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兵
(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提出坚持“八个相统一”,直击思政课的重点和难点,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方向。
新形势下,高职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基础课程,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的现象,没有充分发挥其育人铸魂作用。为了切实加强思政理论课的针对性、亲和力、实效性,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许多高职院校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创新。专题式教学作为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和创新,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升了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以X医学院校为例,探索专题式教学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体系中的实践和应用,切实完成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所谓专题式教学,是指依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摒弃按章节授课的传统教学模式,按照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整合,形成既前后连接又相对独立的系列专题,然后由对某专题学有专长或具备深厚学科背景的教师授课,并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式,由若干教师共同完成该门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2]。目前X医学院校在思政课开展专题式教学中面临如下困境。
X医学院校作为一所由中职转型为高职的高职院校,长期的历史原因造成思政课教师队伍力量薄弱,师资匮乏,科研能力不足。一是思政课专兼职教师队伍存在着年龄结构、学历背景、专业结构不科学、不合理等问题,大部分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论基础不够扎实,理论修养与水平不高,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较为狭窄。而开展专题式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更需要广泛的知识面和深厚的知识运用能力,能够高屋建瓴、驾驭教材,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提炼,形成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专题。因多数教师无法准确透彻地分析相关理论问题和复杂的现实问题,推行专题式教学改革进展缓慢。二是名师缺乏,教师教学能力不足,专题式教学改革难以形成“头雁效应”。长期以来,许多老教师习惯中职教学的教学方法,熟悉中职的教学内容,同时因教学任务较重,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高职思政课程;而年轻的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对新教材理论体系把握不准,由于缺乏名师引领,集体备课作用不明显,在开展专题式教学改革时许多教师感觉能力不足、缺乏信心。三是科研水平普遍不高。有资料表明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但有不少思政课教师认识上有误区,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在教学上,做科研是本科院校对教师的要求。因此相当多的教师忽视科研工作,没有把自己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归纳与反思,形成理论成果。即便有的教师做了课题,发表了论文,更多的是为了职称评聘的需要,或者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考核任务,并没有真正做到潜心研究问题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因此高职院校推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专题式教学科研成果寥寥无几。
当前全国各高校统一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为了全面落实贯彻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中宣部、教育部组织专家对马克思主义工程重点教材进行全面系统的修订。这套教材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充分体现了科学性、理论性和逻辑性原则。但从X医学院校使用该教材的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不足:(1)教材内容存在理论性强,而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思政课教材是面向全国的统编教材,具有普遍适用性,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本套教材的编写虽然充分体现了科学性、理论性、逻辑性,对于高层次的本科院校大学生来说是适用的,但对高职医学院校学生而言存在内容不够鲜活,与社会生活实际结合不紧密的问题,如高职学生普遍对就业话题感兴趣,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忽略了学生的思想、心理、情感需要,照本宣科,简单说教,教学缺乏吸引力、说服力,针对性差,教学效果不佳。(2)教材内容重复。思政课教学内容从纵向上看,高校思政课与中学政治课有许多内容重复,而高职教师基本上不了解中学政治教学,也忽视钻研如何在内容上衔接并实现螺旋式上升;从横向上看,各门课程之间有交叉和重叠现象。如形势与政策课程有些专题和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内容有交叉重复。因此,在确定专题时就要求教师集体备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内容做出相应的取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高职学校的生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源结构变得复杂和多样。X医学院校学生生源主要分为三大类:普通高考、单招招考、五年一贯制。生源复杂,造成学生的政治素质、文化层次参差不齐,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挑战。(1)一是政治素养参差不齐。不同生源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存在多层次、多元化特点。普通高考生特别是文科生,经过3年较为系统、全面的学习,政治素养相对较高;单招学生和五年一贯制的学生因为没有接受过高中教育,相当多的学生因文化基础差,对历史、政治学科不感兴趣,甚至对国家的大政方针不甚了解,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发展。(2)从学习动机来说,多数高职生学习的目的呈现出功利性和实用性。他们认为选择就读高职院校,就是要学会一技之长,只要学好专业课程即可,其他的课程特别是思政课对未来就业、工作意义不大。因此,对思政课学习敷衍了事,部分学生甚至错误地认为思政课是“洗脑”课,本能地排斥,上课低头率高,少数学生经常逃课、旷课。同时,由于期末考核时实行开卷考试,学生很容易过关,更是大大削弱了思政课的育人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3]。因此,开展专题式教学改革关键在教师,无论是教材的整合、提炼专题还是专题讲授的实施都需要理论素养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来完成。针对现有的师资情况,可以采取多种途径补短板、强弱项:一是通过外出培训、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二是加强集体备课,举办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三是引进来,通过公开招聘选拔优秀人才充实思政课教师的队伍;四是实施“名师计划”,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基本要求,培养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一是整合教学内容,研究高职思政课与高中政治课程衔接以及高职思政课程之间内容的取舍,最后凝练成专题。二是思政课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比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时,要结合与学生专业密切相关的职业道德以及与学生就业创业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专题教学,加强针对性。三是教学方法的守正创新。专题式教学需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可以与讨论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真正做到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向社会输送高层次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重大使命,而医学院校学生是否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永续发展,关系到我国教育现代化能否实现。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掌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讲好思政专题课教学:一是开展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形成专业课程、通识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局面;二是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践行;三是充分利用新媒体,采取线上线下交互融合创新教学模式。总之,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