找准切入点,做到“润物细无声”。
利用学科史、人物史,尤其是科学家追求真理的故事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例如:学习有机化学起源时,讲一个“有机化学之父”——李比希的故事:在著名化学家巴拉发现元素溴的4年前,李比希曾收到一瓶一位德国商人给他的棕红色液体,商人希望李比希分析这瓶液体的成分。以当时李比希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技术,完全有条件从这瓶液体中发现新元素溴。但是,李比希没有认真分析,只用肉眼看了看,就断定瓶中之物是“氯化碘”。如果李比希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分析那瓶棕色液体,也许发现元素溴的就不是巴拉,而是他了。为了提醒自己,李比希把那瓶棕色液体放在柜子里,并把柜子搬到大厅,在上面贴上字条:“错误之柜”。教师通过这个故事告诫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时刻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又如,学习芳香烃时,给学生讲凯库勒在梦中悟出苯的环状结构的趣闻,强调凯库勒能够从梦中得到启发并不是偶然,告诉学生独立思考,以事实为依据,进行全面分析和探讨是成功的基础。
运用化学知识的过程,也是思政教育的过程。学生在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不仅提高了知识应用能力,而且还能提升个人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
例如:学习乙烯聚合反应生成聚乙烯时,向学生介绍生活中以乙烯为原料的塑料制品,让学生感受到塑料制品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随后展示“白色污染”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最后,通过播放国庆期间环卫“蜘蛛侠”悬崖峭壁捡垃圾的新闻短片,提醒学生要注重提升个人素质。又如,学习醇的氧化反应时,在分析酒精在人体的代谢过程时,树立少量饮酒有益健康,过量饮酒或酗酒有损健康意识,通过学习酒精测试仪工作原理,列举酒驾引起的交通事故,从遵纪守法、尊重生命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
学完含氮化合物、生物碱后,组织学生观看“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视频,既复习了含氮化合物和生物碱的相关知识,又进行了思政教育。
利用现代教育手段,结合学生爱玩手机的特点,在每章学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在手机上完成练习题,分析相关案例,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新闻“全校寻找拿错药学生”:某学院接到校门口一药房的求助,一学生误拿了别人的头孢类药物,因其告诉工作人员对青霉素过敏,如误服该药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在全校师生帮助下,终于找到了这位同学,并确定其身体无恙。学生结合该案例进行热烈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是那位工作人员会怎么做,为避免此类事件发生,应如何完善药房管理机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动手和创造等能力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构建有机化学知识框架。实验结束后的实验报告书写也是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科学态度的重要途径。因此,实验教学除了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动手能力外,还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思政教育悄无声息地融入其中。
总之,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找准思政教育切入点,结合课堂讲授、及时反馈、现场回答、网上讨论等方式,寓课程思政于课堂教学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
高校思政教育不仅是思政课教师以及学工部教师的职责,也是所有任课教师的责任。教师要深挖所教课程的思政教育案例,设计思政教育环节,找准思政教育切入点,实施多样化、嵌入式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