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慧莹,曹同涛
(滨州医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
听障生是普通高校残疾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招收听障生的高等院校有20余所,培养模式多是将听障生安置在特殊教育学院,进行单独编班。2013年天津理工大学率先在国内开展听障生的全纳教育,即选拔优秀的听障生安插在健听班学习,近似于滨州医学院对肢残学生的培养模式。2018年3月,滨州医学院获听障生单考单招资质,成为国内第一个招收听障生的医学院校和山东省第一个招收听障生的本科院校。2018年4月滨州医学院完成第一批听障生的招生考试,8名学生被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录取。为了让听障生更好地融入医学校园,进行无障碍的交流学习,健康地度过大学生活,学校对听障生采取了“单独编班,随专业就读”培养模式。本文对这一“随专业就读融合教育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探索研究。
听障生无法通过听觉警示来察觉周围环境存在的危险,所以极易在视线盲区发生事故。因此除了在教学楼、宿舍楼内添加电子屏以外,还可以考虑增加多方位辅助设施。校园内增加图文标识,一些场所增加标识图或文字。在特教新园区的建设中,各房间门牌、公共场所均安装电子屏,在公共教学区设立智慧教室,安装实时字幕、无线调频系统等,宿舍内安装振动传感器等。在建设物理环境的同时,积极创建无障碍信息交流环境,如:面向健听学生,开设走进聋人文化、手语等公选课,组织开展聋听融合活动,向教职工,餐厅、后勤、保安等人员开展手语普及培训活动等。
听障生大多数认为使用手语比口语轻松方便,所以一般都精通手语,在融合教育过程中可以作为小先生,依托手语协会或者特殊教育专业的手语课堂等,教授健听群体手语技能,创建健聋听交流的真实情景,以此在校园内普及手语,最终达到聋听共融目标。与此同时,帮助听障生建立身份认同,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肯定自己,从而实现自身价值。
在特殊儿童的培养过程中推行融合教育理念,即将残疾儿童融入普通班中。在高等教育阶段,也可以实行逆向融合,健听生融入听障群体,以此丰富健听生和听障生的学习形式。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融入听障生群体中学习手语表达方式,或者手语协会在无法满足学习需求的情况下,到听障班学习。逆向融合既增加了学生交往机会,又有利于学校无障碍环境的建设。
听障生、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就读专业学生3人组成融合小组,建立伙伴关系,由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用手语架构起双方桥梁,同时彼此相互学习手语和口语、英语等;就读专业学生帮助听障生学习专业知识,进行课后辅导等。同伴机制可以帮助聋听群体相互接纳、相互理解,帮助听障生消除学习障碍,增强信心,扩大社交圈,增强归属感;同时可丰富健听生的人生体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每学期或者每学年选拔各专业优秀的高年级学生组成“学长团”,帮助听障生学习。团队包括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各类奖学金获得者、省级以上重大奖项获得者等,是一支校内选拔出的精英团队,在学业、生活、综合素质发展等方面给予听障生一定的辅导、指导和引导,并进行各方面的监督与督促,帮助听障生树立正确方向,提高社会认知,增强自信心,学会沟通和交流,增强身份认同。
听障生因残疾程度不同、生源地不同等造成个体差异,这些差异导致学生对针对性教育的需要。特殊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适应特殊群体的差异,满足各类学生的教育需求,才能收到较好的素质教育效果。个别化教育是一种以适应并发展学生的差异性和个别性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与设计。在听障生培养过程中,需根据学生的听力损失程度、学习基础、教育水平、沟通能力等设计不同的教育教学计划和方案,采用不同的资源、教学方法、评价方法进行教育教学,从而使每个学生得到适合的教育。
探索适合听障生的课程体系,针对听障生推行随普通专业就读课程设计模式,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特性进行评估以及实证分析,建立多层次课程体系和考评体系。以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培养方案要求为参照,必修课与健听生同等要求,专业选修课分层次考核评价,通识选修课完全按照培养方案要求。同时针对通识教育必修课如大学英语、体育等,单独授课,并开设英语辅导和体育辅导课,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和需求量身定制课程目标。
为保障听障生学习质量,入学时对其进行健康评估、学习能力评估、RTI干预等,根据学生个体特点、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建立健全学习质量管理制度。
建立一支由手语教师带领的翻译服务团队,为听障生融合学习、参加各种会议及活动等提供翻译服务;为相关教师、学生提供必要的手语翻译服务;为膳食服务中心、保卫处等相关部门人员开展手语培训服务。
为听障生的入学适应、专业理论学习、实验实训、专业实践、就业等多方面提供教学指导和咨询辅导服务;对听障生的各专业课教师进行教材大纲制定、授课方式、考核模式等方面的指导,使其更符合听障生学习特点。
资源中心教师定期安排听障生座谈、讨论等,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与团体辅导,从而解决听障生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遇到的困难,促进其健康成长。
资源中心教师团队根据听障生的生理特点及现实需求,定期开展课外活动、技能比赛等;利用相关数据库、直观教学和远程学习等提供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帮助听障生寻找成绩优秀的本专业健听生,结成学习合作伙伴,促进学习。资源中心教师和相关专业课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根据听障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要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为各听障生设定不同的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